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走了一天,暫時選定了四家鋪面,有兩家相鄰的相對小一些,賀微正猶豫要不要将牆打通,合并為一家。
張棄看看四周,她說:“你瞧那頭,有書坊也有茶坊,要是開在這兒,免不得要同他們競争,得天天打架。”
賀微一笑:“我知道,他們我也都認識,到時候多交涉交涉就好啦。”
張棄也笑,做生意賀微當然強她好幾個頭,也就不再說話,賀微察覺出張棄的情緒不太高漲,便知是因為胡盼兒的事情,她安慰了一番,便邀張棄和她一塊兒回家吃飯。
張棄答應了,但在此之前,她還有事要辦,于是先走。
她帶上禮物去找姑婆了,老太太不是說好了要養盼兒麼?怎麼還讓人給賣了?
張棄見到她了。老太太重病纏身,醒了睡,睡了醒。一旁她的獨苗,也就是盼兒的表叔說:“我娘與我交待過,把盼兒接回來養。先前也是同四郎說好了的,等我殿試完就把盼兒接過來,可如今,唉,他,他竟下得去手!”
獨苗如今要照顧老母,還要兼顧考試,分身乏術,盼兒的事情恐怕無暇顧及,可又不能不管,畢竟是親戚,于是他說:“盼兒的事,可有轉圜的餘地?”
甄二鳴說賣進了侯府,那也不是個難過的地方,要是實在摳不出來人,也隻好作罷,對胡盼兒來說,不算是一樁壞事。
“不清楚,我需得再打聽打聽。” 張棄說。
獨苗點頭:“隻能麻煩先生了,倘若能贖買,我就過去将她買回來養。”
然而張棄打聽了一圈,銀子也送出去很多。
得到的結果始終隻有一個:不能贖。
————
張棄回到賀家,賀川正在為商會的事情發愁,他們打算并購郊區的農田,怎麼購的?強買強賣,這筆生意賀微不打算參與,因為牽頭的正是賭坊的金興,那人的德行和曹進寶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傷天害理的案子摞起來,比她命還長,偏偏明面上又都過得去。
賀川看不過眼,但要是不參與,必定會遭受到他們的打壓和排擠,萬一被擠兌出商會,她的産業在京城就容易立不住腳,賀川和她丈夫算是白手起家,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然是不容易,雖然進入商會後被冷眼相待,但利益是實打實的進了口袋,此時要是抽身,恐會反噬。
“大娘。” 張棄行了禮,賀川此人心事從來不挂臉,因此她也沒瞧出什麼端倪來。
吃完了飯,她就在院子裡幫賀微修櫃子,這櫃子已經掉了漆,門也關不利索,可因為是賀微她爹親手造的,便舍不得扔,修修補補繼續用。
賀川看着張棄和賀微的背影,心裡實在滿意,怎奈賀微沒有這個心,甄二鳴也還沒開竅,成天傻呵呵地光盯着書坊。
這麼愛讀書,何不去科考?
“二郎,你去讀書罷,我送你上學。” 賀川忽然說,心裡想着有個當官的贅婿,連手上的瓜子也香甜了不少。
可惜,贅婿說:“我還是算了,腦袋不靈光。”
你不靈光,還有誰是靈光的?賀川心想,那便是沒有志向了,她暗自歎了口氣,有能力卻沒志向,這是什麼道理,他難道就隻想一輩子守着書坊?那可不行,男子漢大丈夫的,怎能就這樣混吃等死。
賀微先問了:“那你想做什麼?”
張棄一頓,心想提前告訴她們也無妨,于是說:“等我攢夠盤纏,就想出去遊學。”
賀川默默點頭,這倒是像話,再看一眼張棄,确實有點浪子的氣質,于是便将他從‘贅婿’的行列裡踢了出去,賀微不能跟着他東奔西走的沒個着落。既然不能當女婿,那當個義子也是好的,将來萬一有什麼事情,家裡有個男丁,也好辦許多,這些年她算是領悟到了,在這個世道裡,就算一個婦道人家再怎麼能幹,也終究比不過一個‘男丁’。
賀川早就做好了死于非命的準備,隻是那時候隻剩下一個賀微,她擔心會向從前一樣會有人撲上來想把她的家産吃幹抹淨,從前幸好有賀山在,她才得以從中脫身,但賀微呢?目前看來,隻有一個非親非故的甄二鳴還算可靠。
張棄雖說不能全然猜中賀川的心思,卻也悟了個八九不離十,她已然把賀微當姐姐了,倘若将來她出了什麼事情,張棄就是死也要相幫的,但賀川要是想用什麼身份将她綁住,張棄是萬萬不能幹的。
她自認不是個老實人,将來要是惹了禍害,是要牽連于她們的,這事缺德,不能幹。她默默修好東西,賀微在一旁叽叽喳喳問,你要去哪裡,南方還是北方,西方還是東方,會不會寫信回來,什麼時候回來。
張棄一笑:“我的盤纏且不夠呢,有可能一輩子也攢不下來。”
離開賀家後,她先去找林昭,張棄原以為得撲空,好在沒有,林昭在裡頭,甚至準備燒火做飯。
“來得正好,進來幫忙。”
張棄挽了衣袖上前:“怎麼才吃,天都快黑了。”
“還不是東宮的事情。” 林昭是不管前朝事的,他們愛吵架便吵,他隻管看着,怎料今天皇帝提出要立前太子的嫡長子為儲君,群臣七嘴八舌地反對,慶王倒是去上朝了,可皇帝看看慶王,終究下不去立他為太子的決心,隻好一揮手,散朝罷,下回再說。
前朝這樣鬧,皇帝下朝,仙也不修了,氣得直哼哼,轉頭就問林昭,他們都說要立豫王,你怎麼看?我宇兒就不配當東宮之主嗎,他不過是年紀小,其他的,哪樣輸了他的兩個叔叔?
林昭先是拍了一通趙宇的馬屁,又說,不急,他如今才十歲,等再長幾歲,他們就能閉嘴了。林昭心裡也是看好趙宇的,他身為侍讀,免不了要同幾位皇子皇孫多親近,其中唯有趙宇頗有帝王風範,處變不驚,敏而好學,又憂國憂民,常對民生有所關切,要是好好教,将來必能成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