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快穿之同歸于盡 > 第33章 林朝英:男人怪沒意思的-3(完)

第33章 林朝英:男人怪沒意思的-3(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王重陽投奔之後,仿佛開啟了某種信号。

此前投奔斐國者多為女子,或因血淚之仇、或因求存之困,帶着一腔孤勇踏入這片北地雪原。但自王重陽之後,局勢驟然不同。

一個天下聞名的道門宗主、曾與林朝英并肩争鋒的宗師,竟自願投書請命,為斐效力。

這一舉動在江湖與朝堂激起千層浪,亦讓無數心中仍抱志之士陷入沉思。

自此之後,入斐者中開始出現男子之影。他們或為寒門書生、或為隐林俠客,亦有舊軍餘将、退散山賊。

斐帝從不因性别而限人之才,朝中設立“賢能之司”,明定錄用不問性别、不察出身,唯才是用。百業之中,漸見男女同列,兵政軍營,亦有男子掌旗操訓。

而在此内政日盛之時,斐金之間,卻再起波瀾。

金國皇帝遣使再來,與先前不同,此番不是勸降,而是明言求親——

“陛下有旨,願納斐主為貴妃。若不從,則兩軍再會于戰場。”

金國使者入殿之時,衣錦袍、佩虎符,姿态高傲。他立于殿下,開口便道:“我朝聖上念爾斐主尚有幾分姿色,特遣使納為貴妃,以安天下之紛争。若執迷不悟,則我朝鐵騎早已候于北境。”

朝堂頓時一片寂靜,連百官都不由側目。

林朝英靜坐禦榻之上,眉眼淡然,唇角含笑:“貴國所謂賜婚,原來是帶刀而來。”

使者揚聲:“林帝若識時務,當知我金國兵甲百萬,今不過取爾一人而息幹戈。若再執意抗拒,便是逆天違理。”

林朝英起身,緩緩下階,帝袍拖地如雪,聲音冷冽:“既如此,本帝便也明言相告——”

“斐國疆界所至,女子得讀書、可為官、能執兵,是我斐國之理。若誰敢辱我一人,便是敵我萬衆。”

她目光如炬,直指使者:“你回去告訴你家皇帝——若想娶我,便帶他滿朝文武一同來跪;若想開戰,那就看,是你金國的鐵騎快,還是我斐國的劍鋒利。”

使者氣極反笑:“一個女子,也敢口出狂言!”

林朝英緩緩拔出身側長劍,劍鋒出鞘一瞬,寒光耀殿。

“我這一劍,曾斬耶律摩诃于白狼原前陣,你若不信,大可當場一試。”

使者瞳孔一縮,不敢再言,隻得低頭行禮,狼狽退下。

——

金國都城,大都。

使者回朝之後,立于殿下複命,将林朝英拒婚之言與殿上之态一一詳述,言辭中略顯羞憤。

殿中群臣一時嘩然。

兵部尚書拍案而起:“區區一女子,敢辱我天威!斬她可平我朝之恥!”

禮部尚書卻持異議:“如今北地尚未穩固,斐國雖小,卻不容輕視。若輕啟戰端,恐生兩線之困。”

戶部官員低聲提醒:“更不可不察者,她所據邊城數十,近年吞鎮并村,已成氣候。征戰所耗,非一年半載可平。”

中書令冷然道:“莫忘耶律摩诃之死。”

大殿上争執不休,主戰者高呼“天命所歸,不容婦人稱帝”;主和者則引“民心未附,貿然起兵反失國運”。

而皇帝端坐龍椅之上,沉吟許久,才緩緩道:“她不願入我宮,那便叫她進我軍。”

他揮袖而起:“傳旨,征北大将完顔宗浩即刻整軍,三月之内,與朕再踏白狼原。”

——

而與此同時,宋廷之上亦掀起波瀾。

斐國壯大已非偶然,北地戰火将起,朝中數位重臣私下奏議:“若斐金再戰,兩敗具傷,我宋國何不乘勢而動?”

“若能趁機接收斐地,北疆再無女帝之亂,亦可向金廷邀功,請其退兵。”

亦有老臣憂道:“斐雖為女主,然政通人和、軍紀嚴明,民心所歸,若我強行伐之,恐失天下之義。”

皇帝沉吟未決,朝堂左右分裂不休。

内閣之中,已有機密奏本送至樞密使案前,内容不過八字:“金斐交鋒,宋可坐收。”

更有激進之論悄然傳入皇帝耳中:“斐國地處我與金之間,若其亡,兩國可分疆而食;若其勝,則女帝勢張,終成後患。”

有人建議聯金伐斐,有人則主張暗中設局,待兩國具疲之際,南軍北進,一舉吞并。

宋帝未置可否,隻低聲問:“若今日發兵,三月可得幾郡?”

殿中靜默,片刻後,樞密副使答:“若天助,或可直指琅城。”

皇帝點頭,唇角似笑非笑:“好,便靜觀其變。”

——

而此時的斐國,也已察覺風向微變。

在林朝英主持的内朝議事中,密報由諜衛親送入殿,數名近臣會于殿下。中書省侍郎沉聲開口:“金宋二國皆有吞并之意,雖暫未動兵,但言辭暗露鋒芒。”

兵部尚書柳韶雪拱手奏道:“臣等觀察邊境,金軍屯駐三萬于白狼原南線,宋軍也于潼關以北設寨開渠。雖無明戰,卻皆虎視眈眈。”

戶部侍郎顧淵冷笑:“兩國皆以為我為争權所起之國,不過草創新政,不足為慮。殊不知我斐民心已固,軍糧充足,兵員精銳——此刻若退,便真為人所輕。”

朝中亦有憂言者起:“如今斐國之地仍在擴張未穩,若同時招來兩國之敵,恐有不支。”

林朝英聞言,淡然言道:“若我一日稱帝,便不為人逼降之主。兩國欲分我疆土,便先問我十四萬素甲之軍,可否分得幹淨。”

她環視衆臣,語聲如霜:“傳令各部,即日起修邊備戰,内整兵屯糧,南線設防潼關,北線嚴守白狼原,斐軍自此分線布陣。兵部統調各營,三日之内完成戰備,各地郡守一體聽令,采秋儲糧,征兵補卒。林朝英親筆批令:“兩線迎敵,前線即國門。”——斐國雖女主,亦可為天下守疆。”

“若宋金真動,我便讓他們知曉,所謂夾縫之國,也能裂土開山。”

——

自此開戰,轉瞬又是一年。

北線白狼原再戰,完顔宗浩兵敗如山倒,素女軍主力繞襲敵營側翼,一戰定乾坤。金軍潰不成軍,連夜敗退。

同年冬,林朝英親率北軍壓境白狼原以北,金國皇帝禦駕親征,企圖激勵軍心,卻在一次突圍中兵敗被擒。此役雖未攻破金國王城,大都無恙,然一朝天子被俘,震動朝野,諸侯震蕩,金廷威望大減,局勢驟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