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抹了把臉:“哎,我說什麼呢!我瞧衛千戶的情形,竟似沒有離開的打算,莫非想讓你在此間生産?不過你如今身子沉重,也不宜走遠路。你可尋下穩婆了?”
骠騎營兵士換防,不僅衛駿馳沒離去,連張全也未走。
姚姜知曉他們都留在此間,便是要在此間等着她生産完畢!
但三日後,她聽說了另一樁事:有人托了媒婆向汪娘子提親。
姚姜是在用朝食時聽再招說起這事的,再招瓊葉常會将城中的傳聞說與姚姜聽。
姚姜日日都往農莊去,居然不知此事,驚異之極,連忙問:“你,你說什麼?”
再招笑着将粥碗送到姚姜手中,退開去才道:“媒婆去到汪娘子家中提親,才說了三句話,汪娘子便沉下臉來,提着掃帚趕豬般,将媒婆趕出了院門。”
一旁瓊葉“哈”地一聲笑了出來:“趕豬一般。”
再招笑着:“對,汪娘子還将媒婆帶去的花紅彩禮都抛出了門外,讓媒婆撿拾了好一陣。”
兩人笑作一團,姚姜也覺好笑,也許是她的笑聲驚動了腹中胎兒,胎兒動了,她腰間的衣裳也動了。
劉嬷嬷先喜道:“小人兒在夫人腹中翻身了。”
而後她瞅了再招與瓊葉一眼:“夫人用朝食呢,你們隻管說笑。”
再招與瓊葉頓時斂聲屏氣,不敢再出言。
姚姜:“劉嬷嬷别怪罪她們,我很喜歡聽她們說這些話。有的事我不能親見,聽她們說了也與見了無異。”
劉嬷嬷:“我并非讓她們不要陪夫人說笑,而是讓她們等夫人用過朝食再說。現下已是初秋,天氣轉涼,朝食得暖暖和和地吃下去。說笑一陣,朝食便涼了,吃入腹中于夫人的脾胃無益。”
用過了朝食,姚姜等再招收拾完畢,才将她喚來細問:“向汪娘子求親這事,你再說細些。”
再招笑了:“我知曉夫人要問,早已打聽清楚了。這人姓吳名淼,是陽平郡人氏。他在家鄉時曾娶過妻,但那年陽平郡也遭了災,他的父母妻子都沒捱過來,全家便隻剩了他一個。他來北疆三年了,現今朝廷讓服役兩年的兵士歸家,他也在歸家之列。”
“吳淼不想回鄉,欲留在此間經營田地。汪娘子将他安置在農莊。他每日裡跟在汪娘子身後幫手,昨日忽然請了媒人去說合。汪娘子一聽,便提起掃帚将媒人往外趕。那媒人的一身新裳被掃得又是泥又是水,狼狽至極。”
再招笑着說來,姚姜端着茶盞想了想:“吳淼,這名字我怎覺得我似曾聽過?”
這日姚姜去到農莊沒見汪娘子。
在梯田中忙碌的兵士看到姚姜,都遠遠的與她招呼。
梯田高而且陡,姚姜從前沒少上去查看田間的情形,但如今她肚腹隆起對腳下很留神,便不再上去,隻向着梯田看了看,便轉身往北城門外去。
北城門外的棉田中已有不少兵士在忙碌。
見姚姜來到,都笑着:“衛夫人來了,别走入來,就在田邊看一看吧。”
還有兵士趕來:“衛夫人等着,我幫你搬把椅子來坐下歇一歇。”
棉田中已挂了棉桃,姚姜挑着田邊的棉桃細看。
兵士搬了兩把椅子來在田邊平整處放好:“衛夫人可在處此歇息。”
又轉身對着劉嬷嬷:“這位嬷嬷也歇一歇。”
劉嬷嬷謝了他們,見姚姜仔細查看棉桃,便帶着人立在一旁等候。
過得一陣,劉嬷嬷估摸着姚姜累了,上前去:“夫人站了許久了,且坐下歇一歇。”
再招與瓊葉來攙扶姚姜,姚姜果真覺吃力了,跟着她們來坐下,小四已取出帶來的藥茶倒了一盞,瓊葉接過來遞到姚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