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袁許] 塵中雪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吳氏醫館……”許三多站在這棟淡黃色建築前,再次确認了一遍手中紙條上寫的地址,“……吳哲就在這裡工作啊。”——上回臨别之際,吳哲寫下自己的聯絡方式,告訴許三多不論何時都可以來找他。據成才說,這家醫館是吳哲的家族企業,吳家世代行醫,中西兼學,因此是上海少有的中西醫皆在此坐診的醫館。

探頭往館内前台張望半天,許三多終于鼓起勇氣走進醫館,詢問之下,卻失望地發現吳哲外出就診還未回來。前台的小姑娘親切地讓許三多在裡邊兒坐着等,許三多卻覺得不好意思,便又跑出門去。

正躊躇着要不要下次再來,卻遠遠看見五個人一起走來,其中便有吳哲,另外四人看那打扮似是吳哲同行。許三多第一反應是不知道該不該躲開,正在這時,吳哲卻先看見了他,沒半點兒猶豫,立刻笑着出聲招呼:“三多!”

青年如陽光般和煦燦爛的笑容,讓許三多心頭一暖。吳哲帶着四個朋友快步走上前來,輕輕拍了拍許三多的肩:“抱歉啊,不知道你今天會來,剛出診去了。”說着,又替雙方作了介紹,原來這幾人也是醫館的醫生。

“等久了吧?咱們進去喝點兒茶,坐着慢慢聊吧。”吳哲很自然地攬住許三多的肩,和和氣氣笑得像個鄰家哥哥。

許三多有些不好意思,心裡卻得到了一種莫名的慰藉——他想起那日在議會堂前遇見袁朗,袁朗看到了他,卻隻是轉過眼去假裝不認識他。幾步之遙,距離卻仿佛如此遙遠……即使心裡明白,袁朗和吳哲,乃至他們身邊的朋友,都不是可以相提并論來比較的人物,自然也不可能像今天吳哲這樣親切地招呼他、為他作介紹……然而十六歲的少年,還在成長,他那并非足夠強大的心,仍渴求着親近與關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對比之下,難免愈發失落和動搖。

進了醫館,到了吳哲的辦公室坐下。吳哲倒了杯熱茶給許三多:“抱歉啊,讓你在外面等了這麼久。早知道你會來,我就請她們直接帶你來辦公室了。”

“沒什麼的,是我自己不打招呼就跑來。”許三多臉上微紅,捧着吳哲遞過來的茶杯,那上面的暖意似乎還疊上了一層吳哲指尖的溫度。

“我不是說過麼,你想什麼時候來都行。”吳哲拉過一把椅子在許三多對面坐下,笑笑,“有什麼事兒需要我幫忙麼?”

“你想什麼時候來都行”這句讓人心裡踏實的話,滿足了安全感和被體貼的需要。許三多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将上回居士林林長邀請他去龍華孤兒院工作的事兒說了一遍,同時也說了自己的顧慮,希望能從吳哲這裡得到一些建議——說起來,人與人之間真的很奇怪。有些人,明明相識不久,卻讓你覺得可以交心;而有的人,即便認識若幹年,也始終見外。

“我明白你的心情。你還小,若現在就要就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做出定位,确實太難。”吳哲微微一笑,“這樣吧,如果你願意的話,我跟成才一起陪你去龍華孤兒院看看可好?”

許三多連忙點頭,有些羞澀又有些開心。那時候的他還不明白……這種感情究竟是來自于對眼前這個人的憧憬和戀慕,還是源于在另一人那裡産生的痛苦被給予了替代和撫慰……

……

兩日後,約好了時間,由成才開車,載着吳哲和許三多去了龍華孤兒院。孤兒院的管事早聽王老先生說過許三多的事兒,見三人來了自是歡迎,親自帶着他們在孤兒院裡轉悠。

這龍華孤兒院地處上海龍華鎮茂公橋堍,占地四百餘畝,有數十棟屋子,大都為三層以下的磚木結構。主要建築為各界善士捐建,因此皆以捐建人名字中的一個字加上一個“德”字命名,如民國要人顔惠慶捐建的名“慶德堂”,商務印書館創辦人之一夏粹芳捐建的大禮堂名“粹德堂”等……而創辦人王一亭先生所建的辦公樓,本人不願居功,要求隐去其名,隻稱“仁愛堂”。

