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彥昭輕手輕腳地走到書房門前,敲了敲門,方才輕輕推門進去。
于渙擡頭笑着問:“祖父何事尋孫兒?”
于彥昭年近八十,可謂高壽了,精神頭還不錯。他觑了一眼書,是《易經》。
老爺子清了清嗓子,語重心長地說:“渙哥兒,讀書雖重要,可也不能看壞了身子。我知曉你因為你爹的事憋着一口氣,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于彥昭說的是于謙因不願讨好當權太監王振而被下獄關了三個月,因山西、河南的百姓都為他求情才被放出來,降職為大理寺少卿。
後來百姓還請求讓他留任巡撫,連周王、晉王也為他說話,這才恢複了于謙巡撫之職。
于渙聽說這事以後,便更加發憤讀書。于彥昭并不是個熱衷功名的人,不然也不會一輩子在家鄉做個富家翁而不出仕。
他看出來大孫子于冕天資不如兒子于謙,便打定主意不對孫輩們強求。于渙的出現是意外之喜,于彥昭也不想他念書把身子念垮了。
“祖父,我省得。”于渙答道。
于彥昭捋捋胡子,眼睛一亮,說:“這樣吧,你來陪我下會棋。”他為了讓孫子歇會兒也是煞費苦心了,甚至願意跟他下棋——于渙天資聰穎,學什麼都快。上手沒多久就能把于彥昭殺得片甲不留,再過一段時間都能不着痕迹地給他讓棋了。
每次跟于渙下棋,于彥昭都有一種自己白活了的感覺,慨歎世上确有那等一通百通的天才人物。
祖孫倆擺好陣勢,祖母劉氏和于渙的小侄女都來觀戰。
于彥昭正襟危坐:“我事先說好,渙哥兒,你可不許再讓我了,我下得都不盡興了。”
劉氏不屑道:“你一輩子的臭棋簍子,除了家裡人誰願意同你下,還擺起譜來了。”
于彥昭小聲說:“曾孫女還在這呢,你小點聲。”
劉氏說:“好好好,于老爺快請吧。”
于彥昭先手。等他回過神來,自己的路已經被堵得密不透風了,隻好投子認輸。
于渙的棋風與他給别人留下的印象不大一樣:通常人們都覺得他是個爽朗的少年,可他下棋時卻是不動聲色地讓人落進自己織好的網。
通過下棋,于彥昭也能知道這小小少年是個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的人。
他正在感慨于家多了個麒麟子時,聽到曾孫女拍着手說:“小叔赢了!小叔好厲害!”老爺子臉一垮,容他先氣會兒。
劉氏哄道:“好了好了,真是越老越活回去了。還跟孫輩賭氣,老于,你羞不羞啊?”
于彥昭惱羞成怒:“我又不是稚童,莫要這般哄我。”
劉氏橫他一眼:“誰上趕着哄你不成?不識好歹。”
于渙和小侄女對視一眼,默默往旁邊挪了挪。小侄女扯扯于渙的袖子,他會意地彎下腰。小姑娘同他咬耳朵:“小叔,曾祖父和曾祖母又吵起來了。”
“沒事,一會兒就吵完了。”于渙寬慰道。
“那你能不能先陪我玩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