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翠蘭跟随姚姜步入雅間,給張相公等人行過禮,而後來到譚安面前整了整衣裳,跪下恭恭敬敬行了個大禮:“多謝譚安哥哥救命之恩。”
譚安斜倚在窗邊剝烤栗子,驚得直跳開去:“不,不必,我,我不過順手為之,”
杜翠蘭:“于譚安哥哥是順手,卻是救我于水深火熱,翠蘭銘記于心,永不敢忘。”
私墅的竈間寬敞,此間可用的食材遠比食肆豐沛,姚姜在此間做出新菜式換過常見食材香料再将做法改繁為簡,保留四五分風味,再教授給食肆的幫廚。
湖邊私墅往來的食客都非富即貴,開張後所沽售的菜又是獨一無二,立時就成了比杯莫停還要被人津津樂道的酒樓。
尋常百姓不能花整年的收入到私墅品嘗美味,都湧往雲味食肆去品嘗新菜式,食肆每日賓客盈門,從夥計到掌櫃都忙得團團轉,都喜笑顔開。
私墅很快已經營得風生水起,姚姜得了空,才能返回本河村。
回到三河村她不是帶着陳泉劉昭山在家中院内忙碌,便是帶着他們在冬植的田地裡查看,間或和葉臨查看禽畜的生長并仔細抄錄。
杜翠蘭已學會記賬看賬,并學着分派雜事幫她分了些事去。
她做農活細心,做菜更加細緻,頭發用發巾包得一絲不露,比之莫五媳婦等更加認真。
莫五媳婦都歎:“翠蘭真能幹,有幾分你嫂嫂的樣子了。”
小雪那日,天空陰沉、雪花紛飛。
姚姜正帶着莫五媳婦等分派今日的雜事,郝大來到門前:“姚娘子,今日官府來了人,孟管事說請姚娘子也去見一見。”
姚姜跟着他來到偏院,孟懷一正與青川縣衙的師爺飲茶閑話。
姚姜打官司時便見過師爺,上前行了個禮。
師爺:“今回請姚娘子來乃是有公事。孟管事說竈間的人與事都歸姚娘子管,那我想請問姚娘子,竈間幫傭的各人可有身契?”
姚姜:“此間竈間幫手都是我三河村的鄉鄰,不是自牙行買來的人手,因此沒有身契。但他們的來曆出身都能在三河村查到。”
師爺:“勞煩姚娘子将他們的名姓都告知于我,我讓人去查明。”
姚姜便将竈間衆人的姓名都說了一回。
師爺:“此間的菜蔬采買是來自何處?送來的人又是哪些?來人可都識得?”
姚姜:“我們的菜蔬瓜果皆不在别處采買,都由三河村鄉鄰種植,收采後送來。送來的人也都是鄉鄰。”
跟着師爺同來的書記一一記下,師爺又與孟懷一閑話了幾句,起身告辭。
孟懷一引着他們出門,姚姜跟在後方。
隻聽師爺問:“衛公子不在麼?”
孟懷一笑答:“師爺,我家公子交遊廣闊,各家公子宴請,成日間忙得腳不沾地,極少到此間來。好不容易前日回來了一回,但昨日又被請了去了。”
師爺止住腳步,對孟懷一拱了拱手:“并非是我要打聽公子的下落,實在是青川這幾日不太平。衛公子得多加小心,别着了别人的道兒。”
孟懷一想了想:“請道其詳。”
師爺向左右看了看,姚姜正想退開,師爺已道:“此間沒有外人,你和姚娘子也當知曉此事。”
“劉記南北行東家被綁了肉票!”
師爺壓低了話聲,孟懷一驚異:“果真?”
師爺又向四周看了看,一點頭:“自然是真的。劉東家前日一早出門去往自家門面做生意,出門前說午時回來,但午時他并未歸家。這情形從前也有過,因此劉東家的夫人未把這事放在心上。但申時便有人送了信來:說他們手頭拮據,不得己請了劉東家去做客。因劉記南北行為青川最大的南北行,特意向劉家募化五千兩銀子,給了銀子便送劉東家回來。若不給銀子,便等着收屍!”
孟懷一眉頭緊鎖:“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居然有這樣的事!”
姚姜卻立刻明了:因此官府才四處查人!
師爺:“綁肉票,每隔些時都會有。這幾年青川還是初次遇上,衙門忙了起來。劉東家的夫人起初也當這是閑人玩笑,并沒放在心上,但到了晚間劉東家依舊沒回來,連跟随的下人也未回來,才讓人到自家門面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