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明]權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11章 可憐慈父愛子情 不知少年争名意

第11章 可憐慈父愛子情 不知少年争名意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

于渙站在船頭,遠眺兩岸青山。

“李白有詩雲:‘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從北至南,卻是平野随山盡,江入天際流啊。”

于渙在京城過了年,在景泰元年的初春,自京杭大運河南下杭州府。

此時天氣乍暖還寒,于渙還穿着厚衣裳。他幼時受了凍,身體怕受寒。

長随王舒說:“三爺,您還是回船艙裡吧,外面冷,老爺和大爺特意叮囑我,不能讓您着了風。”于渙比于謙夭折的那孩子小些,按着他往下排行,于渙便行三。

“船艙裡太悶了,我出來透透氣。”于渙說。

他啟程前還專程去拜訪了餘子俊和範駒,告知他們自己要回鄉考試。

餘子俊說:“象觀,來年春闱,我們再同場競技。”

範駒說:“你趕緊走吧,别讓我娘知道了你要去考試,不然她又該說我了。”

于渙想到這裡,不禁失笑。這一文一武兩個朋友也是有趣。不過他們有一點一樣:都是率真之人。

“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于渙吟道。他喜愛辛棄疾的詞,愛他那身豪氣和壯氣。尤其那句,“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于渙覺得非常适合北京保衛戰時的于謙。

想到這,他幹脆回船艙去鋪開紙,提筆寫下“披甲臨陣,憂國忘身,扶危日月,熱血千秋!”忽然有人說:“這位小兄弟也敬仰節庵公?”節庵是于謙的号,世人為表尊敬,多稱号。于渙想着自己以後也得起個号。

于渙拱手道:“節庵公建此奇功,拯國家于難,可謂挽天傾也。誰人不敬?”他誇自己爹,理直氣壯。

那人捋了捋胡子,笑道:“某雖是商賈,亦仰慕節庵公多矣。”

“士農工商,俱是我大明之民。忠君愛國之心,人皆有之。如兄台能有此心,便可見一斑。”

“小兄弟說得好啊!在下祝永盛,杭州府人氏,做些絲綢布料生意。此次在京城做了生意後返鄉。不知小兄弟貴姓?”那商人說。

于渙說:“免貴姓于,在下于渙,字象觀,杭州錢塘人氏。此次回鄉是要參加院試。”

“原來是桑梓!有此見識,很快就得稱一聲秀才公了吧!到時,我一定登門賀喜。”祝永盛笑道。

于渙說:“祝兄的心意,我心領了。若是來喝酒,我不勝歡迎。”

祝永盛看他如此笃定,心想這麼年輕的秀才,算是提前讓自己趕上了。江南多才子,浙江更是文風鼎盛,可也不是随便就讓自己碰到了,還能搭上話。到時不妨多結交一些。

等到杭州,二人分手話别。祝永盛這些日子有意多照顧他,于渙承他的情,便告知了自己家住址。

祝永盛路上念叨了幾遍“西湖邊的于府”,忽然一拍腦袋,心說那不就是朝中那位于大司馬家嗎。

于家自于謙的曾祖父于九思任杭州路大總管起,就遷至浙江杭州定居。曆經幾代人,于謙祖父于文明洪武年間任工部主事,于謙之父于彥昭隐居不仕,直到出了于謙這個響當當的人物,于家在杭州聲名卓著。

祝永盛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是遇上了于謙之子,對子誇父。

“算是結了個善緣吧。”祝永盛喃喃自語。

這邊于渙回到老宅,老仆們很是高興。有一些看着于謙長大的,見到越發長成的于渙,就想到當年的于謙。

于渙也不禁心生感慨。他十歲時扶靈來了杭州,到十四歲去了北京,今年他過了生辰,實歲便十五了。一晃五年,歲月匆匆,人事幾經變易啊。

走過門廊,還能想起昔日他同祖父下棋,祖母和侄女在一旁觀戰的日子。祖父母都對他很慈愛,把他當自己的親孫子看。

來到書房,就想到祖父小心翼翼地過來勸他休息的樣子。老人們走的時候都算高壽了,但于渙當時也是忍着心中悲傷去勸慰于謙的。

單是為了逝者的期盼,于渙也憋着一股勁兒,想一舉奪魁。

他搬開椅子坐下,磨墨展紙。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