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回憶着嬴稷上位之後的種種手段,有時候,連他都不得不感歎,嬴稷仿佛是天生的王者,許多手段和權謀,他甚至不需要旁人特意去教他,就能自己領悟。
秦王稷雖是楚女之子,但他對于楚國可沒有什麼愛屋及烏之情。
他上位之後,手中的刀率先對準了楚國。
在他看來,楚國、齊國、趙國都對秦國具有一定的威脅,需要一個個鏟除。趙國、齊國軍事實力都比較強大,趙武靈王和齊宣王也都比較硬氣,一時不好動,唯有楚懷王耳根子比較軟,容易輕信旁人。
柿子嘛,自然要撿軟的捏。
于是,嬴稷仗着自己是楚女之子,且又與楚國有婚,诓騙楚懷王入秦共議大事③。
楚懷王想着,他跟秦王稷的關系都這麼親近了,自己人總不能坑騙自己人吧?于是,他毫無防備地去了秦國。
沒成想,對嬴稷來說,自己人,還真是專門用來坑騙的。楚懷王一入了武關,就被秦軍扣住。
嬴稷扣下楚懷王做人質,要求楚國上下割讓領土給他,他才肯放楚懷王歸楚。
可楚國并不是楚王的一言堂,楚國的許多地方,已經成了卿大夫們的封地,他們怎麼肯為了楚懷王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呢?
最終,楚國重臣們一合計,幹脆直接擁立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上位。至于楚懷王……姑且自求多福吧,為了楚國的大業,他們也沒法子。
哎,都怪不講武德的秦王!他們能做的唯有幫着楚懷王痛罵、詛咒秦王。
楚懷王就這樣被自己的臣子們給放棄了。自此,他再也沒能回到楚國,直到他客死異鄉,他的屍身才終于被臣子們送回故鄉……
嬴渠梁沒有想到,看起來“老實巴交”的孫子,居然還會有這麼“無賴”的一面,不由目瞪口呆。
不過,在回過神來之後,他也不得不承認,唯有抱着這樣的心态,才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秦王,才能在戰國亂世笑到最後。
“君子”固然令人欽佩,可“君子”在亂局中是長久不了的。
他們作為秦君,需要考慮的,是怎麼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僅此而已。
“不過,稷兒雖然扣留了楚王,卻也隻是讓楚國發生了些許動亂,并沒有為我秦國争取到切實的好處。”
嬴渠梁很快就回過神來,分析這件事:“且這一招,稷兒隻能用這麼一次。日後,他若是想再用,便不會有人相信他了。”
嬴稷此舉,除了搞臭了自己的名聲之外,似乎沒有太多的收獲。
“雖則如此,王上的這番舉動,也讓其餘幾國明白,他雖然年輕,卻不是好欺負的。”白起趕忙為自家秦王說好話。
“你們将楚王囚禁至死,無異于一巴掌扇在了楚國的臉上,繼任者肯善罷甘休嗎?”
“自然不肯,繼任的楚王曾因為父仇,與我秦國絕交過一陣子。可最終,還是形勢比人強。王上派人去信告訴繼任的楚王,要麼做他的朋友,要麼與他痛痛快快地戰上一場。那位楚王選擇了前者……”
雖然如此,楚國的劫難并沒有就此結束。
楚頃襄王被嬴稷摁着低頭,又如何會甘心?
後來,他在一名縱橫家的挑唆下,一時熱血上湧,想要一雪前恥,恢複楚國祖上的榮光。
于是,楚頃襄王親自做牽頭人,聯合其餘各國攻打秦國。
此舉徹底惹惱了嬴稷,嬴稷興許會暫且放過那些跟着一起起哄的家夥,卻絕不會放過楚頃襄王“出頭鳥”。
誰敢牽頭與人合縱攻秦,他就敢把那國打得跪地求饒,釘在恥辱柱上!
嬴稷派白起、司馬錯等将領朝着楚國發起猛攻,一路勢如破竹,直取楚國都城郢都,楚王陵和楚國宗廟,都被秦人焚毀了。
楚國立國八百餘年,誰能想到,有朝一日,竟被人打成了喪家之犬?屈原看着故國山河破碎,先王的陵墓消失在火光中,不由悲憤交加,投江自盡……
嬴渠梁被白起的一番話給鎮住了,他想到了自家孫子絕不是個好相與之人,卻沒想到,自家孫子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這麼狠。
半晌後,他道:“不愧是我老嬴家的子孫啊……”
難怪嬴稷平時在嬴渠梁面前,時不時就擺出他平時霸王的派頭來。
就他這種作風,誰敢輕易招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