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甯凝和蕭母帶着蕭延朗,再次來到鎮上賣朝食。
照例還是豆花配豆漿,不過今日豆花的醬料,多了一種香辣味兒的,是甯凝用昨日采到的茱萸,特意熬制的辣油。雖比不上現代的油潑辣子,但是味道也很不錯,昨晚在蕭家試了試味兒,赢得了大家的一緻好評。
今日賣豆花時,甯凝就将這款新醬汁擺在最顯眼處,供客人們選擇。
“這是什麼?可以吃的嗎?”常來甯凝豆腐檔的那位大爺,今日又是第一個來買豆花的,他一眼就瞧見了甯凝的陶罐裡,那從未見過的醬汁。
“這是辣油,是我們豆腐檔新研發出來的口味兒,也是澆在豆花上,不過這個口感偏辛辣。大叔您可以試試看。”甯凝笑嘻嘻地介紹道。
她順便跟後面排隊的顧客推銷起新口味:“大冷天的,吃一口香辣豆花那才是帶勁兒呢,大叔大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挑選醬料,價格不變的。”
那大爺猶豫了一瞬,就決定嘗嘗這新口味。
甯凝忙刮出滿滿一碗豆花,澆上香濃的辣油,伴以蔥花和炸豆子,遞給了那位大爺。
辛辣的醬汁比原先那款鹵汁更加霸道,一澆到豆花上就激發出濃烈的香辣味兒,整個空氣中都被這種香味占滿,後面排隊的顧客都不由地嗅了嗅:“這是什麼味道?好香啊!”“竟是從未聞過的,有點像胡椒面?可是又有些香味。”
那大爺接過碗勺,也不遠離,就站在攤位旁,大大地舀了一勺,喂入口中。
剛一入口,大爺的表情就變了,眼睛瞪得滾圓,連聲道:“怎麼如此好吃?”說罷,也顧不得身後衆人的追問,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那大爺吃完了一碗,長舒一口氣:“感覺手腳都火熱了,通體舒暢啊!”
他連着吃了兩碗香辣豆花,又加了一份甜豆漿,這才心滿意足。
其他人見大爺如此,也不再猶豫,紛紛踴躍嘗試新口味。
甯凝笑眯眯地加料,收錢,手上的動作就沒停下過。
與熱火朝天的豆花生意相比,豆腐這邊還是相對冷清的,甯凝倒也不着急,豆腐這種吃食不算新,以往的印象又太過根深蒂固,隻能靠口碑一點一點的打出去,才有轉機。
果然,之前買過一斤豆腐的大娘,這次一口氣要了四斤,并連連誇贊甯凝家的豆腐好吃:“我回去啊,就像你教的那樣,和肉一起炖了,結果你猜怎麼着?我家那小子竟然說比肉還好吃呢!”
“豆腐是這樣的,可以吸收任何食材的風味,加之口感順滑,那滋味确實不錯。”甯凝笑着為大娘稱豆腐。
“大娘下次試試用豆腐熬湯,或者和其他蔬菜一起爆炒,味道也很好的。”說着,将手中的豆腐用油紙包了,放入大娘的菜籃子裡。
身後其他顧客聽到大娘的話,加上看到還有其他回頭客來買豆腐,于是也都買了少許,回去嘗嘗味兒。
同樣的十五斤豆腐,今天比昨天要早半個時辰賣完。
等到豆腐的口碑徹底打出去,說不定自己攤子上賣的最好的物品,就要換成豆腐了。
尤其是寒冬将至,大西北時蔬很少,又貴,也不太新鮮,肉類更不是家家都吃得起的,這豆腐味道不錯,好料理,價格也合适,是非常适合普通百姓的一樣食物。
相信後面會賣的越來越好的,甯凝對此很有信心。
與蕭母等人收拾好攤位,甯凝又去挑了兩隻老母雞,家中的母雞每天隻得兩隻蛋,完全不夠一家五口嚼用。
然後又去買了些肉和時蔬,家中的黃豆用的差不多了,甯凝準備一會兒先去村口趙家雜貨鋪問問,看趙嬸子和她家掌櫃的談的如何,因而今日并沒有在鎮上買黃豆。
走到醫館門口,甯凝突然想到那日蕭母拿着皂角,艱難搓洗衣物的場景。
如今天氣漸冷,井水冰涼,皂角的清潔力度完全不夠,雖然昨天已經做了香皂,今日應該就可以成模,可是要投入使用至少也要二十天以後,這段時間,家中要漿洗衣物的話,豈不是還是要用皂角?
想了又想,甯凝徑直拐進醫館,蕭母和蕭延朗在門外面面相觑。
依然是那位老大夫在坐診,老先生見了甯凝頗為高興,連聲打探蕭延昭的身體情況。
甯凝笑着一一作答,而後問道:“請問老先生,可有貝殼粉、甘松和牡丹皮?”
“有是有,可你相公的病用不到這幾味藥材啊。”老先生面帶疑惑。
“是家中另有用處的。”甯凝笑着解釋。
這些藥材都不貴,一共二十文就買到了不少。
老大夫讓藥童幫甯凝包好,又叮囑了幾句蕭延昭養傷的注意事項,這才放甯凝離開。
蕭母見甯凝買了好些藥材,同樣疑惑:“這是要做什麼?可是二郎的病症需要這些藥材?”
甯凝搖了搖頭,笑道:“不是的,隻是想試着做洗衣粉,以後娘你就不用拿皂角搓洗衣物了。”
“洗衣粉?這是什麼?”蕭延朗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