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以為他背叛科學,其實這正是老師認為能展現他智慧之處,仿佛預見了某種未來。言下之意,他研究科學,就迷信科學嗎?他研究神學,就迷信神學嗎?”
“同學們看黑闆,老師前面講過古人哲學,無論是科學、神學,愛因斯坦和老子等人在辯證的一個事情其實是‘對立’和‘統一’的問題。 ”
“老師把這條筆直的虛線,用來代表統一,左右代表對立,統一你們可以想象成美好的世界和美好的自己,左右兩邊放一些詞,比如科學、神學,大腦思維、心感受,男,女,善、惡,外環境、内自我。”
“為什麼統一是虛線,就像我們睜着眼睛走路也走不出直線,這個狀态很難保持,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左右兩邊力量的合力來平衡。”
“第一個科學與神學,極端科學和極端神學都會失控,比如活了五億多年的中華鲎開始停止繁衍了,它的藍色血液可以做疫苗檢測,不斷被抓來抽血又放回去,開始停止繁殖走極端了。如果有些神學意識,我心中的神說要仁慈要放生,那又糾偏回來了。”
“這也跟大腦邏輯和心的感受有關,有時它們講的是同一個東西,現代科學說你要保持專注,12點吃飯,10點睡覺。禅師說要修行,該吃飯時好好吃飯,該睡覺時好好睡覺,一個意思,但是前者會讓人精神緊張,神學心裡好受點,人需要這樣的緩沖,我們時而需要準确,時而需要模糊。但你們不要轉頭又極端追求僞神學了,等下又跑去迷信算命。”
“第三種男,女,在身體構造上,女性因為生育能力會偏弱,而男性身體相對健康,但男生情感表達上會弱于女生,那麼男生就要多負責保護女生,女生就多給精神支撐,兩者一樣重要,同樣具備強大的力量,要相互接納尊重,作為命運共同體活在茫茫宇宙裡。”
“關于善惡,有句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很多人反駁說'性本惡’的,這個說法是有價值的話嗎?所以‘性本善‘是對的,本可以說本性皆無,為什麼要以“善”為始,一個人長大後的性情跟從小生長環境有關,在心理學中,期待預言十有八九會成為現實,換句話說希望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越有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先做善的預設會對新生兒啟動保護機制,從愛護開始這其實是統一。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人喜歡把自身認知投射到外界,比如一個人救了一隻動物晚上夢見那隻動物殺了全家,夢醒就把那隻動物殺了,這隻是人的看法映射,不是動物本身的惡,所以非要做預言就要做好的預言。”
“最後一個,外環境,内自我。”蘇子明在左邊寫下“一群人殺了一座城的無辜村民。”右邊寫下“一個人半夜挖墳墓解剖屍體。”
“同學們,你們怎麼看待這兩種行為?”—— “不可理喻的犯法行為,對吧。”
“左邊是世界曆史上發生的很多次大屠殺,右邊是達芬奇。”
“士兵也有良知,為什麼卻絕對的服從了指令做出惡行,是因為權威環境下會改變人的行為,所以後來有些軍隊訓練士兵拒絕服從不合理不合法的命令,以免犯下暴行,這就很像上次墨子提到的‘統一’,誰對聽誰的。”
“達芬奇又是另一種極端,在當時确實也是違法的,但不得不說他的确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現代社會喜歡追求一種井然有序的掌控,也會壓抑個性追求和發展,所以老子才提到了‘順其自然’,很多事情不非得絕對,放在今天達芬奇偷屍體運出半米網上就罵翻天了然後關牢裡了,天才就此隕落。達芬奇會想出名嗎?他一定會覺得出名很麻煩。”
“把握對立兩面的‘’度’很重要,要學會把對立模糊化,就像打太極一樣,統一在一起,要找回更好的自己,這樣說你們可能還難以理解。”
“今天說這些,是讓你們分辨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又是對立統一。”
“老師再強調下,在課堂上講的隻是老師的觀點,你們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被帶跑偏了,好了,開始上課吧。”
底下陸斯南慨歎,“我感覺出現了幻覺,老師站在講台上像站在宇宙中的上帝一樣。”
夏天青聽完差點兩眼一黑,“我說你不要太誇張。”
謝少甯重重拍了他的肩旁,忍不住歎息“物理老師的知識如江水滔滔不絕,跟不上不要勉強。”
陸斯南猛然提高聲線“誰說我聽不懂!老師說,不要迷信科學也不要迷信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