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君得知此事,緊閉雙目,淚水不斷湧出。待她平複好情緒,又去三官帝君前叩頭謝恩,當下就捐了萬錢修繕真人金身。
易仲良得了信,下午早早告假回家,捧着那枚玉璧,直說:“英勇無畏!義膽忠肝!不愧是我兒子!鐵骨铮铮男子漢!我就知道他定能化險為夷!兒孫自有兒孫計啊!随我!随我啊!哈哈哈!”
上午他進宮禀明流民情況,在承明殿外就聽到甯帝大叫“好!”那笑聲,與他現在不相上下。
兵貴神速,紀淮領兵日行千裡,速攻高阙。此處是婁煩王、白羊王與匈奴右賢王部三方互通處,百年未嘗有甯軍,故匈奴大意,不設警戒。紀淮不損一兵一卒插上大甯朝旌旗,絕匈奴三王之通。而後紀淮留五千精騎鎮守,他則領親兵與校尉申建一同,飛兵南下。
易仲良滿面紅光,易子昌在廊下看見,哼一聲:“也不知誰愁的睡不着,半夜坐在松風榭長籲短歎,有一回沒有點燭,給我好一頓吓!”
如是亦哼:“也不知誰言而無信,今上午留我一人在粥棚忙裡忙外!”
易子昌讪笑道:“那不是還有宋家兄妹麼……再說了,好不容易夫子允我休假,我也有自己的應酬好不好,男人的事你不明白,我也很累。”
“你累?”如是一臉不可思議和憤慨不平,“怎麼?你在不思歸是跑着聽曲兒的?西京最大風月樓,連個軟席香塌都不給堂堂易五公子制備?下回别去那糟心地兒了,還是太學好,夫子和你說話都是一對一,戒尺都是你獨享。”
易子昌聽的牙碜,恨得牙癢,想揍她又不敢,十根手指彎呀彎,最終捏成拳,輕輕搗了如是一下:“你就挖苦我吧!你再大點聲,叫父親聽見,打斷我的腿,我看誰給你排隊買糕餅吃!”
如是輕嗅道:“我要是你,回房好好洗洗,再換身幹淨衣服,否則不用我說,父親就聞到你滿身白日宣淫的味道了!”
易子昌屈指彈她腦門:“一個小女娘,怎麼什麼渾話都敢說!”
如是不再理他,轉身往淵渟池去。
因晚膳需款待恩人,易老夫人念及劉夫人會做蓮子豆飯,十分可口,吩咐她再施展手藝。但劉夫人久去不回,如是便想着去幫忙。
剛走到池畔柳樹下,就見淺池畔一群婢女挽了褲腳,蹚水提籃掰蓮蓬。劉夫人扶着貼身婢女菘藍,伸直手中竹扇,指着蓮蓬道:“這些不夠,客人都是男人,飯量大,你們去那邊看看,挑些嫩的,甜。”
“夫人,這些活計自有下人做,您又何必親力親為,天熱,您要不先回去吧?”
“那怎麼行,這些小丫頭我是知道的,要是不盯着她們,保準采來的蓮子有一半都不能用。”
菘藍撇嘴:“夫人,您做這些主君也看不見,又有何用……”
劉夫人輕搖竹扇:“我做這些是為了今晚貴客,與主君何關,捎帶他一碗便是。”
菘藍似是有些恨鐵不成鋼:“夫人!您總是這樣不上心,哪家側夫人像您一樣,不知道的還以為您是易府管家婆。”
劉夫人掩口笑道:“我确實是易府管家婆。”
菘藍見她不在意,索性挑明:“夫人,我跟了你這許多年,您如何受冷落我看在眼裡!主君女君去了北邊,偌大一個府邸,兩個公子,一個老夫人,全丢給您看顧,其中艱辛自不必多說,可主君回來,也不過輕描淡寫一聲‘辛苦了,多謝你’。”
劉夫人沒有回應,不過臉上笑意淡了些。
“夫人,您就為自己活一把吧!今日主君高興,宴席上您多勸些酒水,待主君醉酒,婢子們就扶主君來咱們院子裡。您穿上那件水紅色織錦緞面的留仙裙,在月下起舞,保管能留下主君!”
這話聽得如是心中生厭,忍不住停下腳步。
劉夫人聽了菘藍的話,忍不住低頭輕笑:“那錦衣早就生蠹蟲了。”
菘藍急急解釋:“怎會?婢子用布帛包着,單獨存在一個篚箱中,還定期拿出來晾曬,好着呢!
夫人,您别怪婢子說話直。您與主君好不容易才重聚首,您得好好把握,您若好好打扮,掌易府後院一方風雨還是很容易的。”
劉夫人像是聽到了什麼笑話,竟哈哈笑出聲來:“以色侍人,豈能長久,況且我已年華老去。我費事留在易府是為了躲風雨,可不是為了掌風雨的。”
“夫人!每次婢子跟您講這些,您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婢子也是為您好啊!”
劉夫人拍拍她的手,緩言道:“菘藍,我知道你是為我着想,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我有數。”
她輕搖手中扇,立在晚霞中,一身血色:“我已經在為自己活了,也一定會為自己活。”
菘藍還想再說什麼,但劉夫人轉身,看到如是立在柳樹下,笑盈盈走過來。菘藍吓得渾身一緊,心虛低頭跟上。
如是蹙眉,來到這裡,她最最不了解的就是這位側夫人。
劉夫人三十出頭,青絲中已能隐見花白,她皮膚不太好,眼下黑斑點點,各處歲月紋路清晰可見,似乎曾常年風吹日曬,但她舉止端莊,能文善舞,眉目大氣脫俗,又不似是風吹日曬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