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要處理的瑣碎事更多,許行知又不耐煩拘在縣衙裡,翻了翻文書,大多事都是沒事做,閑惹出來的禍,趁着兩人毫無防備的時候,狗狗崇崇的把桌上的文書塞過去,表示本縣令非常看好你啊,你多幹點活繼續加油。
真有什麼特别重要的事,陳縣丞肯定會來找他彙報的,作為單位老大,就是要合理整合下屬資源,理所應當。
一套組合拳把陳縣丞打懵了,最後看着自己案桌上的文書,又多了一大疊,而許行知的桌上,早已空空如也。
這種培養,怎麼就不算看重呢,陳縣丞認命的開始工作,年輕人嘛,就是不定性,不過他有一點确實說的對,他多做點,讓自己變得無可取代,總比沒事做好。
許行知樂悠悠的出門去了,老遠就聞到一股馄饨的香味,繞了幾個彎,還拉了路人問,才找到這個馄饨攤子,攤主是一對年老的夫妻,一個包一個煮,孫女邊收碗邊賣力的吆喝:“馄饨馄饨,皮薄餡多,熱乎乎的馄饨,八文一碗。”
這攤子的生意應該是還不錯的,沿路上不少人路過都會笑呵呵的打聲招呼,也都有人買單。
“阿婆,我要一碗,這邊吃。”
“好嘞,一碗鮮香馄饨,這邊坐。”
大火燒起,空氣中的鮮香味随着風到處飄散,這冷天氣,吃一碗熱乎的馄饨可真是太美了,原本還心疼8文錢的過路人,也摩挲着手坐下,“一碗馄饨,給我多來點湯。”
許行知面帶滿足的呼啦啦吃進去,能在這邊屹立不倒開這麼久店,果然很好吃,8文錢的馄饨,不可能給你包肉的,主要還是用各種菜混在一起,湯裡沾了一點肉香味,輕薄的馄饨皮,足足的餡料,配上一點小料,好吃的舌頭都要被咬掉了。
“大娘,你們這馄饨攤子開了多少年了。”
“那可長了。”隔壁桌吃馄饨的大漢笑着說:“我可是從小就在這吃馄饨了,怎麼着三十年有吧。”
“當時是我爹在這開。”現在沒什麼人,大爺也閑了下來,湊過來唠嗑:“别看我們這馄饨攤子小,餡料的手法可是家傳秘密,我從我爹那接手,我爹從我爺那接手,一代代傳下來的。”
“這話你沒說一千遍也說了八百遍了。”大漢大笑:“還有當初你太爺爺是怎麼把這攤子給支起來的,碰見了多少人想要你們家方子,都沒給,就愛在這開這攤。”
“就他愛吹牛,你就聽聽得了。”大娘過來把碗收了,毫不客氣的怼着他們家老頭子,大爺也不生氣,自得其樂的開口:“你們知道,這後生可不面熟,一看就是第一次來這裡吃馄饨,我可跟你好好講講。”
許行知含笑的聽着,還特别捧場,跟着故事提出一些問題,大爺很久沒碰見這麼對胃口的人了,樂的回頭大喊:“後生吃飽了沒,老婆子再加三個小馄饨,别扣扣嗖嗖的啦。”
“就你充大方,我得了個摳門名聲是吧。”大娘見怪不怪,嘴裡罵罵咧咧,手下的動作卻很穩,給他續上三個圓滾滾的小馄饨:“你别理他,每一次說起來就上頭,好好吃。”
也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大娘,你就看後生長得俊,果然還是我人老珠黃,不得寵愛,就沒這待遇了。”一個彪形大漢,這話說出口一點都不虧心。
大娘翻了個白眼:“小本生意,要天天這麼送,明天這攤子就倒閉了,這下沒什麼人,人家第一次來才送幾個。”
“當初你第一次來的時候,不也是續了三個。”
許行知從懷裡摸出九個銅闆放在桌子上,沒顧後面的叫喊聲,繼續晃回縣衙了。
陳縣丞和孫主簿就這樣,看着自家縣令,每天定期來縣衙翻翻文書,呆不到一個時辰,也不知道是不是亂翻還是真看了,時間一到,自動溜走,見不到他人。
不是他們沒勸過,而是這個上司,每一次說他,總是嗯嗯嗯你說的對,結果第二天,該幹嘛幹嘛,主打一個虛心認錯,死不悔改。
這個新來的縣太爺,是個不管事的纨绔子弟,天天正事不幹,就知道遛狗逗雞,但有些事,不得不縣令來啊,陳縣丞看着一天天過的時間,盯着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的心态,找上了許行知。
“許大人,現在快要到春耕期了,應山州那邊給了命令,官員必須親自去各村勸農桑,這截至時間也快到了,大人您還是得走一趟啊,不然上面怪罪下來,大家都吃不消。”
看着陳縣丞懇切的眼神,許行知都不由得心虛三秒:“這行啊,你早點跟我說我那不就早點去了,不過整個縣城可是有七十多個村落,每一個都要去嗎?”
“當然不是。”陳縣丞解釋道:“我們這邊大緻分為東西南北廂,還有就是以縣衙為中心的一片區域,除去東廂十七個村,其餘都是十六個,一共六十五個村子,您每個廂挑一個村去,表示一下意思就行。”
“老陳你是哪個廂的?”
“我是南廂陳家村的。”
許行知笑眯眯的拍闆:“那我們第一站就去陳家村,剛好前幾天我要的東西給做出來了,沒遲呢,老陳,你去叫老張頭把牛車開出來,我叫書白去拿個好東西。”
陳縣丞驚訝于他的雷厲風行,點點頭:“我這就叫老張頭和孫主簿,再帶兩三個衙役吧,畢竟是您第一次出去。”
見他沒有反對,陳縣丞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了,孫主簿肯定要帶上一起的,不然回頭就要被記上一筆,至于許行知說的好東西,則完全不在意,他這個上司随意自在慣了,自己得穩住,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縣衙就得散。
許行知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麼,也不在意,他在縣衙裡這麼久,可不是什麼事都沒幹的。
倉庫裡那些租借給百姓的農具他都看了,都是簡單粗糙的長直轅犁,回轉困難,耕地費力,他聰明的腦袋瓜子一下就想起來貫穿整個華夏的神器,改良犁具——曲轅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