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飯後,曲遠、李木子一起去叫小凱,小凱死活不肯去,曲遠和李木子生拉硬拽,把小凱架上了一輛發往北九水的公交車。
公交車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行,有時候看着好像到了盡頭,一下子右拐或者左拐,就進入了另一條路;有的時候看着遠離了海岸線,一會兒卻又拐回海邊;剛才還在風光旖旎的海邊,現在又來到高樓林立的市中心,大海的甯靜與都市的繁華,似乎隻有很短的距離。這種時空的迅速轉換,有時候不禁讓人迷惑,到底哪一面才是真正的青島?
曲芳在市政府站上了車,在小凱身邊坐下,公交車繼續前行,到達北九水公交站後,他們換乘崂山景區專用車上山。車輛行駛在崎岖的盤山公路上,兩旁的崂山松随處可見,在山坡上展示着頑強的生命力。到達九水風景區售票處,曲遠買好票,大家依次驗票進入景區。
沿着狹窄的山間小路往前走,發現路邊的山石千姿百态。崂山的花崗岩石,經受無數的風霜雨雪和流水剝蝕,被大自然打磨成了一個個造型各異的雕塑。它們有的像一個圓球矗立在小溪裡,有的在山路上凸出來仿佛要跟人親近,有的蹲在山路邊搖搖欲墜。岩石縫中滲出的水流,從參差不齊的巨石間,由高及低流淌下來,奔騰的流水在山石間激蕩,或在高空飛奔直瀉,或在地勢平緩處彙流成潭。一路上,相繼看到“得意潭”、“俱化潭”、“自取潭”等深淺不一的水潭,一個個潭水相連,彙聚成一條條靈動的小溪,溪水清冽無比,甘甜可口,北九水景區内依景就水構建了18個寓意深邃的水潭,即“九水十八潭”。
“這裡的水真多啊!”看着路邊的小溪,李木子贊歎道。
“崂山的北九水就是以水著稱,北九水又分為外九水和内九水,溪水從崂山的深山峽谷中流過,在長長的山谷中拐了整整18道彎,每拐一道彎,人們就稱其為‘一水’,總共是十八水。”曲遠笑着說。
“那北九水的水源來自于哪裡?”李木子又問。
“北九水的水源來自崂山頂峰北側的天乙泉,它從崂山海拔最高的泉眼,沿着山峰流淌而下,形成了一條條溪流。”曲遠往後方指了指,“你們看,咱們剛才看到的大龍門、二龍門、冷翠峽等景點,都與北九水的溪流有關。”
“怪不得呢,一路上我們看到了這麼多的水,這麼多的潭!”李木子說。
“北九水真是流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曲芳有感而發。
“北九水山高林密,風景秀麗,但到了汛期,由于山水比較大,一旦遇到山洪爆發,在山裡旅遊就會比較危險。”曲遠說。
“曲遠這麼一說,讓我想起來了,我們青大94級英語班的同學就是在崂山旅遊時發生的意外。”曲芳回憶道,“1994年10月15日,我記得很清楚,因為那天是個雨天,同學們到崂山旅遊時,山洪突然爆發,把好幾個同學給卷走了。”
“這件事我也聽說過!”曲遠歎了口氣。
“那我們待在這裡豈不也很危險?”李木子擔心地問。
“木子,你擔心什麼,真要是來了大洪水,曲遠的水性那麼好,他就是不救别人,也得先救你啊!”曲芳調侃道。
“這個你們倒不用擔心,我們現在是在北九水,這裡是崂山的北線。”曲遠嚴肅地說,“他們是在崂山南線的龍潭瀑出的事,龍潭瀑距離上清宮比較近,跟我們所在的北九水是兩個方位。”
小凱默不作聲,或許是想起了夏小雪,他黯然神傷地把頭轉向一邊。
“你們看,那邊的山林,也很漂亮!”看出小凱不大開心,曲芳給李木子使了個眼神,岔開了話題。
“走,咱們一塊過去看看吧!”李木子說。
大家沿着陡峭的山路,繼續往上攀登。駐足歇息,往上看,山峰挺拔,高不可攀!往下看,山路陡峭,頭暈目弦。繼續前行,一棵松樹突兀地挺立在山路中間,擋住了去路,來往的遊人,小心翼翼地彎腰低頭,從松下穿過去。青島人對崂山林木的保護非常用心,在山路修建時,特意保留了許多這樣的原生樹木,這些高低不一的林木,呈現出千變萬化的自然風光。
前方的山澗旁有一片楓林,一陣秋風吹過,幾片楓葉從樹上落下來,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要掙脫母親的手。李木子快步走過去,拿起一枚楓葉,仔細地端詳。大家也都聚攏過來觀看,這片楓葉的葉片比較小,7個角的葉片精緻小巧,将溪流點綴得格外妖娆。
“要是深秋來崂山看楓葉,該有多美啊!”李木子說。
“是啊。”曲芳指了指曲遠和小凱,“到時候讓兩個帥哥給我倆照相。”
“沒問題!”曲遠和小凱異口同聲地說。
大家把玩着楓葉,看着溪流,舍不得離開這片引人遐思的楓林。
“前面好像是槐樹吧?”曲芳舉目遠眺道,“要不咱們過去看看?”
走不多遠,果不其然,一片茂盛的槐樹林出現在眼前,那一棵棵充滿生機的槐樹,激發了大家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