梁夫子為四人講解着童生試中試帖詩的解題,作答方式,讓沈文彥倒是對這科舉考試的方式内容有了不一樣的了解。
這從縣試到院試這種取得生員資格,也就是考取秀才的考試都叫童生試。
沈文彥想到以前對科舉并不了解的時候,這八股文也就是制藝,聽到八股文總是會聯想到酸腐文人,或者讀書讀傻了的古闆學子,隻會子曰,而不懂變通。
現在才發現錯的并不是八股文這種文體,其實這種文體是與自己學過的議論文的邏輯差不多,自己以前參加過的考試不少也是有這樣類似的文體。
而被大家批判的應該是它的内容,它被要求必須從四書五經等固定的經義中去出題,解題,而且必須以這些聖人之言去作答,必須是用固定的模式去答題,很難去發揮自己的思想。
童生試階段,這樣的考題内容對他來說應該并不難,以他現在的記憶力與理解,四書五經啥的背誦理解起來,都算比較容易。
而他需要注意的是學會按照它的格式,韻律固定的要求作答。
這種作答要求和固定考試範圍的方式,也是科舉公平的重要原因,不然考生都按個人喜好和風格作答,考官也以個人喜好閱卷,怕就會出現幾個考官各有所喜,難以公平抉擇。
除了這經義便是作詩了,而這試帖詩也會有題目或者格式的要求,若是想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那就得學會這要求的韻律格式。而在童生試的最後的院試對策論才有更多的要求。
現在自己習慣了文言文的語言習慣,也對詩詞的技巧,韻律有所了解了,便是慢慢跟着夫子繼續學習,到了下場考試的時候應該也不會太差的。
—————
到了午時,梁夫子看時間差不多了,讓幾人将各自備好的午飯拿出來,填飽肚子。
沈文彥也有些累了,雖然走走停停,也并沒有走多遠,但畢竟自己身體的年紀小。現在可終于能坐下來歇會兒吃個飯了。
這附近是在溪流邊的一片小草地,旁邊還有一些大石頭,周圍環繞着小山嶺,這溪流便是從山嶺流下來的,環境清幽,因此倒是有不少遊人在此地歇息。
天色有些朦胧,不算晴朗,山嶺上披着些霧氣,感覺像快要有雨的樣子。
宋小胖拿過下人準備的飯食,和大家坐一塊兒吃了起來,家裡人給他準備了許多吃食,也多備了些,讓他給夫子和同窗分一些。
沈母自然也考慮了這個問題,給他多帶了一份可口的點心,希望他能和同學好好相處。
倒是蔣秀楓家中不算寬裕,吃得也挺簡單,接過這點心有些羞澀,感激的說:“這點心味道真好,多謝了。”
“這有什麼,咱們是同學嘛,不用與我們這般客氣啦。”
幾人安靜的吃着飯,看着周圍閑适的人群,這場景倒是讓人十分放松,宋小胖盯着旁邊的小溪流,還是惦記着摸魚,還在和沈文彥說着河裡摸魚能有多好玩。
蔣秀楓和周元毅讨論着剛剛的夫子講的問題,剛吃完飯食不一會兒,就看着天空飄起了小雨,幾人趕緊撐起早就備好的雨傘,還好雨不大,幾人在雨中慢慢的往回走。
“夫子,往回走的話,不如去柳灣村看看吧,也可去學生家中坐一坐。”蔣秀楓恭敬的說到。
聽了蔣秀楓的話,正好梁夫子對早晨路過村子田地時看到的場景,也很是好奇,便答應下來帶着幾人去往柳灣村。
下了雨的道路稍微有些泥濘,走到了秀山谷外邊停放馬車的地方,幾人坐上馬車很快就到了村子裡。
雨下得比剛才更大了些,田地裡的農人還在忙碌着,走得近了,沈文彥終于看清了他們在做什麼,正在努力排澇,也不知道中午有沒有吃過東西。
“前面就是我家了。”蔣秀楓指着前面的農家小院,沒有高牆大院但勝在幹淨敞亮,家中的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可見家中女主人的勤快。
“呀,快快進來坐,進來坐,昨天就聽着秀楓說,先生會帶着幾位小秀才來咱們村子裡,這幾年可多虧了先生的教導和大家的照顧了。”
蔣秀楓的母親看着幾人的到來,非常的熱情,好像剛在收拾家務,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上的水,趕忙将準備好的茶水端了上來。
“家裡沒啥好茶葉,這泡茶的東西也是從山裡采的,有些草藥在裡邊兒,對身體好,希望大家可不要嫌棄。”
說完又把洗好的水果放在桌上,熱情的招呼着幾人吃。
“這秀楓他爹還在外邊,真不好意思,這幾天有些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