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明價值
【陽光烤灼着大地,風沙在平地上翻滾,撲打在一座老佛廟破敗的牆上。】
王圓箓: (眉頭緊皺,急切地指揮來往的雇工)快!把泥沙堆在這裡,這裡的牆風化嚴重。(又指向另一處)那邊的人别偷懶,快把地上的泥抹平。
小道士:(走近兩步,兩眼笑眯成一條縫)師父,您這次把這個佛窟改作的道觀,絕對比那張道士修得好!我看他下回再不敢在您面前誇耀他修的小道觀了!
王圓箓: (頗為得意,想笑,又故作嚴肅)不可過分嚣張,修道觀是為了傳播道教,不是論誰的道觀大。
小道士:(連連點頭)師父說的是,您先休息會兒,我扶您喝杯茶祛祛暑。
【翌日】
王圓箓: (擦了擦自臉上流入衣領的汗,大力輪起鋤頭)嘿——呀!(流沙飛揚,有墜石正堵在佛窟口)你們幾個(指着遠處三五個正擔沙的雇工)來把這窟門清理一下!
【雇工們走過來,同王圓箓一起放了炸墜石的火藥,“轟”——王圓箓帶着雇工走進佛窟,清理炸碎的石頭。】
王圓箓: (驚奇、遲疑,踱步走入佛窟)這佛窟的牆四周怎麼有缺口?莫不是這牆是空的?(用手慢慢撫摸。咚!咚!咚!王圓箓敲打窟牆的空洞聲在四周回響。)
王圓箓: (激動)快把這牆打通,看看背後藏了些什麼!(雇工上前,不一會兒便打通牆。萬卷經卷堆積如山,窟牆上繪着褪色的壁畫緩緩呈現在王圓箓眼前。王圓箓走上前,拿出一卷佛經,細細翻看,然而經卷古文他并看不懂。)
王圓箓: (拿着經卷,低頭呻吟片刻,語速緩慢地)這些佛經不知始于何時?但其價值不菲,我明日就上報縣衙。(回身面向雇工),你們幾個明日再把這個佛窟仔細檢查一遍,看看還有沒有藏匿的佛經。
二、故事一
王圓箓徒步五十裡,來到縣城拜見縣令嚴澤。
王圓箓:老爺!(跪在地上,雙手捧出兩卷佛經,)這是小人在清理佛窟時發現的經卷,特帶來兩卷見老爺,請問如何處置?
嚴澤: (手撫了幾下胡須)這個嘛……,你且退下,我不日給你答複。
王圓箓:(再拜)謝老爺!
【王圓箓起身才出縣府,沒走幾步便聽見内裡幾個随從正與嚴澤嘲弄他的小題大做。】
嚴澤:(不屑地)不過兩張發黃的廢紙,有什麼可通報的!真是無故占用本官時間!
【王圓箓頓住腳步,又回頭看了一眼縣衙的木牌坊,于歎氣中折返佛窟。】
【幾年後。新任縣令王宗翰上任,王圓箓又上縣衙禀報,卻隻得“好生保管”四字,王圓箓不死心,上報道台,幾經失敗後,決定個人守護佛窟。】
三、争論,引出中國翻譯
英國駐新疆
使館工作人員:斯坦因先生,我已為你尋到一位中國翻譯,名叫蔣孝琬,預祝你此次敦煌考古成功!
【斯坦因點點頭,翻身騎上駱駝,與蔣孝琬前往敦煌。】
【1907年5月15日,斯坦因來到敦煌,此時正值一個佛洞一年一次的廟會。來往禮佛的人絡繹不絕。】
蔣孝琬: 斯坦因先生,我們現在就去見王圓箓吧。
【蔣孝琬伸手去拿駱駝鞍旁小包内的水壺,擰開蓋倒時,卻發現沒水了。】
斯坦因:(皺眉)不行!方才我打聽一位傳教士,這幾日正值禮拜,人員來往頻密,我們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等過了這風頭再說。
【5月21日,廟會結束,千佛窟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蔣孝琬已與王圓箓私下碰面,與他溝通,斯坦因想進藏經洞的請求,王圓箓同意與斯坦因見面,但談及同意他進藏經洞的事,卻各種回旋推诿。】
【次日清晨,此時路上行人稀少,斯坦因和蔣孝琬二人騎着駱駝,遠遠看見王圓箓在佛窟口踱步,斯坦因和蔣孝琬便加快腳步待走近時,變改牽着駱駝,快步走上前。】
蔣孝琬:(對王圓箓作揖)王道長,這位便是西洋來的斯坦因先生。
王圓箓:(與斯坦因眼神對視,斯坦因學着蔣孝琬向王圓箓作揖,王圓箓僵硬着胳膊回了禮)我已知你們一行的意思,(慢着語速)隻是藩台衙門有命令,要封遺書,況且(尴尬,小了聲)這若讓周遭人知道了怎會依,更傷了我積的德行!
斯坦因:(眼神撺掇蔣孝琬,蔣孝琬略搖搖頭)王道長,你誤會了,我并不想要佛經,隻是奉命來拍一些壁畫和塑像的照片,請蔣孝琬先生提前與你交涉一下。
王圓箓:(狐疑地)若隻是拍些照片,倒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我可以予以幫助。
斯坦因:多謝王道長(作揖)!
【當晚,斯坦因一邊支着帳篷,一邊回想着早晨見的佛窟,原先的木門已被磚塊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