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天龍李建短篇小說集 > 第16章 16 放牛娃的春天

第16章 16 放牛娃的春天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黎建新由于家庭貧寒,未能從7歲起讀書,而是從11歲起跳班在海瀛小學讀了3年。由于學校畢業班人少不能辦班,他轉學到筠連縣城的一完小讀了1年才小學畢業。1954年9月,黎建新考上了筠連中學,初中畢業又考上了宜賓農校,畢業後留校工作。放牛娃的春天,來啦!當年,隻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才能考上難考的中專,考上中專,意味着畢業後就有國家包分配的“鐵飯碗”工作。

放牛娃黎建新也感受到了“倒春寒”。1958年9月,當黎建新考上宜賓農校入學時,乘汽車去宜賓隻需2.7元,他沒有。為了求學,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從家裡徒步出發,肩挑一床薄被蓋和一張草席,走了2天才到宜賓農校,他又一次飽嘗了貧窮受苦的滋味。

幾十年後,他常常回想自己在讀初中時,因家窮無錢交每月4.5元的學生夥食費,就隻有在小西街外婆家搭夥,每個禮拜天回家,他就拿些玉米面和蔬菜摻和在一起吃,他天天徒步到學校讀書。無論是讀小學、初中,還是中專,黎建新都深知隻有靠自尊、自強,才能擺脫貧困環境,因而,他勤奮好學、努力拼搏。無錢交學費,他就在父親的帶領下,挑青杠柴塊到離家8裡遠的騰川絲廠賣錢找學費。黎建新在宜賓農校讀中專期間,仍靠出苦力上船運貨,找錢資助自己讀書。

黎建新在金沙江邊、三江口做搬運時,他渾身被汗水浸透,袖子卷起,汗水從額頭流到下颚,再流到胸脯上。他穿着有洞的綠色膠鞋,卷起的褲腿,露出暴起的血管和青筋,皮膚卡白卡白的,他吃力地搬運貨物,還不時用手擦汗。貨物搬到目的地後,沒有人來幫助他,因為是付費的,出了錢,就什麼事都要你幹,才不管你能不能做,“反正我付錢了!”這是很多人的心态。第一次運貨上船,黎建新吃力地試圖将貨物背到背上,他試了3次,終于扛在了背上,當貨物背在背上之後,他已發出粗粗的喘氣聲了。但是,他沒有埋怨什麼,他開始慢慢地将貨物搬到船上,腳步踏在船階上非常沉重,那是賺錢的代價,那也是一種無奈。

一個陰雨天,在轉角的時候,旁人不忍地去幫了他幾次,他笑着,倔強地說:“謝謝,沒事的,經常幹這個活,習慣了,沒事的,謝謝!”然後,他繼續埋頭背貨。到了目的地後,在放下貨物的一刹那,他發出了一種極其輕松的歎息,但是衣服已經濕透,胳膊黑紅黑紅的,黎建新沒有多歇,轉身下船去搬第二件貨物……

黎建新覺得,這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這種生活在每個角落都存在,有的人用自己的體力,做着最便宜、最吃力的工作。

為了走出貧困環境,報效國家,黎建新不負衆望,艱苦好學、積極上進、品學兼優。讀小學時,他就是學習模範、兩道杠的少先隊中隊長;讀初中時,他是班長,加入了共青團;讀中專時,他當過學習委員、班長,因表現好,提前畢業參加工作。放牛娃的春天,來啦!黎建新參加工作第一個月領到工資,買了一條草魚學做“脆皮魚”,犒勞自己。平生他最愛吃魚,也會吃魚,幾十年吃魚,他從未沒魚刺卡過喉嚨。參加工作後,他最不喜歡吃的是紅苕,因為小時候吃“傷”了。黎建新學業有成,不忘親友。他總結自己一個放牛娃,之所以能學有所成,一是靠自身努力、好學上進;二是父母的辛勤養育;三是親友長輩的資助。對關心自己學業的親友,黎建新永遠銘記心中!

為了緊跟形勢,适應工作需要,黎建新在工作期間不斷加強政治、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1983年1月,他榮獲上海《黨的生活》“執政黨建設通俗講座”的最佳答案作者;1990年12月,黎建新撰寫的《主觀與客觀相統一是做好紅橋工作的保證》入選參加1991年4月“宜賓地區學哲學、用哲學理論讨論會”;1992年12月,他撰寫的《筠連縣蒿壩鎮選舉經濟兩不誤》榮獲宜賓地區選舉辦公室“好新聞獎”、省人大選舉辦公室“鼓勵獎”;1996年,黎建新向中央台辦、《四川日報》社投稿的《筠連台胞心系家鄉》等3篇文章,榮獲宜賓市委宣傳部“對外報道”獎勵;黎建新工作期間所撰寫的稿件先後被中央、省、地、縣報刊采用的共60餘篇,近3萬字。他曾兩次榮獲《四川紅橋》優秀通訊員稱号。

1997年1月,黎建新退休後,喜歡種養蘭草,他堅持讀書、看報,他愛看電視,尤其愛看《新聞聯播》,關心黨和國家大事,特别關注群衆關心的反腐敗、素質教育、看病貴、就業難、社會治安等熱點問題。根據人民日報社新聞培訓班的征稿要求,黎建新在2001年10月30日,以《關于在新形勢下加強黨建的幾點思考》為題,向人民日報社投了稿......

