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丫和大毛立馬兩邊配合,一左一右,一下就把兩隻蝲蛄按住,收入囊中。
二毛、三毛不由一陣歡呼,跑去另一邊把張寶洋的背簍要來,專門裝蝲蛄。
不知道是不是今天運氣好,沒多久他們就抓到了十多隻,連蘇麗珍這個新手都成功逮住兩隻,難得把她高興夠嗆。
一口氣抓了三十多隻,蘇麗珍覺得差不多了,正好也四點鐘了,等會兒回去還要去西邊大河邊采蒲棒,就讓大家停了手。
沒想到她們這邊剛上岸,原本四散在小溪裡玩耍的孩子們忽然都圍了過來,每個小家夥手裡都拎着一串用水草綁着的蝲蛄。
打頭的就是寶丫那兩個本家侄女,其中一個之前偷偷說蘇家好的小姑娘大着膽子上前,把手裡的一串蝲蛄遞給了蘇麗珍,小聲說道:“這個給你們!”
蘇麗珍自然不能要,于是婉拒道:“這是你們抓的,我們不能拿,你們帶回家去吧。不過,還是要謝謝你們。”
小姑娘沒再吱聲,反而直接過來,不由分說就把手裡的蝲蛄放進了蘇麗珍他們的背簍裡。
另一個小姑娘也有樣學樣,然後有她們帶頭,其他年紀小的幾個男孩也全都一溜煙把自己抓到的蝲蛄扔進背簍裡,蘇麗珍和蘇小麥在旁邊攔都攔不住。
男孩們比較害羞,送完了蝲蛄就紛紛跑得遠遠的。
隻有兩個小姑娘沒動,還是先前開口的小姑娘有些腼腆道:“俺們經常抓蝲蛄,這東西不稀罕……俺爸說,俺們隊上幾乎家家都有東西賣給你們家,俺媽也說多虧了你們,大夥兒日子好過不少……”
蘇麗珍和蘇小麥對視一眼,看着兩個小女孩認真的眼睛,以及躲到遠處時不時向這邊張望的男孩子們,心中有些觸動。
應該是這些孩子的父母們對她們家有好感,所以也影響到了這些天真善良的孩子們。
面對這樣淳樸的善意,蘇麗珍覺得自己有點沒辦法拒絕。
所以當他們一行回返的時候,這隻背簍幾乎裝滿了大半的蝲蛄。
另一邊,張寶洋也收獲頗豐,釣到了幾條巴掌大的河魚,都用草繩穿了起來。
之前一過來就奔向他的兩個年紀略大的男孩,也把自己的收獲塞給了張寶洋。
張寶洋跟自家妹妹相視一笑,也沒有拒絕這份心意。
回村的時候,他們特意繞了一圈,去看村子南邊的大河。
說是大河,其實是由一片大大小小的河泡組成,雨水多的時候,這裡是一片開闊的河面,旱時就是一大片深深淺淺的水窪濕地。
一些淺水泡及河邊上生長了許多蘆葦和香蒲。香蒲接近人高,結出的棕黃色蒲棒又大又粗,一枝枝立在碧綠的蒲葉間格外顯眼。
水邊蛇蟲多,張寶洋沒讓蘇麗珍他們近前,自己綁好了褲腿,又不知從哪兒摸出一把小刀,過去三下五除二就割了一大捧蒲棒回來。
蘇麗珍好奇地拿起一枝,近看之下,蒲棒很像過幾年大行其道的火腿腸,摸起來有些粗糙,聞着還有股蒲草的清香。
寶丫說,不拘男孩、女孩,蒲棒都是村裡孩子們夏天最喜愛的玩具。
曬幹的蒲棒不易燃,點燃後不起明火,生出的煙霧無毒,還能熏跑猖獗的蚊子、小咬,兼顧娛樂的同時,還是最佳的防蚊利器。
在無數酷暑難消的夜晚,大人們在院子裡納涼,孩子們就會點上蒲棒在旁邊玩耍。
點燃的蒲棒火光微弱,像握在手中泛着點點微光的星辰,但是當大家握着它相互揮舞時,這些微光又會變成或長或圓遊弋的光帶,在夜幕中閃爍,帶來無窮樂趣。
蘇麗珍隻要一想,就覺得那樣的畫面無比生動,所以不自覺地,回家的路上拿着那枝蒲棒一直舍不得撒手。
沒想到回了張家,還有驚喜,竟是張表舅的嶽丈一家聽說了蘇麗珍姐妹來了,特地從鄰村趕過來看望。
張表舅嶽家姓陳,其中陳老太太和陳大伯跟蘇麗珍一家最熟悉,當初幫着收拾來找茬的周氏兄弟,娘兒倆都沒少出力。
除了陳家,還有幾個張家的本家兄弟,之前也幫過蘇家不少忙。
雙方見了面,自然是一番親近問候,你來我往,一時熱鬧得很。
所有過來的人都沒空着手,各自從家裡帶了雞鴨肉蛋或者瓜果菜蔬,陳家還拿來了一簍子泥鳅魚,這些泥鳅條條個大肉厚,肥實得很,要湊齊這麼一簍子不知道要廢多少事。
更讓蘇麗珍姐妹沒想到的是,除了這些平時跟他們家或多或少有些聯系的人家,村裡許多她之前見都沒見過的人,比如上午才碰到的張來福老兩口,也都紛紛把自家的東西送了過來。
他們有的拎着一隻雞或一隻鴨,有的端着一笸籮雞蛋,有的是園子裡頭茬下來的新鮮瓜果,不少人話都不好意思跟蘇麗珍她們撘上一句,把東西往院子裡一擱,人就匆匆走了,蘇麗珍和蘇小麥在後頭追都追不上。
姨姥姥更是直接拉住了她們姐妹,溫和地勸道:“收着吧,這是隊上大夥兒的一番心意。”
“托你們家的福,大夥兒地頭分的糧食,家養的豬羊雞鴨,連菜園子裡最不值錢的白菜、土豆都能換個好價錢,更别說好多人家去你家那個建築隊幹活拿工錢!這一年大夥兒的日子好過不少,所以知道你們來,大家才想表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