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會的功夫,還沒吃上兩口,楊爺爺像是才緩過神來,想起他兒子剛才好像說,他成了鎮子上稀有的萬元戶!
就把魚給拉到市裡賣了就成了!真有這麼簡單?鎮子上早就大把人做了!這錢,還輪得他的兒子賺?
自家兒子自家知道,打小是有點小聰明,但要說能放出去賺大錢?他還不夠資格!
現在是有冰能冰鎮打撈上來的海貨。
但由于制造的方法和儲存的方式,所需要用到買冰費用都比較高昂,還真沒有多少人願意這麼幹。
忙活好幾天,一算賬,剛好和支出的錢數持平,甚至偶爾還要倒貼路費和餐費,簡直是虧到心痛。
做生意又不是做觀音座下的散财童子,誰會樂意這麼幹?所以他兒子是怎麼辦到的?
一聽到衆人關心的疑問,桌子上本來都打算好好吃席衆人,忙豎起耳朵打算靜聽。
楊爸見他爹問到,也不管他爹虎着的臉,又開始得意起來,一手端着飯碗,一手拿着筷子,像一隻開屏的孔雀。
“其實我也沒幹什麼,就是把魚都給曬幹了,然後拉去市裡頭賣,就完事了。”
桌子上的人聽此都是一臉你在驢我的表情。
嗮魚幹,在鎮子上,自古就有處理海貨,儲存海貨的多種方法。
但說實在話的吧,不是年景不好,還真沒有人願意蒸煮自家做的魚幹吃,周圍縣市裡的不少人也是!
街邊的店鋪,常年充斥着大量的,他們鎮上産出的魚幹!
周圍人吃了幾十年了,什麼味道誰不知道?誰會饞它?誰會掏錢出來買?
一時間,在座的人聽到楊定坤這麼說,腦海裡的想法就詭異的同步起來。
想要把賺錢的法子收着腋着,也不用編謊話來騙他們呀。
今天來吃宴席的各位,不是在鎮子上有頭有臉,就是S大的教授,誰會看得上他那點瓜三兩棗?
真的是,年紀輕輕的,胸襟就是不夠大。編的謊話也不走心。
這兩年,年景稍微有點好轉,民生開始緩過氣來了,那些魚幹就成了平時拿出去送人都沒人要的垃圾!
無他,它們實在是太硬了!哪怕是在煮飯的時候,放在籠裡面和飯一起蒸熟,吃起來還是硬!
牙口不好的老人,吃完就腹痛,簡直就是找事管。
這還不算,一出爐,還有一股去不掉的苦腥味。
想要降低,就要在晾曬的時候往上抹鹽。
在這個過程中抹的鹽少了,又害怕日頭不夠熱,在晾曬的時候會變質,生蛀。
隻有放了大把的鹽腌才可以保證出品,就是蒸煮出來的時候,會變得鹹到發苦!
講究一些的人家,就會在烹饪以前,拿清水泡一泡,去掉上面的鹹味。
之後再放點路邊、自家菜地随處可見的素食一起炒,也就沒那麼鹹了。
但這裡可是海邊!是淡水資源珍貴的海邊!誰家會拿這些自己都不夠喝的淡水,去泡這些不值錢的魚幹?
也就是說,楊定坤所說的魚幹,它在鎮子上是沒有銷路的,在周邊的市縣就更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