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生拿了幾塊糕點,拉着沈從就要走。
但沈從沒動,樓上估計還有人認識他,那群人裡可能會有玩家,沈從要先獲取更多的信息:“不急,這個盡歡節很重要?怎麼所有人都放假?”
“這個啊,你知道為什麼從‘前進者’開通到社會全面機械化用了整整六十年嗎?”江海生的語氣突然神秘起來。
這人的故事瘾就和八卦瘾一樣重。
沈從配合問道:“為什麼?”
“簡單,你讓我慢慢道來。”
江海生咬了口糕點,又移步到沙發上舒坦坐着後,才緩緩開口:“你知道‘前進者’是怎麼來的嗎?”
江海生又要往嘴裡塞吃的。
沈從一把把他的手扯開:“直接說。”
其實在“前進者”建好之前,自動駕駛車就被CIMA公司研發出來了。
當時還是公元時代,AI技術發展并不完善,但正因為不完善,智能科技完全還是一塊尚待開發的香饽饽。
CIMA這次率先掌握自動駕駛技術後,就迫不及待地上市了自動駕駛,命名為“舒行”。
“舒行”被投入市場後确實引起了很大波瀾,有感到新奇的,有緊張的,但更多的還是抵制。
本來當時就業形勢就不好,物價高工資低,自動駕駛一出,勢必有更多人會丢掉飯碗,這無疑觸及了群體利益,沒什麼人願意給“舒行”好眼色。
很多人都憤怒于可能不久就要到來的職業危機,又是機器人又是無人駕駛,光是活着就已經很難了,資本家為什麼總要把普通人逼到絕路?
什麼都用科技,那還要人做什麼,幹脆以後都别找工作了,都在家等死,反正都要被取代的,還努力幹什麼?還活着幹什麼?
人群中不乏激烈、極端的發言,好像“舒行”一上市,人們就已經預見了未來被機器頂替掉的末日,但他們隻能眼睜睜看着世界的變化,并不能阻止什麼。
好在“舒行”的表現也确實不盡如人意,甚至算得上拉跨。
太死闆、聽不懂人話、速度太慢、時不時抽風、毫無人文服務等等,體驗感為負身份證号。
這些差勁的用戶體驗又掀起了一場飓風,CIMA一夕之間被嘲得體無完膚,“舒行”也在落地幾天後就半路夭折。
但CIMA并沒有放棄,他本來也沒想一舉成功。
當然不是因為人們抵制的就業問題。
當時雖然崗位供應遠追不上人的需求,但公元時代的人大多更注重自我價值,婚姻問題一大堆,他們不想生育,醫療技術又足夠成熟,就這樣再過個幾年,最多十幾年,該死的死了,該補上的沒補上,人自然就少了,在“拖”字訣裡,就業簡直微不足道。
CIMA的野心更大,他要建立一個龍頭C字号,一個由AI主導的新世界的龍頭C字号。
以當時的科技程度,AI想要靈活性就必須犧牲掉一部分可控性,而這也是人們擔憂的,機器不可控比什麼都可怕。
自己的車有什麼問題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
這次上市“舒行”,不過是先刷個臉熟,讓自主駕駛概念先進入人們的視野。
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無人高架,用人們投訴過的呆闆行駛作為切入口,先從交通方面改變這個世界的運行方式。
可以說,如今的機械時代的運作方式,完全是按CIMA當年設想的藍圖運行的。
野心實在是大,但在當時想實現的難度相當大,自主駕駛觸及的利益尚且隻針對一部分人,但無人高架一旦真的被提上日程,就是真的把大多數和大部分少數都給得罪了,遇到的阻擋絕對是成指數增長的。
如何艱難是一睜眼就能看到的,但如何利益也是一睜眼就能看到的。
一個行業裡,哪怕是新興行業,也隻有最先入行的10%能真正吃到大蛋糕,這種時候,就看誰更有勇氣、更有血性。
CIMA的負責人很能沉住氣,半成熟的機器人頻繁運用于酒店、醫院、超市、住宅等區域,先讓人們離不開先進機器帶來的便利,把機器人當成日常的一部分。
自主駕駛車還在時不時上市一把,主打一個眼熟到習以為常,直到無意識接受。
同時,CIMA一直遊走于高層之間,拉合作談項目,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建設史上第一個無人高架成功被提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