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單打名額非常少,強大如中國乒乓球隊也隻有兩個名額。通常情況下,奧運會前一年的世乒賽單打冠軍能拿到一個名額,而另外一個名額很可能是再上屆世乒賽冠軍。
此外,國際乒聯奧林匹克委員會出台了倫敦奧運會單打資格的初步方案:2011年世乒賽以後世界排名前28位的選手直接獲得奧運資格,其餘名額将通過選拔賽産生。因此鹿特丹世乒賽無疑成為了奧運名單争奪戰中的一項重要的大考。
女隊為世乒賽參賽名額打得熱火朝天,男隊也不遑多讓。
男隊的直通規則與女隊有所不同,兩輪隊内直通賽累計後,總排名靠前的4人獲得直通資格。
第一輪直通賽中,16名選手被分成4個小組,隊内排名前四的鐘承翊、汪華、馮戎和袁辛成為種子各領一組,剩餘12名隊員通過抽簽進入到各個小組,分組循環後每組前兩名出線,最終決出冠軍。但第一階段比賽不産生直通資格,隻根據成績對選手進行排名,等第二階段直通賽後,結合兩階段綜合成績,排名前四的選手獲得直通資格。
對于賽制改革,李國倫接受采訪時直言是吸取了上次“直通莫斯科”的教訓:“我們考慮到2010年競争辦法中有漏洞,袁辛第一次打出來就不參加競争了,鐘承翊第二次打出來也不參加競争了,對他們來說少了鍛煉的機會,而馮勵競争了五次,心理上受到的磨練比他們多得多,所以這次決定兩次成績相加才能‘直通’,為的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全力以赴。”
兩次成績相加,這樣所有人就都要競争兩次,一次也不敢懈怠,心理壓力比女隊更大。女隊那邊拿一個冠軍就能保參賽資格,拿倆保單打資格,男隊拼死拼活打完也隻是保了個參賽資格,單打誰上還得教練組商議。
女隊把五站公開賽的冠軍也當成直通門票之一,男隊這邊可不管,公開賽本來就是你該好好打的,這冠軍也本來就是你該得的,加成獎勵想都不要想!
從鹿特丹直通賽規則的設置也能看出男女隊教練組的管理風格差異,李國倫是出了名的打壓式教育,他展現在公衆面前的形象就是一個“嚴師”,其實他的内心也有柔軟的一面。
第一階段抽簽結束後,林立骅端着兩杯茶坐到李國倫的辦公桌旁邊,往桌上放了一杯:“汪華和汪克明,馮戎和馮勵,鐘承翊和程啟,抽到袁辛那組的是不是比較開心?”
跟其他三組比起來,袁辛那組顯得中庸許多。
李國倫端起茶杯吹了口熱氣,笑着搖頭:“可能有人覺得袁辛稍微單薄一點,沖擊他更容易一點,但我認為他有挺大看點的。”
比起馮戎和鐘承翊,袁辛的光芒确實沒他們耀眼,然而在李國倫心中,每一個能打出來的隊員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桌上放着抽簽名單,鐘承翊和程啟的名字被紅筆圈了一下,這個紅圈并沒有什麼看好誰不看好誰的意義,純粹是這倆人讓李國倫又愛又恨,一直是他的重點關注對象。
一個躊躇滿志舍我其誰,一個桀骜不馴盛氣淩人,都是讓李國倫頭疼的主,可偏偏他們又真的優秀。
程啟是李國倫力排衆議招進國家隊的,當時大多數高層都覺得為國家争榮譽的團隊不能容忍刺頭的存在,因為程啟有兩次“前科”,隻有李國倫看好他,結果程刺頭給了李國倫一個大比兜。
先看看程啟的“前科”。
1999年初,程啟進入國家青年隊,在一場隊内比賽中輸球後,他情緒失控把球拍折斷成兩半。
這樣做合适嗎?當然不合适,于是程啟被退回省隊進行調整,那會他在國青隊才待了18天……直到取得成績後,才在2000年重新回歸國家二隊。
可是僅僅過了幾個月,他又因為因夜不歸宿、不聽從管理等問題再度被“退貨”……直到2002年在乒超聯賽中憑借無可争議的實力擊敗了當時的國乒主力,國家隊才再次将他召入陣容,進入了一隊。
就是這一次,李國倫力排衆議選了他,他也成為李國倫的開山弟子。
他确實學乖了一陣子,但也沒安分幾年。2006年亞洲杯決賽,程啟在賽場上迎戰他的老對手汪華,單打輸了之後,他猛地抓起球拍用力砸向地面,随着一聲"砰"響,球拍瞬間碎裂,這還不夠,他甚至對着賽場的擋闆也來了一腳。
這一幕迅速在乒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激起了大量的争議和批評,李國倫果斷決定實施嚴厲的處罰,隻是這個處罰讓人意想不到——讓程啟去村裡養豬。
“勞動改造”不僅是對程啟的懲罰,也旨在讓他通過沉重的體力勞動冷靜思考自己的行為。
這個懲罰不僅在當年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即便是放到現在的乒壇,乃至未來的乒壇,肯定也是“獨一無二”。因為除了“勞動改造”本身,受罰期間程啟還被各路官方記者全程跟拍采訪,甚至制作了紀錄片,可謂是從央視體育頻道“打到”農業頻道,古今第一人。
那年才8歲的陸筝都在電視上刷到過這位奧運冠軍下鄉接受再教育的事迹。
鐘承翊雖然不是刺頭,可他是真的傲。
2003年,鐘承翊從國家二隊升級成功,被分配到李國倫手下,李國倫詢問他為什麼要加入一隊,鐘承翊中氣十足喊了一句:“我也想拿個世界冠軍,學你,學林立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