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發面的空當,蘇禾安開始準備肉餡。
與肥瘦對半的抄手不同,包子餡她選擇了七肥三瘦,這和她在現代的時候做得不太相同,方才在西市轉了一圈,她深知這中江縣的人缺油水,愛吃重油重鹽重糖……總之什麼都得給足的食物。
隻見她将肥瘦肉切開分别放在兩個碗裡。
肥肉一部分切成指甲蓋大小的丁,一部分切成更碎一些的小粒,瘦肉則是剁成了極其細膩的肉泥。
燒火,起鍋,無需放油,直接把指甲蓋大小的肥肉丁倒進燒熱後微微泛着紅光的大鐵鍋裡。
“滋啦——”
接觸到熱氣的那一瞬間,肥豬肉的油脂開始慢慢地融化,白花花的豬肉變成了躍起的金黃色油花。油香味迅速順着空氣在廚房裡蔓延開來。
蘇禾安從香料盒子裡抓了幾顆花椒灑進鍋裡。
此時,站在竈台另一邊的梁玉英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曾經蘇父做包子的肉餡,無非是把洗好的豬肉剁成細細的肉沫,再往裡頭加上一點醬油和鹽。
即使就這樣,他從沒讓他們母女三人守在廚房,看他加進去的醬油和鹽到底是什麼比例。
蘇禾安和他不一樣。
“這是為了去除豬肉裡的肉腥味,用蔥姜蒜也可以,但我比較喜歡用花椒來給豬油去腥。”蘇禾安用鍋鏟推着鍋裡剩下的還未完全融化的豬肉丁,防止他們焦糊。
梁玉英點點頭:“這個我聽西市賣香料的胡商提起過,說是把這花椒放在豬肉做的菜裡會香上不少。”
過了小半刻鐘,鍋裡的肉丁都變成了淺金黃色的油渣,被煉出來的豬油冒出一連串綿密的小氣泡,蘇禾安知道火候已到,幹脆利落地把火滅了。
她取了一個漏勺,把裡頭炸得酥脆的豬肉丁都盛放到一個碗裡,又把被豬油浸炸得焦香的花椒粒放到一個小石臼裡,搗成細碎的花椒粉,灑在豬肉丁上。
遞給梁玉英:“阿娘嘗嘗,四舍五入也算豬油渣了。”
“四舍五入?”梁玉英未曾學過算學,疑惑地看着蘇禾安。
蘇禾安尴尬地擺擺手:“這不重要,總之阿娘嘗嘗這個油渣。”
“咔擦——”
肥美濃香又酥脆的豬肉讓最近被接連打擊的梁玉英感受到了久違的滿足感。浸炸過的花椒粉則為這豬肉丁增添了一絲恰到好處的麻味,讓它的回味不至于油膩。
這豬肉丁剛出鍋,還帶着鍋氣的滾燙,但梁玉英顯然已經因為這焦麻香脆的豬肉丁有些迷糊了。
不顧燙,她又伸手去拿了一塊。
好是過瘾!
她餍足地眯起了眼。
蘇禾安看着梁玉英滿意的表情,便知道自己這豬油丁的火候掌握得還不錯,先前她還擔心她用不慣這土竈呢。
“這東西,能拿去集市上賣嗎?”蘇母可沒忘記,今日是要為了自家的攤子試菜的。雖說是決定了先賣粉條碎肉包子,但這般美味的豬肉丁絕對是吸金利器。
蘇禾安有些遺憾:“涼了會膩。”
若是那手推車能用積分升級出保溫功能就好了。
“如今天是有些涼了,今年比往常還冷了不少,怕是過半個月會下雪。梁玉英想了想,“若是用夾層暖碗,保溫包子倒是足夠了,這肉丁怕是不夠。”
蘇禾安問:“若是下雪,集市怕是不會開吧。”
“是啊……”梁玉英歎了口氣,“不過咱們還能在這住半個多月呢,實在不行,把包子鋪重新開起來?”
“但我們也住不久,”蘇禾安深知,一開始最好是有一個固定的售賣位置,比較方便積累初始的客源,“走一步看一步吧,去年也沒下雪?”
“中江縣好些年未曾下過雪了,上次下雪還是苗安出生那年。倒是府城那邊年年都會落雪,老人們都說,也就是因為那雪,府城周圍的農田收成總會比咱們這地方好。”
“瑞雪兆豐年嘛。”
蘇禾安一邊炒着碎肉,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和蘇母聊着。
這時,粉條也都泡發好了,醬湯已經幹了,全被吸進了粉條裡,原本幹硬的粉條已經變得綿軟,蘇禾安随意剁了剁。
她吸了一口氣,是厚重的醬香。
她把剁碎的粉條和提前炒制過的肥瘦肉末都倒入一個碗裡,再舀上一些方才用肥肉現煉的新鮮豬油,最後,再澆梁玉英贊不絕口的紅油茱萸。
把這些都拌勻,包子的餡料便做好了。
“聞着好香,而且這醬色,看着便讓人有食欲,”梁玉英誇道,“你這餡料别人要是想學去怕是得花不少功夫,誰能想到是直接用醬湯泡發的粉條呢。”
蘇禾安不知如何接話。
“也不是我想出來的。”好半天,她說道。
不多時,面團也已經醒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