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珍聽了,心裡卻有些不是滋味。她自認重活一世,一心想的是彌補自己的父母親友,做生意掙錢也是為了讓他們能過上富裕優渥的生活。
她的所有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在意的人,即便之前想過自家這樣多少能幫助這些鄉人一把,但她從不知道,這群質樸善良的人們會為此對她這般感念于心。
她真的該好好想一想,或許老天爺讓她重活一回,并不隻是讓她為虧欠的親人贖罪,在她利用前世的見識和先知積累了财富後,也許她也應該為這些淳樸的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那麼她能做什麼呢?
她看着院子裡這些堆得小山似的各家禮物發了會兒呆,慢慢地,心裡還真有了一些想法。
隻是她畢竟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曆,未免這些想法不能符合實際,她決定得閑先問過張表舅他們的意見再說。
“珍珍,你坐在那兒想什麼呢?快過來啊,陳奶奶說待會兒要給你做蝲蛄豆腐呢!”
蘇麗珍回過神來,就見姨姥姥和陳奶奶正領着一大群小輩在水井邊有說有笑地洗刷蝲蛄,連忙應了一聲,走了過去。
姨姥姥看她過來,笑眯眯道:“珍珍和小麥有口福喽,你們陳奶做魚蝦的手藝可是一絕,今晚咱就讓她上竈做這蝲蛄,非讓她把壓箱底兒的本事都使出來不可!”
陳奶奶聞言大氣地一揮手,“老姐姐這是看得起俺,雖說咱做别的照比老姐姐那是差了十萬八千裡,但是就單說做這蝲蛄和泥鳅,那俺不多不少,那是程咬金上陣,怎麼也有他三闆斧!”
衆人不由都笑出聲來。
于是有了陳奶奶的加入,當天的晚飯自然更加豐盛。
别的先不說,就說蘇麗珍一直好奇的蝲蛄豆腐就是第一道被端上桌的大菜。
跟蘇麗珍之前想的不同,蝲蛄豆腐雖然名字裡有豆腐,但是實際烹饪的時候卻跟豆腐沒有半點關系。
這道菜還比較麻煩,要把事先清洗幹淨的蝲蛄都放進石槽裡全部搗碎,然後用一塊紗布将漿汁過濾出來,濾出的蝲蛄漿汁加入雞蛋清攪勻,然後緩緩倒入燒開的湯鍋裡。
湯鍋裡的湯隻用少量的油和蔥花爆香,然後加入簡單的清水燒開即可,千萬不能自作聰明加入各種佐料或者高湯汁,那樣隻會破壞蝲蛄原汁原味的鮮香。
蝲蛄汁倒入湯鍋後很快就會凝固成粉色的豆花狀,之後用勺子慢慢攪開,等再次燒開後撒上一把嫩綠的韭菜葉,最後再加一點鹽,滴兩滴香油就可以出鍋了。
這道蝲蛄豆腐,口感細嫩柔滑,味道及其鮮美,清爽卻不寡淡,難怪是東北河鮮中的上品佳肴,果然令人嘗之難忘。
除了蝲蛄豆腐,陳奶奶聽說蘇麗珍吃不了辣,又做了一道油焖蝲蛄和醬焖泥鳅魚,同樣鮮美好吃的不得了,尤其是碗底的湯汁滋味濃郁,舀上一勺澆在米飯上,簡直是神仙味道。
今晚張家客人多,除了陳家和相熟的本家親戚,姨姥姥把大隊長和書記也請來了,在院子裡滿滿當當支了三桌,熱鬧的不得了。
姨姥姥知道蘇麗珍不是尋常小姑娘,怕她介意,請大隊長和書記前還特地跟蘇麗珍打了個招呼。
蘇麗珍自然不會介意,事實上如今還是81年,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要到明年一月開始才會在全國正式推行,人民公社也要83年10月才能結束。
在這之前,村裡的大隊長和書記都是舉重若輕的人物,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是村裡人的座上賓,所以她當然不能讓張家因為這種小事惹人不快。
再者,她聽說,大隊幹部之前對張家也是比較照顧的,要不然也不會把隊裡的馬車經常租借給張家。
再說,她之前的一些想法,想要幫助村裡人,也繞不過他們。
所以,等大隊長和書記過來後,蘇麗珍全程表現的謙遜有禮,落落大方,讓兩人印象十分好,還對蘇麗珍和蘇小麥一再表示了感謝,希望她們飯店今後能繼續照顧大夥兒的買賣。
飯吃到一半,張舅媽就回來了。
通常她在店裡七點下班,為了方便就和張表舅一起住在公社租的房子,今天因為惦記蘇麗珍姐妹,幹脆請了會假,早出來一個小時,直接回家了。
剛到家,就看見蘇麗珍坐在一群大人孩子中間,一邊吃、一邊聽人說笑,那小臉蛋紅撲撲的,嘴角也彎彎的,看着就喜人!她心裡不禁十分高興,總算覺得蘇家兄弟兩口子這份心沒白費。
看看這孩子,這不是比之前開朗多了!
張舅媽随了陳奶奶,曆來是個活潑開朗的性子,因為她回來,這院子裡越發熱鬧,這頓飯直吃到天擦黑才散。
等送走了客人後,蘇麗珍立即迫不及待地和張家孩子們一起,把已經烘得八分幹的蒲棒點燃了。
黑夜裡開始陸續亮起點點微光,就像有人拿着會發光的筆在一片漆黑的幕布上寫寫畫畫,每一筆都是宛如星辰閃爍般的美好。
這一晚,蘇麗珍躺在簇新的草席上,伴着窗外三兩聲蟲鳴,睡得格外香甜。
她們在張家莊住了兩個晚上,上午上山采花,下午下河摸魚;晨起菜園摘菜、瓜地撿瓜,傍晚在夕陽下的田埂上數青蛙。
蘇麗珍覺得前後兩輩子都沒過過這樣輕松惬意的生活。
如果不是怕麻煩張家人,她其實很想讓爸媽也來住幾天,好好感受一下山野間自然旖旎的風光和淳樸的鄉土人情。
第三天早上她們才回城,來時大包小包,回去也是大大小小堆了半個馬車。
臨走前,蘇麗珍還特意請姨姥姥幫着拉了個名單,想着回去後跟蘇衛華夫妻商量,買些糖酒、肥皂之類鄉下不好買的緊俏貨作回禮,到時候拜托張表舅再挨家送一趟。
回去的路上閑來無事,蘇麗珍便把之前的想法跟張表舅提了一嘴。
張家莊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但是人口卻不多,現在村裡家家戶戶都養了不少家禽家畜,但其實按照張家莊的地理優勢,這些禽畜的數量還可以增加。
所以她想請農業大學的學生過來給鄉親們講講課,讓大夥兒學會如何利用現有資源調配出效果最好的禽畜飼料,以及防病防疫、科學選種育種等養殖技術,争取家家戶戶在養殖這一塊做到利益最大化。
多養出的牲畜也不愁賣,現在畢竟是改開初期,各行業社會需求都不小,可以說市場前景巨大,就算她家一時吃不下,但放在整個鳳城市那就不算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