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裡的藥羹苦得厲害,鹹豐帝喝了一口便咳嗽不止。
劉譽本來在一旁候着,見鹹豐帝臉色不對,便差人去丹房取雷引丹,鹹豐帝等了半天,卻發現宮人空手而歸。
鹹豐帝捂着帕子,隻覺得湯藥堵在喉嚨裡,咽下去也是費勁,一時心中苦澀,兩行清淚忍不住順着眼角落下,落在金碗中。
宮人惶恐,齊刷刷地跪作一團,鹹豐帝才知道之前煉的丹藥早已見底。
劉譽不敢有閃失,生怕鹹豐帝當衆再犯癔症,忙趕緊奉上鼻壺。鹹豐帝隻着裡衣躺在塌上,不一會兒房中便煙霧缭繞。
鹹豐帝神情恍惚,憶起往昔:“當年仙師下凡,告誡我若想日後得道,就得日日服用雷引丹,還得親自去尋雷引丹的八味藥引,可惜宮中百味奇珍,唯少了一株西北獨有的神草。”
劉譽替鹹豐帝揩淚:“仙師所言,神草好得,誠意難尋。”
鹹豐帝神情渙散:“我性本散漫,過了大半輩的逍遙日子,若非當年先皇少子,皇位也不該傳到我的手裡,本以為太後薨逝,我便再無一人之下,可如今我明明已過知天命的年歲,雖說是萬人之上,但還囿于這深宮中,不得自在。”
劉譽抹淚:“誰不知萬歲爺宵衣旰食,可凡人知天命是天數,聖上是萬歲爺,哪有知天命這一說法?”
鹹豐帝搖頭:“我早已認命,若非永城那二百萬銅礦不知所蹤,我已讓位給太子。”
提及銅礦,劉譽難免心慌,趕忙道:“聖上放心,二百萬銅礦不是小數目,想運走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我已派人尋查過了,暗室并無被人打開的痕迹。”
鹹豐帝盯着劉譽,咳嗽起來,“我就交代你做這一件事你都做不好,既你已立下誓,那秋狩之後我便要看到這兩百萬銅礦!”
劉譽忙不疊跪在地上,磕頭:“奴才遵命!”
鹹豐帝歎了口氣:“此生我唯一放不下的便是太子,太子心慈手軟,幼時又曾被黎敬天教導練武,将祖輩的江山交予他,我放心不下。我真怕等日後他繼承大統了定會念着往日的恩情将黎奕放回疆北,黎敬天幾次借病探我的口風,不就是想讓黎奕回疆北接替他的衣缽?放虎容易養虎難,黎家父子兵權在握,遲早是個禍患。”
“依着老奴看,大元隻需要一個戰神,既然黎奕不肯成婚留下質子,那不如……”見鹹豐帝看着自己,劉譽跪在地上又道,“聖上何不趁秋狩之機,替太子好好探一探各方的誠意?”
見鹹豐帝若有所思,劉譽連滾帶爬,跪到榻前替鹹豐帝捶腿:“聖上若說秋狩,定會遭衆官反對,可如今孟林正陷苦戰,若聖上言說體恤軍心,能領太子親自禦兵出征鼓舞士氣,那百官便再無反對之名,既能震懾四方,展我大國之威,也能替太子拔賢。”
劉譽故意壓着嗓子,顯得聲音格外尖細刺耳,他道:“不如将秋狩全權交予太子操辦,依奴才看,此次秋狩是個好時機。”
屋外宮人扯着嗓子叫道:“承宣布政使司蔣春秋到。”
鹹豐帝一進議政宮,蔣春秋便遞了紮子,鹹豐帝靠在夔龍紋座上,聽着蔣春秋站在正中口若懸河。
蔣春秋剛上任承宣布政使司,掌内外章疏敷奏封駁和官員考核。新官上任三把火,朝堂之上人人噤若寒蟬。
鹹豐帝坐在夔龍紋座上阖目養神,心裡總覺得憋得慌,當年太後還在時若他不想議事,幾句話就能将人打發去太後那邊,少說也能換幾日的清淨和自由,如今隻要臣子找他,哪怕呈的是斷爛朝報,他也得從塌上爬起來,若下面的人有急事,深更半夜也得被人叫起,那日他不過是煉丹時貪睡誤了幾個時辰,丹爐房門的就被孫永樂踹開,一群人呼天喊地地喊“聖上”,吓得他顯些以為自己已經歸天了。
想來孫太後也不比他大幾歲,當年先皇娶她一是為了籠絡武将,二是看中她的治世之才,隻可惜是人就會貪戀權勢,誰也不例外。
眼看蔣春秋洋洋灑灑講得差不多了,鹹豐帝剛想罷朝就聽孫永樂聲音铿锵,往前一步:“臣!有一事要奏!”
