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有些“碰瓷”《勇者鬥惡龍》的味道。是一款“以搞笑為主,以BUG為友”的冒險解謎遊戲。對玩家來說,BUG可是個天大的敵人。各位朋友的遊戲之路上肯定也有過“中招”經曆。輕則畫面失常體驗打折,重則系統崩潰強制重啟,五花八門的BUG怎麼看都不像善茬兒。滿天飛的“Bug”設置好語言後,的冒險世界便向我們緩緩打開才怪!遊戲開場就蹦出了一個藍屏警告,堪稱“開幕雷擊”。有那麼一瞬間,我懷疑自己的電腦是不是壞了所幸這樣的狀況沒持續太久,很快一位人物就接入了遊戲窗口。他自稱是的「開發者」,并将藍屏解釋為“一時之挫折”,随後與屏幕前的我侃侃而談。我逐漸了解到,正是這名「開發者」的作品。他自認為這款遊戲完美無缺,還希望屏幕對面的玩家能好好誇贊一番,順便記錄一下遊戲中的BUG以供改進。直覺告訴我,這位「開發者」的自吹自擂不太可信。你覺得我會相信嗎?果然,遊戲在開始界面又“露餡”了:閃爍不穩的畫面;錯誤彈出的窗口,還有時不時蹦出的詭異破音我大概明白“以BUG為特色”是什麼意思了。随着流程推進,我能發現的遊戲BUG越來越多,而且種類繁多。不過這些“BUG”并非真正的程序錯誤,它們都是遊戲内容的一部分,不會導緻你的主機突然崩潰,也不會破壞你的體驗。事實上,找BUG可是這款遊戲的重要樂趣之一。遊戲中配有專門的BUG清單,隻要你找出了相應BUG,這些錯誤之處就會分類記載在清單上。的流程不長,但埋藏其中的BUG可一點都不少。要想全部找出來,還真得花些功夫。遊戲中的BUG清單所以,盡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吧。迄今為止你所遭遇的各種BUG,包括但不限于貼圖錯誤、“穿牆秘籍”、觸發調試界面等等,都能在中找到。甚至這款遊戲的流程都要靠BUG推動。不要用任何常規的思維去遊玩,怎麼搞怪怎麼來!玩梗大王名為“完美無缺的遊戲”,實為“幫開發者找BUG”,的内容大體便是如此。但坦白來說,單純找BUG還是挺無聊的。這不是QA人員該幹的事嗎?作為一名玩家,我憑什麼要淌這趟渾水?幸好的「開發者」還在遊戲流程中加入了不少“調味劑”,那就是對經典作品的緻敬和各種彩蛋。瞅瞅下面這幅官方動圖吧,你能從中發現多少遊戲的影子?動圖封面當然,的彩蛋數量遠不止這些。這遊戲從頭到尾都有一種奇妙的“既視感”。戰鬥界面讓我聯想到《勇者鬥惡龍》隔壁的某個經典RPG系列,某處的鬼屋又透露着一絲恐怖洋館的氣氛。沒錯,裡面還有幾隻四處漫遊的喪屍。請放心,它們不會對你“回眸一笑”,它們可不咬人。雖然屏幕中與我們交流的「開發者」怎麼看都不太靠譜,但我相信他是“懂行”的。他能在自己的遊戲裡塞入那麼多令人會心一笑的彩蛋,既能讓玩家多一份樂趣,也表示他是個熱愛遊戲的人。中處處有緻敬,但這遊戲還是有自己的主線故事。玩家扮演的勇者「tERRORbane」要打敗大魔王「髒德」,解救女神「艾瑞爾」。途中玩家會與各種夥伴相遇,共同拯救遊戲世界。主角的夥伴之一「萊斯特」要說這是一個經典的王道故事,似乎也沒啥問題,但的展開方式怎麼想都不正經。前一幕我還在風景優美的中世紀小鎮,後一幕我就踏入了廢土風格現代世界。說好的打敗魔王呢?說好的拯救王國呢?先給我整了一出不知所雲的“穿越劇”?好吧,想想那層出不窮的“BUG”,奇幻的劇本倒也變得可以接受了。另外埋汰「開發者」的可不單單是屏幕前的我,就連遊戲中的NPC也會對自己的“上帝”感到不耐煩。因為「開發者」的代碼水平不過關,這群NPC和玩家一起經曆了“穿越”,一些角色的造型還發生了些許變化。當你走近某個“穿越”後的NPC,詢問它為何換了一副模樣時,他也會一臉懵逼的看着你:我隻是個賣花的,我不喜歡這個莫西幹頭!但在其它方面,這群形象滑稽的NPC算得上盡職盡責。他們明白自己是這款遊戲的角色,也願意幫助玩家,也就是屏幕前的你我順利通關遊戲。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遊戲程序沒有被新一輪的BUG吞沒。真有你的,「開發者」!對于任何一款遊戲,它的開發者都是“造物主”一般的存在。這群人可以決定劇情的走向、具體機制和角色們的生死。不過我已經提到,的「開發者」可不是位合格的“造物主”,他的遊戲世界看起來可是“一塌糊塗”。更好笑的是,這位「開發者」的編程技術差勁,還死要面子。當玩家發現某些嚴重的BUG時,「開發者」就會強制介入,完善參數時不忘對玩家抱怨兩句。這災難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嘛可面對數量繁多的BUG,單單修改幾個參數可不頂用啊。所以實際遊玩時,經常會出現以下情況:「開發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将流程拉回正軌,但這遊戲的技術底子實在太差,不一會兒又被玩家“打崩”了。于是「開發者」隻能拆東牆補西牆,祈禱下一回崩潰晚點出現。當然,以上描述并不是針對的批評。相反,的整場冒險可謂“玩家找BUG”與“「開發者」修BUG”的循環。現實中的制作人其實在借由「開發者」的口吻與我們互動,這就是所謂的Meta要素。如果你先前遊玩過《史丹利的寓言》《艾希》等作品,你會瞬間明白我說的“Meta”是什麼意思。作為的“造物主”,「開發者」這位人物就是一個超出遊戲本體範圍的内容因素。玩家還能當一回「遊戲開發者」他有時會向玩家發号施令;有時被玩家氣得捶胸頓足;有時又願意和玩家達成和解。在本體之外,與「開發者」的“鬥智鬥勇”也是遊戲内容的一部分。“打破第四面牆”的奇妙效應下,現實制作人的一些想法也會在「開發者」的台詞中娓娓道來。因此,在我通關後,我發覺這位與我對話的「開發者」還是蠻可愛的。盡管他看上去驕傲自大,又常常弄巧成拙,但他打心眼裡希望玩家體驗到好遊戲。他雖不願承認遊戲的各種毛病,但他也不會刁難玩家,必要時還會為玩家解鎖各種絕技,包括修改代碼這樣的“降維打擊”。雖然這名「開發者」也隻是遊戲世界中的NPC,但在我通關遊戲後,我還是想真誠地祝福他。如果他的編程技術再提高一些,準備時間再充分一點,他肯定能創作出一款超棒的遊戲。結語是一款以創意見長的獨立作品。遊戲體量不大,卻能處處體現對經典作品的緻敬,還有遊戲人的自嘲精神。一般而言,文末結語通常是堆砌詞藻,升華情感的部分,但這樣的模闆沒必要套用到本文上。在我看來,無非是用一段诙諧的故事,傾訴着一個淺顯的道理:好遊戲不易,且玩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