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劉徹神色微愠:“既是你的事,又何必找上我的門。”
“因為臣思索一番,發現茅君正是最合适上書的人。”
趙高的話擲地有聲:“無論是太後還是其他什麼人的事情,您一直參與其中,知道全情也懂王上所思。”
“而且,王上婚禮大事也是茅君你在籌備。婚姻之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借此為由,請求迎回母太後也是合情合理。”
趙高不說婚禮的事情還好,一說劉徹心裡更反感,不過他理智上也承認,趙高說的有理。
劉徹問:“是王上叫你來找我?”
“非也。”趙高不藏着掖着了:“是我自己的主意。”
“我人微言輕,說話也是無足輕重,不好出頭了。隻想着平素和您有幾分交情,所以特地來請茅卿助我。”
劉徹對他口中的“交情”不置可否,隻是道,“可這對我又有什麼好處呢?”
“如果這件事能順利解決,茅君成為上卿也是指日可待。”趙高微笑道,這是許諾自己會在嬴政面前時時美言劉徹的意思。
不過劉徹毫不動容,一是他堂堂天子,看不上那點蠅頭小利,二是劉徹心知此人是一隻十足的笑面虎,最善于用唇舌鼓動人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劉徹最是欣賞他這樣的人,也最是防範他這樣的人。
“你太看得起我了。”劉徹攤手:“我這樣的無能之人,何時被罷免了也說不定。”
這話是劉徹以一種開玩笑的口吻說出來的,不過話雖假意卻真,他的的确确已經無用了,因為他本不該留在這兒。
既定的,不會被改變的軌迹,有他沒他又有什麼區别呢?
可惜趙高不知道這其中的許多事,隻當是劉徹完全不給他這個面子。怨怼之下,他也收斂了自己的笑模樣,昂首闊步就走了。
走時,他還心裡腹诽劉徹,一個久不得親見王上的小小議郎,指不定那天就被徹底厭棄,故作清高給誰看?
可趙高不知道的是,劉徹已經決定上書請求迎回太後,隻是不願意和他有什麼牽扯,所以才拒絕的如此決然。
劉徹不否認趙高有能有才,不過他的心思實在是過于深沉了,而且對君主也并不忠誠,不然日後也不會做出矯诏和指鹿為馬這等飛揚跋扈的事,劉徹認為這樣的人斷然不可交往。
不過他這一趟倒也不算白來,劉徹之所以從不樂意摻乎到決定上書,還有賴趙高的那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誠然,劉徹并不認為自己的地位低于嬴政,他本就是君,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向另一個男人俯首稱臣。
可是威嚴之下,情感的力量也不可忽視。許是因為快離開了,不舍的情緒抵消了之前的不愉快,劉徹反倒想再為嬴政做點事了。
這是最後一次了,劉徹在心裡默念。
他已經和徐福約定好,二人一同出海。離開秦國,去尋找那四方境内的仙山,尋找回歸故國的方法。
就算回不去了,劉徹也打定主意繼續自己從前未完成的願望,潛心修行,以期飛升。
要做到清靜無為,就一定要斷情,劉徹自認自己之前做的很好,隻是這個措不及防的意外帶來了一些波折。
他決定要徹底遠離那個亂他心的人,去做些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把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傾軋和無可逆轉的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