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知也是沒辦法,她能拿得出手的,算下來居然隻有兩個億這一條!
铮铮影視那裡目前就她一個,看上去非常像是皮包公司,由于編劇APP給這個五星級酒店的免費時間太突兀,導緻她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佩昭不同。
她的成績在網上一搜就是,導演風格也鮮明可見,哪怕目前缺乏工作,但也不代表她真就找不到劇組了。
相反,隻要她願意接,多聯系一下以前的人脈,總是可以的。
故而,郁知這邊乍一看很優秀,實則并沒有太多把握。
唯有“導演編劇雙核心”+“錢已到賬”,才是她談判的砝碼。
很薄弱,也是沒辦法。
不過,在佩昭看來,郁知此舉卻意味着“這個人非常有背景”。
兩個億的現金流,不是誰都能拿得出來的。
正如拍劇時制片要反複催款,沒有哪個導演不被“錢沒到位”要挾過,否則怎麼會出現資方塞人換人、有演員帶資進組呢?
再者,能有兩個億,還拿出來拍電視劇,她必不可能隻有這麼點兒。
最關鍵的是,佩昭從郁知的言辭中,感覺到了後者的真誠。
興許是她真的年紀大了,之前跟人合作,相互拉扯間誰都能說句“我确實想拍個好劇”,或真或假,都不如此時的郁知眼睛裡透出來的真切。
郁知說她對自己小說的期待,說她看過了佩昭之前的電視劇很喜歡,說她想知道究竟為什麼總是拍出來那麼爛的電視劇呢?
她仗着自己年紀小,也毫不隐瞞新人這個身份,示弱、撒嬌、委屈,一套小連招下來,讓佩昭頓時順着自己的情緒去走。
“對啊!我也想知道!你是不知道啊,我那邊……”
哪怕此時沒在吃飯,沒在喝酒,佩昭也忍不住對這位剛見面的妹妹吐起槽來。
說起以前遇到的破事兒,那就真的沒有盡頭了。
郁知一邊傾聽,一邊招呼人來上茶放點心,給佩昭倒水潤喉。
很多時候,當兩人開始一起吐槽,關系就已經拉近了。
郁知很擅長觀察,也喜歡借力打力。
她想讨人喜歡,一點不費力。
前提是對方别重男輕女。
·
佩昭的确認加入,讓郁知有了主心骨。
她對劇組的一應工作沒什麼了解,但佩昭不一樣啊!
這位導演年紀不算大,才三十多歲,可經驗格外豐富,幹過攝像演過背景闆當了副導演也做過總導演,手裡還有一堆人脈。
郁知對她很滿意。
眼緣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一見面就能知道是可以相處得來的。
佩昭對于她這個小說的故事,也非常喜愛。
“劇情很完整,節奏也比較流暢,裡面能夠拍出來的經典畫面特别多,我現在腦子裡已經有構想了。”佩昭誇贊着。
郁知也看過佩昭拍的電視劇。
不是全部都掃了,是以前路邊見到播放過、前兩年放視頻當背景音、還有刷社交平台時有cut剪輯……
佩昭:“你以後是想進軍影視業嗎?”
她沒有問郁知是從哪裡來的投資,兩個億的現金流,還是直接到賬,這個渠道根本不是她該問的。
唯一的問題在于,如果郁知有這筆錢,那麼她就不應該缺少相關的人脈。
哪怕以前在娛樂圈影視圈不認識人,根據六人定律,也總是可以找到合作者的。
郁知:“對,不出意外的話。”
佩昭:“凡事小心,不要被騙。”
這八個字,是身為前輩對後輩的諄諄教導,佩昭的語氣過于雲淡風輕,但郁知能從中聽出過往的悲慘。
佩昭的語氣與态度,是前幾日那個二手煙彌漫的劇本會中,導演和制片這輩子都學不會的。
也許他們其實具備這個技能,隻不過不屑于用在郁知身上罷了。
“好。”郁知笑了起來,“我會記住。”
跟佩昭的正式合同還要再拟,導演可以參與劇作分成,相應的也要承擔責任。
尤其是現在,整個劇組就郁知和佩昭兩人,很多工作都不好展開。
好在次日餘下的兩位導演到了。
佩昭輕松作陪,跟郁知一起面試兩人。
編劇APP推薦的這兩位,一個叫做郎卿文,一個叫做翟铎。
前者擅長武戲,後者擅長文戲。
影視劇裡,文戲指的是對話和情感表達,武戲則是指涉及了動作和打鬥場面的戲份。
最近幾年,前者更受看重,因為現偶和古偶比較多,爆的概率也大。
武戲這方面倒也不是被忽略,而是越來越難看了。
很多武打動作的編排老套又簡單,全靠剪輯慢放來撐時間,動不動就是聚焦腦袋、手部等單一位置,生怕來個全身鏡頭讓人看出端倪。
郎卿文名字帶“文”,卻實打實是一個很好的武術指導出身的導演。
翟铎的文戲拍得很細膩,佩昭也擅長文戲,但兩人又各有側重。
翟铎對故事的建構和影像造型頗有心得,而佩昭在後期、表演控制等方面棋高一着。
相比較的話,佩昭的文戲比郎卿文好,武戲比翟铎強太多。
她的能力很适合作為總導演。
郁知想讓郎卿文和翟铎來當副導演。
翟铎無所謂:“可以啊,有工作就行。”
她來這裡之前在給人當攝像,累得要死還被罵。
郎卿文有點慢吞吞的,她看看佩昭,又看看翟铎,再看看郁知。
郁知:“???”
郎卿文問:“出現矛盾了,聽誰的啊?”
佩昭:“我啊。”
郎卿文:“哦。”
她又問:“那我要是不服呢?”
佩昭攤手:“那就郁知,她是制片,錢由她給。”
郎卿文沒話說了:“但我要有選演員的權利。”
郁知點頭:“我們一起選。”
還以為會有矛盾,沒想到三人很是和諧。
都是圈子裡的人,以前沒合作過,也都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