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君和女郎去了上林苑的馬場。”那寺人回。
“同去的有何人?”劉據想起上林苑不止是劉徹遊玩消遣的地方,還養着羽林軍,有軍營。這兩孩子可别走錯地方了。
“霍郎君和平陽侯帶着去的……”寺人回完話汗都出來了。冠軍侯和長平侯還在呢,他多說一句不好的話,不是把這兩尊大佛給得罪完了。
“嬗兒這小子皮的很,是臣疏于管教。請陛下好好罰他一頓,讓他長長記性。”霍去病和衛青在這,當然也是和劉徹彙報邊境之事。
大漢幅域遼闊,和匈奴、衛氏朝鮮、南越都有接壤。南越已經是舊皇曆了,匈奴雖然也被衛青和霍去病打怕了,但小規模的騷擾還是避免不了。衛氏朝鮮,那是個跳的高的小兵,前幾年是沒把它放在眼裡,才讓它膈應這麼久。這下也該好好打掃屋子了。
“嬗兒像極了你,當初仲卿在軍中操練,你不也想着去?”劉徹很喜歡霍嬗,霍嬗讓他想到從前的霍去病。
“臣斷沒有這般行事。”霍去病當時的情境又跟霍嬗不一樣,他十八歲就打出名頭,就算好奇軍營也很快從軍了。哪裡和霍嬗一樣,在上林賦去撩劉徹的虎須?
“仲卿你看,去病還急了。”劉徹随性而為久了。少年時禦車壓到農人的稻禾,他也能謊稱平陽侯賠錢走人。除了被太皇太後壓着那幾年,等兒子心焦那幾年,他這輩子還挺順利的。
現下霍去病和衛青的壽命也在劉娞的奮力打工下,還能保持一定的延壽速度。劉徹也沒機會吃他們去世之後對匈奴的敗仗,把江山弄得險些難以為繼。
“啟禀陛下,皇女孫處有信來。”正說着霍去病的糗事,有舍人傳來最新消息。
劉徹打開竹簡,上面把劉娞發現馬鞍的改進想法一一道來,隻最後才用幾句話解釋了江充和禦道之事。
劉徹看着馬鞍的構造先是一喜,看到竹簡末尾那幾句話後,又撫案大笑:“阿娞這孩子,給朕好一份大禮。都快看看。”
“這等馬具已經制作出來了嗎?”劉據騎術熟練,對馬具也經常用。他看劉娞描寫的樣子不像是還把這種馬具放在設計層面。
“确實也差不多了。”劉徹早年研究匈奴,對馬具這塊也有記憶。此時的馬鞍也已經相當接近高橋馬鞍的雛形,隻是還沒有和馬蹬聯合起來。
劉娞一觀察馬場道馬具,就發現現在的馬鞍其實也有兩頭翹起的樣式,加厚的樣子也符合“高橋馬鞍”裡的“高”。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馬鞍,而是馬蹬。
她本來是想上馬嘗試一下騎馬,但是發現沒有放腳的地方,隻能用大腿夾/緊馬腹。
她一提這個想法,曹宗才讓木匠給它做出來,這就算是完成了一個基礎品。
木頭做的馬蹬其實不太實用,有點太重了。還是劉娞和劉進腦回路一緻想到“鐵”,隻是要兩個半圓環能卡住腳掌就行,這可比木頭要輕多了。
可惜這兒的鐵匠不敢給他們打這玩意,還是劉娞拆了一條備用的衣帶才給它勉強組裝好的。
這會給它往馬鞍上一挂,連劉進都能在上面坐穩了。
這會兒,新組裝好的馬具給這些小子試了一圈。劉娞才把後來才想到的改進想法,連着這些使用感受附文,才跟前腳就送過去的全木頭馬蹬叉開時間送給劉徹。
這種給使用物品附文的方式一目了然,跟實物銜接也很緊密,讓劉徹覺得比較新鮮。
新鮮上頭的陛下一以貫之他的行為方式,當直播間榜一,打賞蹭蹭蹭往外流。
與此同時,當天晚上,劉娞就在系統的影響力結算裡看到了自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