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瓊将手中的産業不少都折現了出去,林外祖和“風聲”散落在各地的手下這時都發揮了作用,輾轉多地收購糧食運往幽州。
趙瓊眼睜睜看着各地的糧食瘋了一樣的上漲,無奈隻得又賣出一半的産業。她下令,命運糧的隊伍在城中經過再運往城東的糧倉,并且派重兵把守。
百姓們親眼見到一車一車的糧食往城中運,這才稍稍放下心來,鬧事的也因此也漸漸平息。
傅雲野就站在糧庫門口,親眼見證這原本空蕩的糧倉被米面填的滿滿登登的,頓時眉開眼笑。
他帶着笑容,快步前往林府中去見趙瓊,笑道:“這下城中之人過冬肯定是沒問題了。”
趙瓊這才微微松了一口氣,随後又說道:“幽州根本的問題是自産的糧食不夠,變賣産業收購糧食這種事隻能管得了一時,卻不是長遠之計。”
趙瓊說的理由傅雲野何嘗不知,隻是幽州的百姓以前以打獵為生,目前已經開發的土地數量較少,而且一年隻能收一季,産量也不高。
這麼多年來,一向如此。
趙瓊正思考之餘,隻見紀銜玉從外面進了屋。她驚訝道:“咦,今日怎麼回來的這麼早?”
紀銜玉在她身旁坐下:“去了一趟城外流民的避難所。眼下流民數量激增,城外的那一處已經住不下了。”
流民?
紀銜玉的聲音還在繼續:“我明日便派軍中之人去城外進行修建,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繼續擴建。”
“總這麼做也不是辦法,總要想個長久安置流民的方式。”傅雲野眼神擔憂看了看眼前的兩人。
對于現在的幽州來說,大量的湧入流民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換個角度想,這難道不是流入了大量的勞動力嗎?因此,趙瓊提出建議:“幽州地廣人稀,不如我們将流民遷往周邊地區如何?”
“讓流民去周邊開墾土地,并且把土地的使用權給他們。有了土地,百姓們也就不用再四處流亡,便能在幽州重新定居了。”
傅雲野聲音中摻雜着激動:“是個好辦法!流民數量那麼多,想必入冬之前必能開拓出不少的土地。”
紀銜玉也跟着點頭:“是個可行的方法。若能在今年冬天之前開墾出足夠的土地,明年幽州的糧食便可以自給自足了。”
眼見着流民的事情有了解決之法,趙瓊立馬叫人傳旨下去。
自從上次百姓們親眼看着糧食不斷往城中運,對趙瓊和紀銜玉的信任更上一層樓。這旨意剛頒布出,立馬被張貼在城中的各個告示處。不少路過的百姓紛紛圍上前來,想看看這有新推出了什麼政策。
“這寫的什麼啊?”
“不知道啊,我也不認字啊。”
“吳老二,你認字,趕緊來看看。”
一群人将一個黃褐色的麻衣青年推到告示前面。從前幽州的學堂稀少,識字的人自然也不多。吳老二是第一批進入趙瓊修建的學堂的,目前已經在學堂上了幾個月了,日常文字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但讀起告示上文绉绉的官話來,還是略有些吃力。
他費力看了半天,周圍的人見他遲遲不說話,不免有些着急:“我說吳老二,你到底認不認識啊,快說啊。”
吳老二面上一紅:“着什麼急,你們行自己來。”
幾個人擡起手,揮了揮衣袖:“害,我們這不是都不行嗎。”
吳老二看了兩遍,終于是講這篇告示磕磕巴巴理解的差不多了,轉過身對着大家道:“是侯爺和夫人決定,讓流民入城。”
一個漢子臉上露出不滿的神情,“啊,讓他們進來幹什麼?這不是找事兒嗎?”
圍在一起的百姓頓時議論四起。城中突然流入大批逃難的人,百姓們難免會擔憂這群人的安全性如何。畢竟誰能保證他們不是雞鳴狗盜之輩又或為了錢财做出殺人放火之事。
“各位稍安勿躁,侯爺和婦人的意思是放一部分流民進來修建城内房屋等做工,其餘的全部遷到周邊去開墾土地。”
“開地啊,我看這個可以。”
“開了地,來年開春種上,秋天就能收糧了。”
談到收糧,不少百姓咧開了嘴角。
幽州城地廣人稀,其實周邊不少閑置的荒地都有待開發。但沒辦法,他們家家戶戶就那麼點兒人,能開拓的地就那麼多。而且幽州百姓祖上流傳下來的是打獵的手藝,騎射圍獵絕對一把好手,但種地這塊兒實在稱不上擅長。
若是這群中原來的流民能把荒地開發了,那絕對是一大好事兒啊。
——
趙瓊同樣帶着旨意親自去了流民營。
她下了馬車,放眼望去,眼前依舊是排的長長的施粥隊伍。或許是現在已經能果腹的原因,許多原本毫無生機的流民現在眼中增加了不少生氣。
幾個婦人正端着空碗等待,不經意回頭的時候正好看見了趙瓊,眼中浮上驚喜的神色。
幾人當即就跪了下來,聲音激動:“草民多謝夫人的救命之恩。”
她們都聽說了,夫人為了救他們,不惜把家中的産業都變賣了,這才換來了過冬的糧食。她們是真的不知道除了磕頭,還有什麼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一個頭發和胡子全部都花白的老人撐着瘦弱的身軀,眼中閃爍着淚花,聲音嘶啞着對趙瓊說道:“要不是夫人您,我們恐怕早就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