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小道,眼前豁然開朗。
有一半人高的黑石立在道旁,上頭有“青陽縣”三個由朱砂所描繪成形的大字。
再往遠處,是稻田麥浪,青山連綿。
青陽縣離長安城不遠,自青陽觀建起後,随青陽真人之名,而揚天下。
又因入縣難,難于上青天,而青陽縣百姓不常行走在外,與世隔絕中,這一份名聲便又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在偏遠之處,更有傳言,那青陽真人早已羽化登仙,而四姆山青陽縣便是這世外仙境。
有小宮人交頭接耳。
“我瞧這‘世外仙境’也沒什麼特别的嘛!比長安城差遠了。”
“你說,這青陽真人能治好太後娘娘的病嗎?”
……
“殿下,此處便是青陽縣了。”
一道滄桑又不失溫和的聲音從左側傳來,混在宮人嬌聲軟語中,分外突兀。
隔了車簾看時還不覺,眼下見一位滿頭白發的老者跪在一旁,姜姮怕折壽,擺了擺手,叫人扶他起身。
縣令連聲贊她:“殿下仁厚有禮,是大周之福,是天下之福。”
這樣的話,姜姮早不是第一次聽了。
她淡定點頭,吩咐:“切勿興師動衆,讓百姓各守其家,無需夾道迎接。”
免了跪拜迎接這一繁瑣禮節,無論如何說道,都是一件利好百姓、方便地方官府的好事。
縣令并未立刻答應,渾濁雙眼中有顯而易見的猶豫。
姜姮又道:“縣令有何顧忌?隻管照做。”
這聲便是命令了。
縣令遲疑,再三思量後,還是照做。
事先說過,再入縣時,道路兩側果然清淨不少。
有三三兩兩百姓挑擔吆喝,見一列華服整裝外人走進,便投來好奇的幾眼,再拉着身邊相識唠幾句。
沒有三跪九拜的,也沒有趁亂生事的。
再細看,這扁擔挑着的,貨攤上擺着的,也都是尋常物件。
百姓穿衣打扮,同縣外之人,别無二緻。
縣令一路步行跟随,“小縣鄙陋,隻縣衙後一一間公屋,是當年青陽候所建,臣已派人清掃重修,委屈殿下小住于此。”
他這話,說得合情合理。
姜姮淡淡睨他一眼。
言悅上前輕語:“殿下,這縣令所言非虛。”
言下之意,青陽縣上下的确是盡其所能迎接鳳駕。
姜姮懶懶點頭。
可未等到縣衙大門,遠遠的,有一陣嚷嚷聲傳來。
“我苦命的閨女啊!”
“我真傻,真的……”
……
“啧……真是作孽。”
“欸,這林家娘子還未出月子呢。”
……
人群堵住了去路。
數十人的隊伍慢悠悠停下。
小宮人們年幼入宮,衛兵們出身不凡,都未曾見過這樣鬧哄哄的景,忍不住擡頭向遠處張望。
一對中年夫妻拉扯着一未留發的男孩子哭跪在道路中央。
小吏們魚貫而出,勉強擋着湧上來湊熱鬧的人群。
可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往縣衙趕來。
縣令讪讪:“殿下……”
“繞過去。”姜姮玩着辛之聿垂在身前的一縷發,輕飄飄地吩咐道。
眼見白馬要踏步離去,縣令高喝一聲:“還不快叫人,把那群家夥驅走?”
這一聲,引來了人群的注意。
衆人随之望來。
隻見盔甲威武,羅衣新穎。
一群漂亮端莊的男女引來高大白馬。
白馬之上,有兩位神仙,疑似是天上的日月落入凡世,不渡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