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裡添柴,一籠包子剛蒸好,周銘和周宵父子倆剛巧從園子那邊忙完回來,“做的什麼?這般香。”
顧筠調侃道:“你倆這是聞着味兒回來吧,剛蒸好。”
周銘笑着洗了洗手,拿了個包子,一口下去,少了一大半兒,邊吃邊道:“皮薄兒餡大,好吃。”
顧筠嗔了他一眼,“小竈溫着羊肉湯,你去舀些來,就着吃,幹吃不噎得慌啊。”
喜哥兒忙道:“我來就行,爹,你和阿宵且坐着。”
忙了一上午,父子倆是有些累了,便也沒争着去舀湯。
團團趴在周宵腿上,睜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眼神渴望的望着周宵手裡的包子,口水都要從小嘴巴裡流出來了。
周宵哭笑不得,點了點他的小鼻頭,“今兒乖不乖啊?”
團團奶聲奶氣道:“乖。”聲音軟的把鐵漢的鐵心也得軟成一灘水,更不用說周宵這個親爹了。
輕輕捏了塊兒包子下來,皮軟,團團能吃點兒,還沒喂下去,小家夥兒嘴巴便張開了,“啊…”
扶着周宵的腿,站的闆闆正正的圓圓急得直拍周宵大腿,“要!”
端水大師周宵也隻能你一口,他一口的喂了起來。
舀了三碗羊肉湯的喜哥兒,剛把碗放桌上,見狀道:“你快些吃,我來喂他倆便好,大伯哥,你也吃。”說着,把羊湯放在了乖乖吃包子的念哥兒面前。
周宵真是有些餓了,等顧筠把竈火添好,把懷裡的團團接過去,便大口吃了起來,一碗羊湯,兩口便喝完了。
“瞧把你給渴的,園子那兒沒備水?”
周宵點頭有搖頭道:“有是有,忙的沒得空兒喝。”
“再忙也得喝水先。”顧筠叮囑二人道。
等吃完午食,喜哥兒把寒瓜拿了出來,外皮冰冰涼涼的,顧筠一刀下去,一股沒聞過的瓜香飄了過來,又甜又清新。
“聞着就好吃。”喜哥兒笑道。
“這黑色的瓜子兒不能吃,等會兒吐桌上,洗幹淨了,可以留着明年種。”顧筠切了六瓣兒,給周宵他們一人遞了一塊兒。
喜哥兒很是愛惜的接了過來,剛想教念哥兒,不想念哥兒自己便吃的熟門熟路的,美食在前,也沒再管什麼,輕輕咬了一口,眼眸一亮,“好甜!”
其他人看樣子也很愛吃,便是不愛吃甜的周宵,都吃了兩塊兒。
“既是傳到了咱們這兒,想來應是不少人會種了,明年趁着時候許能靠這瓜掙上一筆。”周銘邊吃邊道。
周宵附和點頭,“把種留着,明兒我讓人再買倆瓜回來,多留一些,也不知道一顆瓜要多少銀子。”
“不能便宜了,還剩了一半兒,吃多了寒涼,留着晚上吃吧。”顧筠開口道,本想着讓喜哥兒帶些去村長家,給他們嘗嘗,但這瓜畢竟是意哥兒的謝禮,還是不要借花獻佛了,等明兒周宵買了回來,再送些去也不遲。
這時候的瓜沒後世那般大,但味道甜的緊,瓜味兒濃郁,喜哥兒啃的瓜皮上一點兒紅都沒,“小爹,這瓜皮能吃嗎?”
周宵搖頭道:“能吃不好吃,拿去喂豬吧。”
周宵點頭,哄着吃的滿嘴紅彤彤的倆娃玩了會兒,也沒睡午覺,想要盡快把豬崽子買回來,便又去園子裡忙活兒去了。
吃飽就容易犯困,喜哥兒把團團和圓圓吃寒瓜弄髒了的小衣服換下,抱着倆娃美美的回屋睡了的午覺,念哥兒也乖乖回了屋子,整個院子瞬間靜了下來,隻餘幾聲兒此起彼伏的蟬鳴,還有樹葉随風搖曳,娑娑的聲音。
等喜哥兒睡醒,便把團團和圓圓交給了顧筠和念哥兒,去園子裡幫着周宵和周銘忙活去了。
園子裡因着果樹多,倒也沒有那般的熱,偶有一陣風吹來,還有些許涼快。
家裡的小豬也分了圈,哼哼唧唧的在裡頭用鼻子拱着泥地,周宵帶來喂它們的瓜皮,被一哄而起昂,如今真真是連個瓜的影子都不見了。
雲齊和雲程今兒下午剛巧有空兒,便也過來幫忙了,人多力量大,兩三日,新起的六個豬圈便蓋了出來,一個便能住上兩隻大豬。
周宵等豬圈晾幹,喜哥兒把稻草鋪上,沒耽擱,第二日便把豬崽子買了回來,十二隻豬,肥肥嫩嫩的,剛放進圈裡,便這聞聞,那拱拱,很是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