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為籌備長子大婚事宜,晉王楊廣攜家眷從藩地回到京城。聽聞帝後在仁壽宮休養,楊廣第一時間趕去給父母請安,然後才匆匆返回府邸,一來一回又折騰了兩日。
這日傍晚,奔波勞累的楊廣正在卧房中小憩,有妻子打理入京後府中一切事宜,他也自然放心。
一卷《水經注》讀了大半,楊廣漸漸感到困倦,剛合上眼準備睡會兒,忽有下人通報尚書右仆射楊素前來拜見。楊廣聞言略有驚詫,倉促命人于内室準備酒菜,然後披上外衣趕去迎接。
今夜,月朗星稀,時有微風拂過,夾雜着絲絲清涼。楊廣踏着月光走入前院,正好見到楊素在下人的引領下進了大門,他急忙迎上前去,熱情而莊重地招呼道:“越國公大駕光臨,應該提前知會一聲嘛,瞧我這手忙腳亂的,什麼都沒準備!”
楊素身姿英朗,雖年過五旬,但仍器宇軒昂,一雙深邃的慧眼似乎可以洞悉萬物。他看着舉止儒雅的晉王,微微揚起頭笑道:“殿下客氣了!河南王大婚,我備了點禮物,來向殿下道賀,不想多加打擾,坐坐就走。”
楊廣隐約猜到此人的來意,但一時之間也不說破,隻是不卑不亢地調笑道:“越公這麼說,可就是怪我招待不周了!雖然沒時間備宴,但美酒和小菜也是少不了的,請越公至内室,我們小酌幾杯。”說着,他又向下人點了點頭,示意其接下貴客手中的禮物。
楊素沒有再客氣推脫,将禮盒交給下人後,便欣然随晉王走入内院。
一路上,二人又閑聊了幾句,楊廣看來人興緻盎然,于是簡單介紹了一下府中精修之處。楊素乃第一次造訪晉王府邸,不免左右賞視了一番,見此間營造風格古樸素雅又不失意蘊,不禁細想晉王的品味果然風雅。
之後,又走了小片刻,楊廣終于将楊素帶進内室,邀其與自己圍案而坐。待美酒佳肴上了桌,楊廣更是主動為楊素斟酒:“都是普通的酒水和吃食,希望越公不要介意。”醇酒如清泉般,自他手中涓涓流淌而下,與剔透的白玉小盞碰撞出空靈的響聲,仿佛酒中谪仙在幽幽吟唱着醉人的歌謠。
楊素仔細打量着眼前這年近三十的男子,隻覺他雲淡風輕的笑容中,又隐隐流露出深入骨髓的傲然。楊素一邊思忖着,一邊悠悠地喝了口酒,随即露出驚喜的表情:“這明明是上好的佳釀,殿下可真是深藏不露啊!”
楊廣清楚對方此話乃一語雙關,隻為引自己開門見山,而他卻并不急于步入正題,于是刻意收斂了鋒芒,和顔悅色地陪笑道:“越公喜歡就好!話說我前幾日去了仁壽宮,那真是亭台樓閣與青山綠水混融出的仙境啊,怪不得帝後如此流連忘返。越公作為主持修建的首席監工,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啊!”
楊素見晉王打起太極,便也義正辭嚴地自謙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讓陛下和皇後歡欣,是為臣的本分。”
“越公真是謙虛了!”楊廣說着,再次執起酒壺,為其斟滿一杯。下一刻,他眉梢輕輕顫了一下,加重語氣誇贊道:“朝野上下皆知陛下崇尚節儉,從不貪圖享樂,越公主持修建了一座如此绮麗的宮殿,竟能讓陛下欣然接受,此事可謂是難能可貴,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楊素勾了勾嘴角,黑亮的瞳眸閃着幽光,同樣回以逢迎:“殿下過譽了,說到難能可貴,殿下才是頭籌!想當初江南全境皆叛,陛下将你與秦王對調,由殿下來坐鎮揚州,這還不到十年,整個江南就換了風貌。殿下名冠于諸王,确是實至名歸!”語畢,他拿起玉杯,示意向楊廣敬酒。
楊廣陪飲了一杯,再次端詳楊素時,發現他仿佛脫胎換骨一般,眼睛中呈現出毅然決然的光芒。楊廣随即收起虛與委蛇,認真而誠摯地直抒胸臆:“平定江南叛亂可是越公你的頭功,還有平陳之役,最後決戰能那麼輕松,都靠你遏制住了長江上遊的陳軍。說起來你我雖沒有直接統屬關系,卻也是合作多次了,越公的文武才能,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若能得到越公相助,我必能成就一番大業。”
這番慷慨陳詞滲透着不可抗拒的強大氣場,楊素已然心動,但仍強作鎮定,他悠悠地捋着胡須,不緊不慢地道了句:“以殿下的口氣,貌似已經認定我會與你同謀?”
楊廣失聲一笑,顯露出志在必得的神色:“越公是聰明人,自然清楚這是雙赢的合作。你現在雖然貴為尚書右仆射,但明眼人都知道陛下與高颎交情更深,更何況高颎與太子是親家,待太子登基後,你就更要靠邊站了。越公,我看得出你有滿腔抱負,難道就甘心永遠屈居人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