“我們這裡,目前大約有三百名孤兒。而老師,職員,技師和院工,約有四十來号人。”管事笑眯眯地看向許三多,“要是許小居士願意來我們這兒的話,可真是幫了大忙了。”

許三多還有些腼腆,加上自己心裡的猶豫,一時沒有答話。吳哲看了看許三多,向管事微笑道:“請問可以給三多一段試用期麼?畢竟他從來沒做過這類工作,也好鍛煉鍛煉。這樣一來,孤兒院可以實際考察下他是否勝任這項工作,他也能決定究竟是否可以長期做下去。”

“您的想法與咱們不謀而合。”管事笑道,“那從明日開始,許小居士先來這裡作固定義工試試,你們看這樣可好?”

成才與吳哲幫許三多參詳了下,覺得不錯。許三多也誠誠懇懇地向管事道:“張先生,真的很謝謝龍華孤兒院願意給我提供這個機會。我一定會盡力而為,跟大夥兒好好學習,照顧好孩子們。”

“許小居士太客氣了。我聽王院長說過你們在溧陽救災的事兒,孩子們對你都特别親近,相信你自有你的獨到之處,可以更自信一些。”管事其實早看出了許三多心中顧慮,便如此溫和勸慰。

四人正說着話,卻聽集會的大教室中傳出孩子們唱歌的聲音。

“是贊美詩?”吳哲在外留學過幾年,聽到熟悉的歌聲有些驚訝,“龍華孤兒院的主要創辦者不是佛教徒麼?為何這裡會教授基督教的贊美詩?”

“吳先生有所不知,咱們這孤兒院在創辦之初也是舉步維艱,要在寸土寸金、各方勢力盤踞的上海開辟出這麼一塊地方作為福利院,實屬不易。”管事向三人解釋道,“王一亭院長為了孩子們,努力争取各方支持,也獲得了這些西方傳教組織的大力資助。為表感謝,按照基督教會的要求,這裡每天早晚舉行祈禱禮拜,逢星期日做大禮拜,并邀請上海的教會牧師來院講解《聖經》,唱贊美詩,做祈禱,他們會選取工讀雙優的院生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并給予進一步的資助幫他們讀書深造,這對孩子們來說,是十分難得的機會。”說着,管事笑道,“王院長說了,雖然他是佛教徒并且是孤兒院院長,但他并不強迫在這裡生活的人必須信仰佛教,他願意讓孩子們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和百花齊放的知識思想,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路。而且隻要能幫到孩子們,不論是佛教、基督教,都是好的。”

“哦,這個我知道。”成才打了個響指,“我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與王老先生也認識,她曾說最贊賞的,莫過于王老先生對于其他宗教的态度,提倡‘教義雖異,救世則一’。”

“是的,所以我們孤兒院一直遵循王院長的指示,在這項大前提下,努力做到融通諧和,兼容并包。”管事點頭笑道,“咱們孤兒院不僅僅是供孩子們生活,在西方傳教士的幫助下,還設立了六年制文化課,每天上午上課四小時,下午則進工場學藝三小時,以幫助孩子們學得一技之長,以備成年後離開這裡也能自力謀生。”

聽着管事介紹,看着四周的場景,龍華孤兒院在許三多心中逐漸從簡單的五個字變得有了豐滿的形象。對這裡了解得愈多,許三多愈發佩服王一亭先生創辦這間孤兒院的思想和辦學方針,心裡不禁為在這裡工作又多加了一分肯定。

參觀完後,拜别張管事,三人開車往回走,一路上說說笑笑,心裡都輕松了不少。

“怎麼樣,這下可踏實了吧?”成才從後視鏡裡沖許三多擠擠眼,“我這兄弟管用吧?小時候我要闖了禍都找他出主意,準沒錯,嘿嘿。”

許三多抿着嘴笑,吳哲笑罵:“專心開你的車吧你,得瑟個什麼勁兒啊。”

“我是為三多感到高興啊。”成才哼了兩聲,“親眼看了這龍華孤兒院,我也能放心把我這小兄弟放到那兒工作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