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以往就是天氣再冷,紫薇殿都沒有上過火爐。
而禦史們見狀精神愈發抖擻,有人甚至能一口氣羅列出近十條過錯,中間還不帶停頓,有理有據,一氣呵成。
一番長篇大論下來,武明帝終于動容,從折子裡擡眼。
彼時處于風口浪尖的廣明縣主,正在府内與人切磋武藝。
自離了渭陽後,李硯書基本上無用“武”之地。她方從素影房内出來,想着順路便沿着回廊去了林希與林望所住的院子。
李硯書尚未入内,便在院外石子路上聽到了刀劍碰撞發出的清脆鈴音。踏步入内,果然是那二人在比試。
而見到自己後,那二人也是立即停手,雙雙拱手道:“縣主。”
也不知是不是林希說過林望,這次林望明顯要比早晨時要規矩得多。
林希收劍入鞘。
李硯書道:“二位是王府貴客,不必多禮。”
說話間,李硯書目光落在了林望的劍上。刃身簡潔鋒銳,閃着銀澤,裡面似乎有無窮的生命力。
李硯書從那天第一眼見到此劍時,便直覺這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寶劍。今日湊近一看,果然如此,隻是有一點奇怪。按理說劍客的劍上或多或少都會帶有殺氣,但林望這把沒有,幹淨得宛如山中遙瀑,望之馳騁,令人啧啧稱奇。
而林望也察覺到了她的視線,主動伸手,道,“喏,給你瞧瞧。”
“此劍可有名字?”李硯書問。
“有啊,”林望微微昂起下巴,道,“上九天。”
“上九天?”李硯書愛不釋手,問道,“有何典故麼?”
林望搖頭道:“沒有,上九天是恩師所賜,給我時就叫這名。”
李硯書又看向林希那把劍,問道:“師姐的呢?”
林希還未說,林望則搶答道:“竟升仙。”
李硯書想了片刻,想問她們師父是何人,但一般這種遊曆江湖的劍客,如果想告知對方師出何人的話早在她們第一次見面就會說了。她們到現在都還沒說,大概也是不想說。既然如此,李硯書也知趣,轉而道:“李某唐突,想與二位姑娘切磋一番,不知可否?”
“啊?”林望神情為難道,“這……縣主,刀劍無眼……”
“林姑娘不必擔心,我自有分寸。”李硯書看向身側的花笙,“阿笙,去庫房取微重來。”
“微重?”林望微詫道。
但僅僅是詫異,而非疑惑。
李硯書詫異道:“你們知道微重?”
林望道:“嗯,師父以前與我們說過此劍。”
微重劍長二尺三寸,劍身玄鐵而鑄,比尋常的劍要重許多,乃李眭早期磨煉心性時所用。微重是李阿鼎早年間打戰時所得,據說微重先主人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九尺大漢,曾經也是雄踞一方的枭雄,隻是戰敗之時自刎于萬軍之前,可敬可歎。
林望的話讓李硯書驚訝之餘更加好奇她們的師父到底是何方神聖?
而李硯書也把話說到這了,再加上林望本身也不是一個猶豫的人,頃刻間,她整個人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興奮起來。
從她們下山之初,幾乎一路都在聽聞渭陽王的壯舉。茶樓酒館,大街小巷幾乎都在說渭陽王是如何如何英勇無雙,什麼斬敵如切菜,攻城如探囊取物……總之,林望對這位大名赫赫的渭陽王那是崇向已久,李硯書雖然不是渭陽王,但她是渭陽王之女,這算是間接了了林望多日心願。而且還能見到師父提過的微重,一舉兩得的事林望怎可能再拒絕。
李硯書時隔多年再次拿起微重,居然有那一瞬間像是回到了渭陽,就連風裡似乎都裹挾了一絲獨屬于渭陽風沙的氣息。
林望收斂神色,持劍而立,霎時院内的風都變得緊張起來。
“渭陽李晗,”李硯書單手持劍,劍身在月色下透着淡淡的寒光,“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