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為一家人的張家人其實也不太好受,尤其年紀小又最要強的張寶海,連看都不敢看蘇麗珍叔侄一眼,隻強撐着把臉扭向一邊去。
蘇麗珍這邊則是見好就收,看敲打得差不多了,就沒繼續往下說。
一則是張寶海媳婦現在懷着孕,不能逼太緊;再者,畢竟是表舅、姨姥姥的至親,場面撕扯得太難看,一家人以後也容易生隔閡。
于是,她又話鋒一轉,說道:“不過二嫂,雖說這事是耽誤了,但我前面也說過,表舅和舅媽在我心裡不比旁人,我是一定要考慮他們的。所以你這事在我這兒,倒也不是沒有别的辦法。”
張寶海媳婦一瞬間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有些不可置信地擡起頭。
蘇麗珍繼續往下說道:“我那公司明天開業,工廠也從試生産轉為正式生産。按約定,公司正式投産後,工人就要倒班了,食堂也要提供一日三餐。”
“公司現在加起來大約有一百人,食堂規模比不了大廠子,但總體需求也不算小。二嫂如果願意的話,可以為我的食堂提供豆腐。一周送五次,大豆腐和幹豆腐輪換着來。像油豆皮這種能長期存放的,你娘家做多少都可以送過來。”
“二嫂,你覺得怎麼樣?”
張寶海媳婦簡直聽傻了。原以為沖着之前蘇麗珍那番話,這事算是徹底拉倒了,沒想到峰回路轉,最後還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叫她咋能不驚喜!
一旁的張老太太看兒媳婦這樣,心裡又氣又無奈,實在是恨鐵不成鋼。
“老二媳婦,你還愣着幹啥?趕快謝謝人家珍珍啊!這不就是你一直巴巴惦記的嗎!”
張寶海媳婦這才反應過來,趕忙沖着蘇麗珍一疊聲地道謝:“俺願意!謝謝珍珍、謝謝!”
蘇麗珍接受了對方的道謝。
不過,有些話還是得提前說好。
“二嫂,咱們在商言商。明天你讓你娘家人到我公司,咱們簽個正式合同。你們的豆腐必須保質保量,我們也會按時足額付款,這對咱們雙方都是一個保障。”
張家這兩年為蘇家收食材,加上張表舅也管了一段時間養殖基地,耳濡目染之下,張寶海媳婦也知道買賣雙方簽合同這事,明白這确實如蘇麗珍所說,是對買賣雙方都好的事,當下痛快地答應道:“好,那俺明天就帶着俺爹媽一起過去。”
而且過了最初的激動勁兒,她到底是有幾分精明的,忙又保證道:“蘇小老闆放心,俺回頭一定跟俺爹媽說好了,讓他們好好做,保證給您家食堂送的豆腐都是最好的!”
蘇麗珍淡淡一笑:“那我就信着二嫂了。”
說定了這個事,屋裡的氣氛明顯緩和了不少。
隻是張表舅臉上慚愧之色愈重。
蘇振東見狀,忙主動拉着他問起養殖基地的事,好轉移話題。
陳大伯也跟着配合。
有這兩人開了頭,張表舅本身又是個負責的人,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到養殖基地上,非常認真地給蘇麗珍彙報起基地的工作來。
養殖基地這段時間一切順利。
那一萬隻雞、鴨雛如今長勢良好。從農大教授那裡學到的蚯蚓養殖方法很有成效,第一批蚯蚓已經養成,經過簡單加工後和飼料一起投喂給雞鴨們,雞鴨長得更快了。
照這個速度發展,到下月初,這一批雞鴨就能達到出欄的标準。
單說雞,就目前各大養殖場常用的黃羽雞/雞種來說,這個生長速度就很快了。
蘇麗珍工廠選用的都是毛重三斤多一點的當年雞,雞屠宰收拾幹淨後,要保證淨重達到二斤。
鴨子是更适合鹵制的瘦肉型鴨/種,出欄毛重在三斤半左右。
隻是這第一批雞鴨,主要以繁育為主,暫時不會出欄。
再有就是基地北邊為養鴨子挖的池塘,五月初的時候,張表舅往裡投了一批魚苗,并且定期撒飼料投喂。
前兩天他偶然撈了一網,裡面的魚已經長到巴掌大小了。
這雞鴨還沒養成,魚倒是能先吃了。
張表舅惦記着蘇麗珍喜歡吃魚,這兩天就想着撈一盆鲫魚,叫張舅媽帶去給蘇麗珍熬魚湯喝。
蘇麗珍聽完就笑道:“那敢情好。這是表舅親自養大的魚,雖說不是給我養的,但誰叫我有這個口福,我到時候說什麼也得好好嘗嘗。”
衆人聽完不由都笑了起來。
笑過之後,蘇麗珍便叮囑張表舅,讓他等今年池塘裡的魚長大了就撈出來一些給員工們加餐。
“表舅,您也别舍不得,趁着現在,大夥兒還能吃上幾條。等來年鴨子多了,那可就輪不着咱們了。好歹是您親自養大的,總得叫大夥兒都嘗嘗才好。”
她這麼一說,這下連張表舅也笑了。
眼見着氣氛好了,張寶海媳婦這時候期期艾艾地上前道:“珍珍啊,晚上留下吃飯呗!嫂子給你炖魚,貼餅子,行不?”
蘇麗珍就笑道:“我也不跟二嫂見外,就是這大熱天的,是真有點吃不下這炖鍋菜。我來時看地裡的玉米長得挺好,不如二嫂叫二哥給我掰幾穗,咱們煮了吃吧。”
說完,又轉向一直沒怎麼開口的張家大哥張寶江的媳婦:“還有大嫂,去年夏天來時,我記得您給蒸了一碗雞蛋辣椒焖子,那味道特别好,又香又下飯,我惦記了好久。大嫂能不能今天再給我蒸一碗?”
張家大媳婦有些受寵若驚,她不如張寶海媳婦能說會道,但是心裡一向有數,連忙道:“行,大嫂給你蒸!”
似乎覺得隻說這一句顯得敷衍,她又試探道:“光吃雞蛋辣椒焖子太單了,嫂子再給你蒸幾個茄子、土豆,炸一碗肉醬,伴着吃,咋樣?”
蘇麗珍笑眯眯點頭:“還是嫂子了解我,這可太對我胃口了。那就麻煩兩位嫂子了!”
“哎,不麻煩、不麻煩!”
張家大媳婦喜滋滋答應了一聲,樂颠颠地就往屋外走。
臨走前拉了拉自家二弟妹衣袖,後者就跟着一起出去了。
兩個兒媳婦走了,張家老太太又把三個孫子也攆了出去。
“都去掰苞米去!記得多掰點,回頭叫珍珍和她叔帶回去給大夥兒分分。”
她說着就愛惜地拍了拍蘇麗珍的手背:“也不是啥好東西,難得你想吃,這次就多帶點回去。煮湯、烤着吃都行!”
蘇麗珍笑着點頭,也沒跟老人家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