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石碑用材講究、雕工精緻,年頭久遠,挖出來中間端正地出現了八個大字,“盛世天德,百妖朝拜”,底下落款還是貞乾二十二年,距今恰好三百年,是楚朝第一代皇帝的年号。
“祖宗庇佑,大楚洪福啊!”周圍的人都跪了下去,虔誠恭敬地膜拜着這塊碑。而蕭文定嘴角抽搐了下,很快鎮定神色,第一時間就讓人給石碑給架了起來,一路風風光光地給擡回了皇宮。
之前說百妖橫行、大災之兆的說法瞬間被百官吹捧成了天生異象、福佑我朝,皇帝龍顔大悅,當即一道聖旨要大赦天下,文武百官也跟着沾了光,休沐三天不用上朝,大梁城裡一派喜慶祥和,氣氛都快趕上過年了。
“這皇帝老兒的脾氣怎麼跟翻書一樣,”出來繼續賣豬肉的夏棗覺得比話本還要離譜,但她心裡還是要感恩了片刻,因為出來的人多了,豬肉賣的也比往常快了許多,不到一個時辰,她就可以收攤了。
“夏妹妹!”遠處一陣甜脆的聲音,沈三葉高興地小步快走來,頭上還薄薄的出了一層汗,她揮着繡着鴛鴦并蒂蓮的手帕,略帶點興奮地說道:“就知道你還在這個地方,你沒聽說嗎,風筝節馬上要開始了,我雇了輛馬車,咱們一塊去吧。”
“什麼?還有這節日?”夏棗趕緊把手上的豬油擦了擦,很是不好意思地說道:“要不容我回去洗個澡,畢竟賣了半天豬肉了。”
“沒事的,”沈三葉絲毫不覺得她身上哪裡不幹淨,牽着她的手直接就拖着上了馬車,弄得夏棗反倒覺得不好意思,坐在羊毛毯上一動不動,很是乖巧的聽着沈三葉說話。
“這風筝節來源于本朝皇帝喜歡放風筝,所以民間有句俗語,狀元郎不如風筝郎,文章好不如風筝高,所以說啊,慢慢就有了這個風筝節,大梁城所有的達官貴人都會參加,還有好多官家的小姐借此機來選夫婿呢。”沈三葉很是興緻沖沖的介紹道。
“還可以這樣!”夏棗隻覺得自己真是見識太過于淺薄,果然城裡就是和鄉下不一樣啊。
“是啊,本來是三日之後開始的,這不恰好趕上新鮮出土的石碑,就定在了今日的午時三刻,聽說這次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所有的人都準備是貓狗兔馬的風筝,那場面可想而知了。”沈三葉說着拿出了兩個小風筝,一個是小兔子,另一個小蝴蝶,“咱們倆也湊個熱鬧。”
“不就是放風筝嗎?能有多熱鬧?”夏棗心裡暗暗想道,這種她從小就在鄉下玩膩的把戲,反倒是成了這大梁城最新鮮的玩意了?
“哇!好熱鬧啊!”夏棗一下馬車,就被震撼的大聲直呼,今日本是個大晴天,誰知滿天的風筝竟把陽光擋得是格外嚴實,她以前隻知黑雲壓城城欲摧,現在這是風筝壓雲雲不見了,而且大約是為了搏風頭,這風筝的樣式也是她前所未見的,那吐着紅色舌頭的火龍,踏着七彩祥雲的飛馬,還有九九八十一節的蜈蚣,那造型栩栩如生,飛在天上真跟活了一般。
在這一衆的風筝當中,有一個最為引人注目,夏棗看着有點眼熟,定睛一看,才發現這不是就是之前自己在吉祥酒樓弄壞那隻、後來又讓謝決重做的那個嗎?
那風筝就是個普通的老鷹樣子,體型也不算大,隻是那兩翼居然能夠迎風擺動,閃着耀眼的金光,飛到高出時,那老鷹居然昂起了頭,發出了一聲響亮的叫聲,震得周邊其他風筝都退卻三尺,算是奪盡了風頭。
“這就是那買風筝的王爺吧。”夏棗順着老鷹風筝看過去,隻見了一個被一圈仆從護住的、長得肥不溜鳅的一個青年男子。
“對,他就是皇帝的侄子,順義王李衍。”沈三葉悄聲在她耳邊說道。
“果然,财大氣粗,氣粗不粗不确定,人是挺粗的。”夏棗收起了目光,和沈三葉倆人開始放起了風筝,雖然這風筝肯定不如那老鷹,但大約材質也不錯,放起來格外的順手,不一會,兩個風筝就翩翩地飛到半空中了。
此時,謝決也到了這郊外,他身子歪斜着靠着棵大樹,帶着一臉笑意,頗為放松的看着這萬民同樂的風筝節,他素來不喜人多,今日不知怎的有了閑情逸緻,走着走着就來到了這兒。
“看本王給你們演一個老鷹捉雞。”順義王李衍可能覺得隻放風筝無趣,居然開始操縱着這風筝,四處用力甩去,用鷹嘴硬是把周邊的風筝都給戳了個洞,他看着那天上風筝嘩嘩往下落,猖狂得意的大笑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