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姜喝了口茶:“再過一月,棉桃便能采摘。我得去找出紡織棉線的機子的圖樣,請工匠來按圖打造。”
她歎了口氣:“這事我想了幾回,但一轉身便忘了。”
劉嬷嬷微笑:“夫人如今是雙身子,極費心神,夫人精力不濟也是常情,就是不記事的。待小人兒落了地,夫人也還得有二年不記事呢。有事隻管吩咐,我們給夫人記着。”
在陸家與衛家這樣的人家,年長的跟随長輩的嬷嬷不僅有權管家,還能管她與衛駿馳。
何況劉、馮二位嬷嬷從前便照料過衛駿馳,與長輩也差不多,姚姜對她們格外小心。
但兩位嬷嬷來到後,将她與衛駿馳一同照料,家中被她們打理得極好,活計分派得清清楚楚,輪流跟随姚姜出門,還按着張全的指點給姚姜做吃食,細心揣度她的喜好,每次都将數種吃食一并送到姚姜面前。
姚姜覺得這些事讓她們太費心神,她們都笑着道:“隻要能讓夫人吃得好些,能多吃兩口,怎樣費心都不為過。”
二位嬷嬷閑時還做針線:“夫人生産後的衣裳及小人兒的衣裳要多才好,才換得過來,這點活計我們做得過來。夫人快别操心了,好生養着。”
姚姜查看農莊時,跟随的嬷嬷也會跟随着四下裡細看。
家中諸事被二位嬷嬷打理得妥帖,對再招和瓊葉都管得甚嚴,但對了姚姜很是關愛,連勸慰也是輕言細語,真如多了兩位體貼的長輩。
姚姜與她們相處了這些日子,甚是和諧。
忽然再招與瓊葉都對着數位向此間而來的人看去,姚姜也張了一眼,禁不住一笑:“别看了。”
汪秀芝正背着小山向着棉田而來,她身後跟着兩名苦役和一名身着粗布衣的男子。
汪秀芝為小孤城農莊管事,身邊跟一名或數名兵士都不奇異。
姚姜身邊也時常跟着許多兵士,聽她講解苗稼和培育良種的細微之處。
但才聽到有人向汪秀芝提親,被如“趕豬”一般趕出來,這時跟在她身後的人就讓衆人格外關注。
偏生汪秀芝正一臉不快,她見這邊衆人看着她,便冷着臉對那男子說了句話,并狠狠地白了他一眼。
再招與瓊葉早已乖覺地轉過頭來,但她們面上的微笑沒掩住。
姚姜還見田間兵士也鬼鬼祟祟地向汪娘子看去,知曉昨日的事早已傳開了,那跟在汪秀芝身後一臉憨笑的男子應當便是吳淼。
見到吳淼,姚姜隻覺得似曾相識。
想了片刻,她想起來了,吳淼曾在歸雁城外的大營駐紮過,也在定國寺外的農莊幫過手,更是她來到小孤城時最先認出她來的兵士。
實則如今汪秀芝身邊也跟着數人,她背着小山,跟在身邊的兩名苦役說着話‘邊向着這邊而來。
也許是知曉了吳淼提親,這時姚姜竟覺汪秀芝對吳淼橫眉豎眼,一臉的挑剔與不快!
汪秀芝來到面前:“衛夫人今日來得早。”
姚姜微笑:“我來看上一看,算計棉花采摘。你不用管我。”
汪秀芝“嗯”了一聲,便要進入棉田。
劉嬷嬷上前一步:“汪娘子,這田中枝枝桠桠的,當心劃了你家小哥的臉,将你家小哥交與我們幫你看着。”
汪秀芝也不客氣,當即解下了背上的小山,再招已上去抱過來逗他玩耍。
汪秀芝挽起衣袖進入棉田查看,跟着她的兵士也紛紛跟入田中,隻有吳淼沒即刻下去,而是來對着姚姜行了個禮。
姚姜還未出聲,汪秀芝的話聲已傳來:“衛夫人正歇息,你不要去打擾!”
她語氣生硬,吳淼本要招呼,一聽這話當即笑道:“是。”
他對着姚姜拱了拱手,跟進棉田去了。
因兩年以上的兵士返鄉,兵心渙散,雷遠邁與衛駿馳七月便決定辦中秋演武。赢者各有彩頭。
花紅與彩頭由衛駿馳與雷邁遠所出。
彩頭除卻新做的棉衣,還有各種吃食,甚而有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