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瓊聞言偏頭看了看紀銜玉,他似乎并沒有被這話打動。
趙瓊給出自己的條件:“我名下确有些許産業,能為這寨中百姓找到靠譜的營生。但是我想讓我的兄弟們住進這寨中,并且日後大概會将這兒作為一個存放或者轉運的貨點。”
霞光見她同意,眼角染上喜悅:“自然可以,那就與夫人一言為定。”
紀銜玉和趙瓊與她在空中碰杯,以茶代酒敲定此事。
回去的途中,為了掩人耳目,趙瓊和紀銜玉分路而行。趙瓊特意換回出府時的裙裝,乘坐馬車回到侯府。
紀銜玉先她一步到家,正在屋中交代紀風:“既然不是白雲寨做的,再去查是誰把顧仝的兒子送回了府中。”
“此事疑點重重……”他的話說到一半,就見趙瓊抱着一摞書冊進門,身後跟着幾個小厮也諸如此狀,她從白雲寨帶回來一批劉複涼的藏書。
趙瓊把書放在桌子上,拍拍手,對着李媽媽吩咐道:“去把明姝和明德叫來。”
又對着寶珠說道:“帶人去找張掌櫃。”
交代完後,她随手撿起上面的一冊翻看,是本治理水患的案例集,上面還用朱筆批注着劉複涼的看法。
字迹工整,引經據典,段段都是獨特的見解。讀了幾篇後,她輕聲感歎:“這劉複涼若不是身子不好,想來日後也是一代枭雄。”
原本她隻是随口感歎,沒想到不冷不熱的聲音突兀地響起:“可惜他身子不好。”
趙瓊投向他一個探究的目光。
紀風在一旁驚訝地乍擡起頭,侯爺這話怎麼聽上去有點酸呢。
一個小厮穿過前廳,彎着腰向趙瓊通報道:“夫人,有個壯漢在門口說有事來找夫人和候爺。”
趙瓊馬上反應過來應是淩大,于是讓小厮将他迎進門。
淩大進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磕了個頭,語氣悲傷:“夫人,霞光姑娘随先主去了。”
趙瓊聞言心生觸動,後又覺得按照她的性子倒也合理,道:“可惜了,一會兒我給你些銀錢,你将她厚葬了吧。”
“以後你和你弟弟就在我手下做事如何?”
趙瓊本來是想讓他去軍營中的,但一想到讓他為現在的朝廷賣命,便覺不妥,于是想着讓他跟着胡三做事。
淩大抱拳行禮答道:“霞光姑娘去世之前已經将事情交代好了,我等以後定當追随夫人。”
淩大走後,紀明德和紀明姝一前一後來了院中。兩人一進屋便見到地上堆了許多書,不禁問道:“嫂嫂這是在做什麼?”
“快來,我今日得了許多書,你們不是喜歡麼,撿幾本去看。剩下的我放在書房中。”
紀明德一向熱衷于此,見到書就兩眼放光,不客氣地上前來挑了幾本後愛不釋手,一時有感而發:“要是悟光在這兒一定非常高興!”
“悟光是誰?”
“是我的一個知己,名為蘇悟光。從中州進京來趕考的。他家境一般,大多時候隻能租書抄寫,我見他人品上乘,平日裡也願意把書借給他。”
趙瓊因他的話想起了林清山,他是自己親眼所見寒窗苦讀多年才考得了功名,實屬不易。心中不免對那蘇悟光多了幾分同情,說道:“那你可以将這些書挑一些借給他。”
紀明德掩飾不住喜悅之情:“我替悟光多謝嫂嫂!”
紀明姝從中挑了一些看上去有趣的遊記之類的雜書後,兄妹二人結伴而去。
趙瓊閑來無事,看着有這麼多書,漫不經心地向紀銜玉問道:“夫君,如今官員中是科舉取仕的人多,還是門蔭入仕的人多?”
“差不多七成門蔭之仕,三成科舉錄取。”
趙瓊點點頭,思索了一番:“科舉取的人比過去幾年增多了。”
話說出口她自己就愣住了,心中有些懊悔,大戶人家十分忌諱女子讨論政治,她偏頭看向紀銜玉。
對面的男人拎起茶壺,為兩人分别斟滿:“相比過去的确有所增加,但是還不夠。”
趙瓊沒料到他非但沒有責怪,還認真地和自己讨論,也就順着話說了下去:“我聽聞如今朝廷上為此分成兩派?”
“沒錯,士族以崔相為首支持門蔭入仕。庶族以蔺相為首,支持科舉取仕。”
趙瓊輕笑。還真是符合各自利益,崔家乃世家望族,根基甚深,若真擴大了科舉取仕名額,恐怕将極影響崔氏一族的子孫入仕,削弱崔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
那蔺相三十六歲時中了狀元,自此平步青雲,如今門中也有不少弟子,自然希望擴張庶族影響力與之抗衡。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罷了。
趙瓊看着眼前的紀銜玉,一個想法油然而生:“侯爺支持士族還是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