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渙窩在新認的爹懷裡,被馬颠得頭一點一點,如小雞啄米。
不錯,“于渙”便是顧審周的新名字,出自《道德經》“渙兮,若冰之将釋”。于謙希望他能從過去舒緩過來,當然也不可放縱。
太行山上沒有歇腳的地方,于謙隻得先帶着他趕路,等到山麓時再休整。他常年在外為官,還是第一次親手帶孩子,深感妻子之艱辛。于渙已經是個乖巧的孩子,于謙還要時時擔心他凍了餓了或是睡着了從馬上栽下去。等看到人家時,于謙終于松了口氣:起碼暫時不用擔心孩子墜馬了。
“能自己走嗎?”
于渙點頭。于謙把他抱下來。啪叽。于渙一下倒在了雪地裡。
急忙被撈起來的小孩無辜地看着于謙:“爹,我坐久了,腿軟。”
最終于謙還是選擇抱着于渙過去:無他,于謙嫌牽着他走太慢了。
敲了好一會兒門才有人開。門裡是個身材結實的漢子,身上穿着獸皮,一臉警惕地看着他們。
于渙摟着于謙的脖子,對漢子笑了笑,那漢子臉上的表情才松了一些。
于謙艱難地拱了拱手道:“這位兄台,我等要趕赴河南投奔親戚,剛從太行山出來,想在此歇歇腳。不知是否方便?”
漢子看了一眼于渙,甕聲甕氣地說:“這樣的天還帶着這小小子,也不怕得風寒。”又看了一眼随從,問:“這些人都要投奔親戚?”
于謙面不改色道:“我等結伴同行。”
漢子猶豫再三,還是讓他們進來了。“俺們家也沒啥好東西,你們先坐着吧,俺叫俺那口子去燒水。”
于渙被放下來,好奇地打量着屋子。旁邊的于謙在和漢子聊天,原來他是個獵戶,膝下有二子。
“大哥,俺看你應該是讀書人,你家公子生得也好。我那兩個小子沒出息,叫他們跟你家公子沾沾文氣吧。”
于謙自無不可,招手叫于渙過來囑咐他:“阿周,切記客随主便,好好同人家玩。”
三個孩子高高興興到一邊去了。
兄弟倆大的叫虎子,小的叫豬子。于渙說:“我叫于渙,你們可以叫我阿周。”
豬子問:“這是你的小名麼?”
“對啊。”
“你還有大名。”虎子羨慕地說。
于渙似模似樣地點點頭,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說:“無妨,你們都會有大名的。”他年紀最小,長得又白淨,這副作态就有些好笑。可惜虎子和豬子隻覺得他有氣派。
三人聊起天來,兄弟倆不想自己被看扁,就吹噓自己父親多麼多麼能幹,能獵到什麼獵物。
“我爹總能打到許多獵物。”虎子驕傲地說。
“我爹讀了許多書,懂得很多。”于渙知道當大官要考進士,考了進士的人學問不會差。
豬子說:“我爹打過虎,縣裡都知道。”
這個不好應付。于渙開始搜腸刮肚,堅決不能落了自己爹的面子。此時他們父子榮辱一體,一種責任感在于渙心中油然而生。
最終,于渙堅定地說:“我爹長得很好看,你們爹比不上。”
三個孩子沉默了一瞬。
豬子嘟囔道:“好看又不能當飯吃……”
于渙氣定神閑:“你就說好不好看吧。”
他終結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