鹹豐帝的耐性已經到了極限,他吃慣了雷引丹,每日若不服用總覺得神渾氣濁。
孫永樂還沒開口鹹豐帝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他要去西北秋獵之事早已知會衆人,近幾日衆臣來來去去無非是苦口婆心的勸誡,一則孝期未過,二則羌渠近日屢次進敵将軍冢,執金吾使催軍饷的章折都快淹了中書省。字裡行間裡裡外外都在責怪他毫無自覺,不僅大興土木建道立觀,還要秋獵,生怕他不知财政早已兜底。
明明是一國之君,卻做得比誰都窩囊。
鹹豐帝神情陰鸷地看着底下的百官,這些朝臣,誰不是各懷鬼胎,生怕他這個皇位做得舒服?本以為親手提拔的孫永樂會站在自己這邊,沒想到孫永樂幾次三番面谏,措詞冷冽,在諸臣面前毫不顧忌他的臉面。
宮人送來的鼻壺被鹹豐帝猛地砸在了孫永樂的臉上,孫永樂跪在殿中,頂着一頭血一聲不吭地磕了三個響頭。
一場朝會鬧得雞犬不甯。
孫永樂在地方州縣蟄伏數十年,本以為這樣的人進京後會更知曉曲意逢迎,沒想到對方性格極犟,無論是何樣的示好都拒之門外。孫永樂的根基淺,孫相又不予打點,衆人本就眼紅,如今上朝後衆人也更願意應和其餘二司。
見孫永樂形容狼藉,齊墨本想越過衆人去尋對方,沒想到齊知遠立在雲龍階石之外,遙遙地喊了聲“父親”。
二人步行到宮外,隻見宮外連過了幾輛馬車,齊知遠見齊墨心中煩悶,于是主動問道:“父親為何愁眉不展,可是朝堂上發生了何事?”
齊墨長歎一口氣:“聖上中秋要西北巡狩,朝中同僚皆認為此事不可,可聖上心意已決,見此法不通,又要禦駕出征,都指揮使司好心規勸,卻被劉黨說成玩忽職守。孫永樂本是文官,掌都司軍事已是焦頭爛額,如今疆北天狼王虎視眈眈,西邊羌渠屢犯邊境,孟林的軍早就陷入了苦戰,劉黨的人怎敢……!哎!”
齊墨又道:“聖上此行浩大,邀列百官,擺明了是想放情縱樂一番,卻未曾想過國庫空虛,哪支撐得起這類消耗?!”
途徑的馬車停下,裡面傳出一陣歡笑聲,原是許昭儀掀開轎簾,與經過的熟人問安。
“真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因此女喜暖怕冷,烏政管就撥了六百斤煤炭去長津!”齊墨冷嘲熱諷,“前兩年還有人說皇帝寡欲,不近女色,誰能想到如今是這個模樣!自己還沒出發,就将女人先送去行宮了!”
齊知遠寬慰道:“聖上一向一意孤行,決斷的事情無人能阻攔。秋狩嚴苦,沿途環境惡劣,聖上定不會在路上耽擱,可以讓人傳信給黎、孟兩位将軍,讓他們在此期間嚴守境地。”
“怎麼無法阻攔?!若蔣春秋與爾等一同勸阻,聖上礙于三司情面此事也有轉圜餘地,偏偏這個蔣春秋……!”齊墨甩袖:“好在如今秋狩的線路還未定下,隻知可能會經過将軍冢,我隻是擔憂,此次羌渠繞過西南的孫昭,直搗孟林守衛的将軍冢,是不是有什麼别的意圖。聖上如今重文輕武,世家子弟隻知宴樂簪花,前日聖上發帖邀兵,朝廷内外一片寂靜無聲,都說自家子弟吃不了軍營中的苦!”
将軍冢鬥折蛇行,橫亘在蘇木國土正中,蘇木年年上供稀土給大元作火藥與原材,國王更是以附屬國卑稱,自稱藩王,孫太後在時也與蘇木立下“木元之盟”,誓保蘇木百年安甯。
這次羌渠出兵有的放矢,倒像是有備而來。
齊知遠突然想到黎奕,那人幼時便在軍中曆練,吃得又是怎樣的辛苦。
齊知遠回神:“父親也要同百官一起去忠州嗎?”
“不提朝中那些一丘之貉。中秋将至,你差人将府中好好拾掇拾掇,讓啞婆做一桌好菜,你我二人有些日子沒好好坐下吃頓飯了。”二人少叙家常,齊墨忍不了絮叨些,“部中舊案堆砌,諸事繁多,我可能無暇顧及你,但聽說近來禦史台事少,你若無事可看下送來的男子畫像,若有合眼的,就告知傅母。”
齊知遠神色複雜:“整個徽京都知曉我是齊家獨子,父親怎麼将我嫁人?”
齊墨早有打算:“等你挑定了人選,我自有交代。屆時我送你二人離開徽京,日後你不必再回來。”
所謂的交代無非是病逝,讓“齊知遠”這個人徹底消失。
齊知遠岔開話題:“昨日我差人送綠豆湯來,父親可曾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