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堂裡擡出了一張仙鶴紋樣的朱漆大圓桌,上面已經擺了幾個食盒。見人來齊,花老太太便笑着吩咐一句“擺飯”,春晖堂的丫鬟們魚貫而入,将食盒裡的飯菜取出來,腳步聲輕而齊整,一絲咳嗽聲也無。
因着要禮佛,早膳便都是素菜,點心有麻仁粟子糕、全真菟絲餅、首烏饅頭、仙人紅杞珍珠丸子四樣,粥預備了甜鹹兩種,甜的是芡實胭脂米,鹹的是草菇竹荪粥。小菜則預備了酸汁兒瓜齑、紫姜絲、酸筍片和香椿芽拌面筋。甯國公府沒有吃長齋的人,故而也沒養專門做素齋的廚娘,難得吃一次齋菜,小廚房的人也算是絞盡腦汁,才張羅了這些菜。
飯菜雖然不合胃口,但想着晚些時候能夠出門,還要留着精神多看多玩,娉姐兒與婷姐兒都吃了許多,配着小菜将手裡的一碗粥都吃盡了,還填了兩塊點心進肚。桃姐兒見狀,笑着提醒道:“妹妹們留着肚子,通教寺的火工師父做得一手好齋菜,裡面的羅漢齋堪稱一絕,定是要嘗嘗的。”
吃畢齋飯,便上了馬車,花老太太帶着松哥兒一輛車,殷苈沅夫婦一輛車,姚氏抱着好哥兒一輛車,桃姐兒姊妹三人共乘一輛。車子才駛出甯國公府的大門,娉姐兒便迫不及待地掀了簾子要看,桃姐兒笑道:“此時還在巷子裡,無甚可看,你聽見外頭熱鬧起來了,才是到了街上,那時候才好看呢。”娉姐兒便依言放下簾子,等聽着街市上小販的喧嚷了,她立馬坐不住了,直起身子,半跪在座位上。
婷姐兒也很想看看熱鬧,但她還知道征求長姊的意見,可憐巴巴地看着桃姐兒,桃姐兒便笑道:“掀一個角也不妨礙,别把腦袋探出去就行。”
桃姐兒小時候頭一回出門,也很渴望看熱鬧,可餘氏的規矩嚴,并不許她掀簾子,直到她學了管家之事,能以東家的身份去巡視鋪子了,才有機會飽覽外頭的景緻。
婷姐兒小小地歡呼一聲,掀起簾子,娉姐兒也挨過來,和她從一處向外面張望。
較之視覺,首先闖入五感之中的竟是嗅覺。此刻天色尚早,正是各色早點鋪子生意興隆的時刻,一屜屜剛出籠的包子散發出米面特有的清香,卻沖不開隔壁馉饳攤子熬的鮮雞湯鮮魚湯的香氣。馬車悠悠往前頭駛去,前方的攤子尚未映入眼簾,一股芝麻的甜蜜香氣已經闖入鼻腔,饒是娉姐兒姊妹兩個已經用過了早膳,被這香味一勾,仍舊垂涎三尺。
桃姐兒坐在另一側,半阖了眼睛養神,聽見兩個妹妹此起彼伏吞口水的聲音,不由勾起嘴角:“街邊的小點心聞着香氣十足,用的料卻未必精細。妹妹們若實在想嘗個新鮮,不若等回去的時候途徑天香樓,買些未蒸的糕點帶回去,想吃時叫家裡的廚子蒸一屜。”
天香樓是京中小有名氣的酒樓,以制作各類點心見長。
娉姐兒正在發愁,若此時飽了口福,等到了通教寺,肚子肯定已經滿了,就無緣一嘗火工僧人的手藝了;可難得出來一趟,若就此錯過,實在可惜。聽到桃姐兒的提議,不由眼前一亮,急得連聲呼喚跟車的栖雲,叫她現在就去訂下。
可巧前邊姚氏坐的車也停下了,許是也要買東西,桃姐兒見狀,便也不去阻攔,還提點了栖雲一句:“叫天香樓的夥計直接送到家裡便是,回程也不必停下來取了。”
栖雲答應着去了,邊走口中還邊念念有詞,在默默記誦娉姐兒與婷姐兒點的菜單子。栖雲尚未回來,前邊服侍姚氏的青山拿着三個面人走了過來,笑着向三位姑娘問好:“這是我們太太給三位姑娘玩的。”
前頭路邊有個捏面人的手藝人,平日裡隻有傍晚才出攤,因着今日文殊菩薩千秋,此地又是禮佛之人的必經之路,想着多賺幾文錢糊口,才早早将攤子支了起來。
可巧姚氏車裡好哥兒也掀了簾子張望,看見攤子上擺的花裡胡哨的面人,他何曾見過這樣新奇的玩意,一下子看住了,扭股糖似的纏住了姚氏,非要她點頭肯買給自己了才松勁兒。姚氏溺愛兒子,自無不允,又想起女兒,便吩咐手藝人再捏兩個給姑娘家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