退休後,黎建新特别愛回憶,他覺得回憶使自己年輕了許多。他回想,自己29歲時,慈愛的母親去世,34歲時,勤勞的父親去世。先後喪母失父,黎建新倍感難受!他成家立業的擔子全靠自己,剛工作時,工資每月僅20餘元。1969年初,黎建新與戀愛幾年的甯愛美結婚,兩人每月工資加起來共50多元,幾年後,還要養育兩個兒子,就這樣,維系度日七八年。以後工資稍有提高,但兒子上學開支也不小,夫妻倆商量,隻有緊縮開支、勤儉持家、量力而行,才能保持家庭經濟正常運轉。有時急需,還會出現赤字,總之,經濟拮據、捉襟見肘。改革開放後,工資增長多一些,日子好過一點。

但舊的矛盾解決,新的矛盾又來。黎建新的兒子就業面臨諸多困難,長子因單位于1999年7月解體失業,一直靠打零工為生,甯愛美單位半年多發不出工資,其單位在2002年1月改制解體。全靠黎建新一人退休金維系家庭正常運轉,當然必須勤儉度日,住房未裝修,生活打緊安排。1998年冬至到1999年春,黎建新和甯愛美去北京、上海旅遊,為節省開支,他倆選擇了乘坐綠皮火車。

黎建新感歎:“天下誰知父母心啊!生兒育女是人的必經之路,把孩子從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又要為其身心成長、讀書、就業、婚姻等大事操勞,既磨煉了自己一生,也嘗盡了酸甜苦辣!”

黎建新在37年工作中,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幹一行愛一行。在教育戰線工作期間,任勞任怨、跋山涉水,徒步前往龍鎮、芭茅坡、蒿壩及其緊鄰的雲南牛街等地搞調查研究;在“四清”工作中,黎建新被組織派往大地、泸縣桐興鄉參加“大會戰”,同社員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十年浩劫期間,黎建新一直“戰鬥”在打字戰線上,堅守打字員崗位,鑽研業務,及時完成任務。

1970年,他榮獲全縣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稱号,當年10月,他出席了宜賓地區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表彰大會。1993年1月,黎建新當選縣第11屆人大代表,同年3月,當選為縣第11屆□□會委員;他在貧協工作期間,徒步深入聯絡、沐義、古樓等地調查研究,寫出相關材料并被地區采用、印發全區閱研;在機關黨委工作中,黎建新緊跟中心,積極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他在縣紀委工作十年間,堅持原則,秉公執紀執法,特别是在任縣紀委副書記期間,曾多次主持縣紀委全面工作。這是放牛娃的又一個春天!他敢抓敢管,求真務實,為全縣廉政建設做出了一點貢獻,1987年,黎建新榮獲地區優秀共産黨員稱号,1991年,他被地區評為優秀紀檢幹部;在統戰、對台工作期間,他與愛國人士、台胞台屬交心談心,采用深化宣傳,為其辦實事等措施,加深了彼此感情。黎建新任縣台辦主任3年中,在有關部門協同下,共為全縣希望工程、公益事業引進台資捐款近百萬元,1996年,他被評為四川省對台工作先進個人。

黎建新在幾十年的工作中,兩袖清風、一身正氣,他以保爾.柯察金為榜樣,随時以共産黨員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他嚴于律己,在執紀工作中,謝絕說情,拒收禮金,嚴肅執紀,他自覺經受權、錢考驗,過好權力關、金錢關、色情關、人情關、享樂關。黎建新退休不退色,保持晚節,做到潔身自好,他還教育兩個兒子要樹立好正确的“三觀”,自尊自立、多學本事、報效國家......

2003年立冬,“非典”剛過,我這一生,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我會用“平淡”。“咳咳咳......”曾經的放牛娃,如今64歲的黎建新已經咳嗽了一個月,他剛裝修完房子,疲憊地坐在書桌前,他看着陽台上正在洗衣服的甯愛美,突然問:“老婆,你和我結婚34年了,如果要你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這34年,你會用哪個詞?”“我會用‘平淡’。”她邊回答邊晾曬洗完的衣服。他靜靜地坐着,回憶着自己的一生,并提起筆在紙上“沙沙沙”寫着什麼......

一個月後,黎建新因肝癌去世。1年後,黎建新的二兒子在清理廢書廢報時,偶然發現了父親寫下的《艱辛一生------我的生平回顧》。其中寫道:“......當生活像鐵環似的把我緊緊箍住的時候,我仍然要堅韌不拔......我這一生最幸福的事,是和甯愛美結婚生了兩個兒子;最遺憾的事,是父母去世太早。我的一生是艱辛的一生,勤奮的一生,簡樸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廉潔的一生,光榮的一生......”讀完,二兒子腦海中出現一幅畫------“放牛娃”正騎着流星而去,奔向春天......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