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又召集工匠,在石頭山上開鑿石窟、雕塑佛像。
而李誼自己,親自采礦石制作顔料,于百姓們都安睡後的每一個深夜,持燈繪壁。
在一面面土黃的牆壁上,他留下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經變畫,極大豐富了當地人的精神世界。
十年時間,足夠李誼從一還帶着稚音的小小少年,蛻變為一身姿颀長的青年才俊。
而十年時間不求任何回報的付出,也足夠曾經對他百般不信的當地群衆,将這位為他們殚精竭慮年輕人,視作佛祖派來拯救他們的使者。
一次李誼連夜奔赴幾十裡,為一傳染病盛行的部落診脈送藥,治好了當地人,自己卻不幸感染,一連十五日昏迷不醒,性命垂危。
那些時日,成百上千的百姓圍在李誼的石窟前,有的提着藥材、有的捧着連夜縫制的羊毛毯、有的捧着裝滿羊奶的瓦罐、有的提着剛剛下的雞蛋,成宿成宿守着不願離開。
這些東西,都是他們最敬愛的小李先生奉獻給他們的。
于此同時,七個邊遠的部落聽聞此噩耗,已經來不及趕去探視,竟是不約而同舉全部落之力,以最快的速度在七座山頭立起七座廟宇。
香火日夜不斷,祈禱小李先生身體康健。
待廟宇落成後,他們才彼此發現。于是以連起長長的繩索,挂起七色的經幡。
阗州的澄天一碧如洗,團雲映空更顯萬裡浩瀚。
那為七色經幡勾勒山形的石頭山立于天地間,肅穆而斑斓。
那一劫,李誼扛過去了,卻也接到了要他離開阗州的召書。
李誼在阗州的美名,終于還是傳到了宣平帝耳朵裡。宣平帝聞之如坐針氈,連夜下诏将他調離阗州。
李誼離開阗州時,縱使他苦苦請求,衆人仍是堅持要送他一程。
那一日,方圓百裡的所有部落、所有百姓全部趕來,送行的隊伍綿延幾十裡不絕,泣淚之聲動絕山野。
直到李誼離開許久後,衆人才得知這位事事親力親為、品行端正毫無架子的年強人,居然是當朝皇子,聖人的兒子。
也是人們前往他的居所懷念時,才第一次發現,原來這十年來,這位天潢貴胄,一直住在長寬将将一人長的石窟中,睡在鋪着單薄草席的石床上。
小小的石窟中,甚至無桌無椅無櫃,所有物件,僅半截蠟燭而已。
這些事情,須彌聽說過、派人調查過,也在街上的畫像集中見過。
甚至在她護送李誼進城時,還于馬上聽見路旁畫攤旁,一個不過幾歲的孩子遞上銅錢,奶聲奶氣道:“我要一副《七皇子執燈畫壁圖》。”
那幅畫,須彌也看過。
瘦長的少年踩在長凳上,一手舉着燈台,一手執筆于牆上描摹。
幽暗狹小的石窟中,唯有一團盈盈微光。照着他專注的玉面,和他手下五彩斑斓的佛國世界。
她看的時候,心中沒有絲毫感觸,隻覺崔家人在收攏民心一事上,真是驚人地有天賦。
可此時此刻,那畫中人就在須彌身邊靜默而立,她卻覺得他遠比畫中所繪,更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