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大筐花生和毛豆!
因為張表舅現在不光給蘇麗珍一家送貨,還要捎帶着幫丁大勇家收苞米,所以每回來東西都不少。
趕巧他最近産常去家附近一個挺大的回民村收面粉和苞米,跟那邊村裡的幹部處得不錯,人家聽說他送貨難,就趁着眼下不是農忙的時候把大隊的馬車借給了他。
有了馬車,張表舅能裝的東西多了不少,前天剛給他們送來一袋子新下來的大土豆,今天又帶了這滿滿一大筐的花生、毛豆!
張表舅一邊把馬車上的面粉、雞蛋和蔬菜往下搬,一邊樂呵呵道:“那筐裡的花生是俺昨天下午拔的,毛豆是今早上剛摘的,都是俺家園子新下來的!這些東西随便放點鹽煮一煮就好吃着呢,正好給你們嘗嘗鮮!”
蘇衛華夫妻自然不能白要,蘇衛華連忙道:“老張大哥,花生毛豆我們收着,但是咱說好,這回我們是一定要給錢的,可不能再像上次那筐土豆似的,總白占你便宜!”
張表舅一下就急眼了:“大兄弟,你們咋跟俺這麼外道呢!以前光靠俺自己一回帶不了多少東西也就算了,現在正趕上有這馬車,俺一點都不費事!再說這都是自家園子産的,根本就不花錢,你們要是還提錢,那不磕碜俺嗎!”
這兩個月跟着蘇家,他屬實是沒少掙!雖然每天收貨、送貨不輕松,可莊稼人有的是力氣,要是每天光靠出一把子力氣就能掙這麼多錢,大夥兒都得樂死,所以他是打心眼裡感激蘇家人。
張表舅一片實心實意,蘇衛華兩口子也不好再拒絕了!不過為了表達謝意,李翠英還是拿出一早準備好的幾張布票和膠鞋票送給了對方。
這陣子張表舅幾乎回回都給他們帶一些鄉下的特産,雖然沒啥貴重的東西,可難得的是這份心意,再說積少成多,夫妻倆也想送些回禮感謝對方。
還是蘇麗珍提議,對于生活在鄉下的人來說,沒什麼比送一些他們日常接觸不到的票據更合适的了,尤其張表舅家裡現在條件好了,不一定差錢,但一定差票。
正好蘇家人平時擺攤也會順道跟客人換點票據,正好能勻給張表舅家裡一些,也算是一份心意。
張表舅一開始還不好意思收,後來架不住一家三口的熱情,最後還是樂樂呵呵收下了。
蘇麗珍看他一直用手摩挲着那兩張膠鞋票,就知道對方應該是十分喜歡這些票據的。
待把今天的這批貨物結算清楚後,蘇麗珍又拉着張表舅打聽起他們大隊花生和毛豆的種植情況,詳細問好了價錢,臨了便囑咐張表舅下次直接幫她收購一批送來。
蘇衛華夫妻倆從閨女問起這些花生毛豆開始,就知道她怕是又有了什麼新主意,畢竟這孩子這幾天一直都在琢磨給小吃攤添點啥新種類。
閨女這些日子的本事,他們倆心裡也有數,所以兩口子誰也沒攔着。
隻是等張表舅一走,他們也耐不住趕緊追問蘇麗珍的主意。
蘇麗珍便一指筐子裡那些帶着泥土、沾着露珠的花生和毛豆,笑着對兩人說道:“爸、媽,我想把它們做成鹵味試試!”
一聽說“鹵味”,李翠英一下就想起之前閨女給她的那一本手抄的《料經》方子,裡面各式各樣的鹵味方子起碼有十來個!
她眼睛登時一亮,直說閨女這主意不錯,花生和毛豆别看不是肉,可做好了,那味道比肉也不差多少!
而且這玩意兒既能當下酒的小菜,也能當磨牙的小零嘴,好吃又解饞,說不定能好賣!
經過家裡先後做出的包子、涼皮和丁大勇家烤苞米用的辣醬這些,蘇衛華如今也對閨女抄錄的那本《料經》十分信服,見媳婦和閨女都說好,自然也舉雙手贊成。
做鹵味其實不算難,最關鍵的還是鹵湯的熬制,好在他們今天隻是簡單的先鹵些花生、毛豆,也不怕試錯。
自打李翠英開始鑽研《料經》,家裡的香料基本配置齊了,市場買不到,蘇麗珍就去中藥店裡配,一個個都用黃紙包着,再裝進李翠英特意縫好的小布袋子裡,拉拉雜雜竟然裝了一大笸籮!
平時不覺得,現在一說熬鹵湯,這些香料就全派上用場了!
娘兒倆在一塊仔細琢磨了一陣,選出了一個合适的方子,配好香料,李翠英就着蒸完涼皮的鍋竈很快就熬出了一鍋鹵湯!
開鍋的時候,那股子不輸肉香的濃郁香味把左鄰右舍都給招來了,路過的好幾撥兒人都忍不住站在大門口往他們院裡瞅!
隻是蘇家搬過來沒幾個月,蘇衛華夫妻倆又都不是愛串門唠嗑的人,鄰居們對他們家不熟悉,所以一個個隻是遠遠地看着,并不好意思進來搭話。
蘇麗珍把這情況看了個分明,不由暗怪自己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