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改良蔬菜生長極快,今日被飛蝗啃得幹幹淨淨,明日又已長好。
飛蝗在太陽升起後才進食,黃昏便停止進食,蔬菜晚間生長順利,飛蝗每日都有食料,因此未曾離去。
姚姜索性讓鄉鄰将飛蝗喜愛的蔬菜漸漸往村邊種去,連空閑的田邊地頭也種上了,飛蝗也漸漸去向那方,村中雖有飛蝗便不再是才來時的烏鴉鴉一片。
一連數日,姚姜都早出晚歸,連張全與樹海及譚青山的兩位妻子都同來相助。
因飛蝗啃食太快,姚姜連流民都分派了不少來跟着自己種植。
流民大多是農人,來到三河村也一直勞作,這時來跟随姚姜也算輕車熟路。
這日補種菜蔬的間隙,姚姜坐在田塍上歇息,看着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飛蝗在心中算計。
忽然一名農婦挨近她問:“姚娘子,将來我回鄉時可能帶着些許你的良種回去?”
流民的名冊造冊,分管都交給了侯牧風,流民有事都找胡村正,姚姜隻管栽種和帶着鄉鄰做飯,飯菜做好後則有鄉鄰送去,她與流民往來甚少,也是分種飛蝗喜食與厭惡的菜蔬,人手不足,才找了些流民來幫手。
她自覺已在天災中隐了身,沒想到那農婦卻來說了這話。
沒等姚姜出聲,數名流民都圍了上來:“你們這裡的菜蔬比我們原來的長得快而且好,生長極快,此間的飛蝗多如牛毛都能每日啃食,還啃不光,可見比我們自己的種子好,将來分些種子給我們帶回去吧。”
姚姜張口結舌,片刻後才說出話來:“各位想要良種,說與侯先生或是胡村正都可,将來各位離此返鄉時,胡伯伯會為各位備下。”
那農婦搖頭:“依我看,村正不管這個,我們還是找你才能拿到。”
姚姜剛說得句:“我一小小村婦,”
已有流民接上:“姚娘子,你就别瞞我們了。此間的栽種的良種都出自你的手,此間最好的兩農人看似是劉大哥與陳大哥,他們也常常來帶着我們一同栽種,但他們有疑難都是找你。我們都知曉的。”
另一流民:“我還遠遠看到外村的農人前來找尋你,也是為良種吧?我們的家若離你這村子近些,能來找你讨要良種,想來不必離開家鄉也能平安度過今年的天災。我們來此的路上,見了賣兒鬻女,真是慘。”
“賣兒鬻女尚好,”一老年男子歎了口氣:“我還聽聞别處有易子而食的情形!我聽着都恻然……”
流民口中的劉大哥與陳大哥正是劉昭山與陳泉,姚姜知曉天災殘酷,就因見了流民的無助心中不忍,才想出了安頓流民的辦法。
流民所言遠比她所見更加殘酷,她也歎息。
先前說話的農婦看着姚姜:“此間能平安,也是因了這良種,生長極快飛蝗還吃不完,此間的農人才能不外出乞食。因此我們回去時請你給些良種,我們回去必定好生栽種。”
流民七嘴八舌,不是講述的都是來此間遇上聽到的種種,便是請求離去時能帶着良種離開。
姚姜:“良種的栽種有許多講究,各位跟着陳叔父與劉叔父栽種時一定要多問,不明之處都問個分明,将來回去時我們會備下些許良種,各位帶回去,用心栽種必定能收獲不少。”
張相公則與譚青山一同将村子守得嚴嚴實實,雲娘子大腹便便不便出門隻能在家中休養,賽罕将照料雲娘子與做飯菜都攬在了身上。
不論何時回到家中,賽罕和雲娘子都備好了吃食茶水。
杜翠蘭、譚安、譚羽和莫家姐妹則跟在姚姜身後,按她指點看哪裡被蝗蟲啃出空了,立刻便補種菜蔬。
轉眼半月,這日天色微黑,姚姜和衆人一同返家。
遠遠地見家門外停着數輛大車,大車旁站着的都是身着短衣的精壯漢子!
這些漢子神情警惕,有的腰間配了腰刀,有的則将刀背在背上。
姚姜收住腳步,譚安小聲道:“姚姐姐,我先去看一看,你們在此間等我。”
他轉向另一方,繞過莫五家的小院,直奔姚姜家後院而去。
張全上前來看了看:“這是官兵,這大車上裝的是何物?莫不是朝廷前來赈災了?”
姚姜:“每每收獲,胡村正都會送土豆蜜薯及種子去往官倉,官兵這時到我家來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