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姜讓鄉鄰将飛蝗都收貯:“将飛蝗曬幹後碾碎添加喂飼禽畜,能讓雞豬都長得肥壯。”
鄉鄰本要将飛蝗掃成堆用火燒去,聽了這話,家家都忙着将其掃成堆收貯。
飛蝗絕迹後的次日下午,天邊有了濃濃烏雲。
烏雲來得快,半個時辰後,瓢潑大雨從天而降,銅錢般大的雨點砸向地面,帶來泥土腥味。
姚姜在下雨之前就回了家,但不少鄉鄰卻都撲入雨中又哭又笑,流民則痛哭流涕。
實則這半年也有下雨,隻是每回的雨勢都小,下的時刻也短,下過雨後連地面都沒能打濕。下了雨也與沒下差不多,土地依舊幹涸,莊稼都不能補種。
這場雨連下了三日才停下得實在,将久旱的田地都澆透了,雨一停,姚姜便帶着鄉鄰肥田土,再次種下良種蔬菜。
流民見河水逐漸豐沛,紛紛起了返鄉的念頭,前來詢問可否離去。
姚姜與胡村正先行收下流民時,就等待着旱情結束流民返鄉,因此也不意外,隻是告訴流民:“可以返鄉,想要良種得先來說明,待良種培育備好,便能帶着回鄉。”
急于回鄉的流民都是家中有田地,隻是沒有存糧或是存糧不足,才流落他鄉。
現下災情已結束,自然想着返回家鄉,還能帶着良種回去更好。
這時各地官府都設得粥棚,還有富貴人家也會時不時施粥,回鄉之路也不是那樣艱難,趕着回去的流民便謝過胡村正,領了良種踏上返鄉之路。
災情結束,在青川郡存身的流民都尚算平安,青川郡各官員都松了口氣。
曾經熱鬧的集市街巷都人迹寥寥,門面商鋪雖開了門,但因能交易的貨品也沒多,都門可羅雀。
姚姜卻格外謹慎,雖是平安度過了天災,但青川百姓家中積蓄大多都花了個幹淨,有的甚是暗地裡賣了兒女才維持至今。
城中百姓沒有田地,家中的積蓄有限,許多人家将花壇挖開種上官府發給土豆蜜薯芽,又節衣縮食才勉強撐到如今,比之城外的農人更加艱難。
青川官衙在城外一直都設有粥棚,先前是讓來到的流民不至餓死,如今是讓返鄉路過的流民飲食兼接濟青川城中百姓。
為了讓粥棚多設些日子,姚姜和胡村正清點了村中的食糧,又往青川官倉又送了八千斤土豆與蜜薯。
這日姚姜和張全在香草園忙碌,院門被敲響。
姚姜拉開院門,一名在村頭巡視的夥計對她行了個禮:“姚娘子,令尊與令堂來了,就在村口。令尊說今日一定要見到你,若見不到,就不返回家中。”
姚姜眉心一緊,點了點頭:“好,我即刻便去。”
鄉鄰離去,姚姜關上院門,立在門後思索對策,
張全來到身邊:“可是有難事?”
姚姜歎了口氣:“我父親母親來了,今日定要見我。若讓他們看到此間的情形,”
她看了看今非昔比的家中院落,隻覺心中煩悶。
張全卻微笑着:“姚娘子,你便實話實說。他們總不能說張相公的院子是你的。再者,我們還能幫你。”
姚姜點頭,來到堂屋對在堂屋内看書的雲娘子歎了口氣:“雲娘子,我家人來了,他們不講道理。”
雲娘子放下手中的書微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我正有些疲乏,這便回去歇息。就不陪令尊與令堂說話了。”
看着雲娘子穿過兩家相連的院門,姚姜關上院門,這才來到村口,姚天賜與董氏正四周張望。
姚姜上前:“父親母親怎的來了?”
董氏:“我們有事前來尋你。”
姚姜想了想:“何事?”
姚天賜:“你不引我們到你家中去?在此間說事,像什麼話!”
他眉頭緊皺,姚姜明知善者不來,但也知今日不引着他們到家中去,必定不能善了,隻能将他們引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