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公與雲娘子對望,張相公對着姚姜拱了拱手,“多謝姚娘子美意,容我們再思慮思慮。”
姚姜所言為實,雲娘子将要生産,而青川城内的商戶大多關了門面不經營,張家不缺銀子,但要找尋生産後所需的各色用物都得費盡周折。
她真心想要張家留下。張家人雖多,但他們也幫了姚姜許多,姚姜甚而覺得他們比自己的親人更加可靠。
良種土豆成熟,姚姜帶着鄉鄰采收,莫五媳婦擦着汗:“幹旱了數月,這土豆倒是長得又香又面,比最初長出來的土豆香甜好吃。”
徐家的歎了口氣:“這土豆本身不難吃,隻是現下菜蔬太少,吃多了便不好吃了。”
陳泉頭也不擡:“天旱到了這地步,咱們能在家中安然住着,還能吃飽已然很好了。”
姚姜微笑:“土豆不好吃是因現下缺水,種不了榨油菜蔬和許多香料,牧草也沒來得及種,雞豬便養得有限。這情形下隻能先用土豆飽腹,等旱災過了咱們有了足夠的作料,土豆做出來也很是美味。比如土豆燒肉、土豆焖雞、酸辣土豆絲,還能做土豆面條、土豆粉條……”
一同勞作的鄉鄰都笑:“哎喲,姚娘子你别說了,再說我們的口水都要流成河了。”
“文人不是有個詞叫口若懸河,咱們的口水流得跟河水一樣,也算是口若懸河了!
……
鄉鄰說說笑笑,劉昭山忽然指着天邊:“咦,你們看那片雲!那是雨雲麼?要下雨了麼?”
人人都向劉昭山指的天邊看去。
天邊有片極大的烏雲,向着這邊而來,還來得甚快。
徐家的眯着眼看了片刻:“天天豔陽高照,終于來片雲了。最好下場大雨,把這幾月缺的雨都下足了,咱們也種些好蔬菜作料,菜飯也能多些花樣。”
蔡田媳婦許娘子忽然問:“你們聽到了麼?”
此間鄉鄰都向她看去,她有些不好意思:“我怎覺得有轟轟聲響,你們可聽到了?”
她一說姚姜也聽到了,果真隐約有“轟轟”聲在耳中回響。
姚姜環看四周,找不到這聲響來自何處,更不知哪種情形會出現這樣的聲響。
轟轟聲響越來越近,劉昭山跳起身來:“不好!”
陳泉也變了面色,與劉昭山異口同聲:“飛蝗?”
姚姜大吃一驚,她沒經曆過蝗災,但擡頭看到天空中烏雲般向着這邊而來的一片,也知飛蝗的數目極大。
蔡田媳婦以手遮着額頭凝目細看了片刻:“應當是了。每隔幾年總要出一回蝗災。今年大旱更易發蝗災!”
莫五媳婦:“今年除去土豆蜜薯就沒能種出糧食,真是屋漏又逢連夜雨。”
徐家的跳起來:“咱們收的土豆得快搬回去收藏,萬一蝗蟲啃食土豆,咱們辛苦的結果就付諸東流了!”
姚姜知曉蝗蟲過境片葉不留,土豆是地下植物,但她也吃不準蝗蟲是否啃食土豆,得先保口糧。
她想了片刻:“蟲口奪菜,人搶不過蟲子。耐旱蔬菜先去搶着。能收多少收多少,沒長成也收,實在不能吃的便不收了。”
她囑咐杜翠蘭和莫家姐妹:“你們去找譚安,讓譚安去知會村中鄉鄰各家收菜。再找譚青山,他們會派壯漢來相助把土豆搬回去。”
譚安也看到了蝗蟲,趕來正與莫五媳婦等人遇上。
杜翠蘭連忙拉住他,将姚姜的話說了一回。
譚安即刻吩咐跟在自己身邊的小兒各自回家傳話,又轉身去找他的父親譚青山。
譚青山知曉後即刻分派人手幫村中鄉鄰收菜,又讓譚安趕往胡家的兩座山去知會胡村正。
菜收過片刻,烏雲已離三河村不遠,飛蝗已來了三河村。
耳中全是蝗蟲振翅的聲響,舉目隻能見到鋪天蓋地的蝗蟲。
蝗蟲見到菜蔬,已撲下來大吃大嚼,收菜的鄉鄰和流民搶着蟲口奪食,譚安帶着衆小兒在一旁撲打蝗蟲。
姚姜則引着人手把收下的土豆都全都運回去收貯,間或查看蝗蟲的情形。
見蝗蟲果真不吃土豆,她松了口氣。
胡村正家的兩座山成為了蝗蟲最多處,那山上的樹與新栽下的藥材,無一逃脫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