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賽的事很快在花燈會上不胫而走,被人群沖散的祝英台很快按照過路人指向找到那隻花燈還有花燈的主人們。
祝英台沿路聽來的說法是穿碧青衣裳的公子拔得頭籌,還為新奇花燈取名。眼下一看,碧青公子倒在,花燈則是到了馬文才手裡。
面對妹妹稍顯暧昧的眼神,祝英甯故作鎮定,問道:“你們去哪裡了?我們一直都沒找到你們。”
梁山伯道:“原是要來的,但英台說想撈金魚。”
“撈金魚?”祝英甯一下子來了興趣,“在哪裡?”
要知道,他小時候可是最喜歡在集市裡撈金魚,雖然成果一般,金魚死得也快,但每次見到都要停下腳步試一試。
“就在那邊。”
祝英台剛指完,祝英甯就大步流星趕過去。
途中,祝英台問起那個花燈的事,祝英甯回說是猜燈謎的獎品。
“我知道,但你居然讓馬公子拿?有點太大膽了罷?”
祝英甯正在查看沿途的小攤,随口道:“那是他的東西,他拿着不是很正常嘛。”
“他的?不是你赢來的嗎?”
“嗯,送他了。”
祝英台拉近哥哥,小聲道:“你答六十多道題,最後把獎品給了馬文才?”
“有什麼問題嗎?”
“不,沒什麼,挺好的。”
說完,祝英台還扯了扯嘴角,視線不自覺往那個漂亮又精巧的方燈看去。
或許是因為人流都被燈謎賽吸引過去,這邊的人群少了些,祝英甯讓祝威付了錢,接過攤主遞來的竹網兜,就要下手。
祝英台忙喊道:“哥!袖子袖子!都快打濕了!”
祝英甯擡手随便挽了兩圈,開始忙活。
這兒的金魚跟後世沒太大差别,就是小點,居然還有魚苗。祝英甯撈了幾下,看一眼不遠處在計時的小沙漏,又重新開始戰鬥。
這種竹網兜比塑料的那種重點,撈久了容易手麻,祝英甯折騰半天,戰績還不錯,三條,雖然有一條剛離攤沒多久就死了。
祝威幫着處理好死魚,重新擰好竹筒,跟着主子們一道往下一站去。
“哥,你餓嗎?”祝英台鼻子動動,出聲問道。
祝英甯伸長脖子聽不遠處的攤主和顧客吵架,過了一會兒才回答,“你想吃什麼?”
祝英台指着前面一家賣碗糕的攤子,“去試試那個。”
碗糕一如其名,是一種将面糊倒入竹碗蒸熟的糕點。制作碗糕的材料相對簡單,雞蛋、面粉還有堅果碎,這家撒的是花生碎和瓜子仁。
祝英甯問馬文才兩人要不要,二人都搖頭,又問書童們,就馬興搖頭,于是一人買了一個,趁熱咬下一口。
碗糕口感偏韌,蛋香很重,加之堅果點綴,更加香脆。
“好吃!”兄妹倆異口同聲感歎。
馬文才和梁山伯對望一眼,微微一笑。
祝英甯邊吃,還在聽人家吵架,用的是當地方言,他隻能半聽半猜,大緻是顧客認為貨不對闆,攤主認為離攤之後就不接受退換。
就這樣來回吵,後來像是有人來調解,調解到最後,退了一半的錢。
“你在做什麼?”馬文才終于耐不住好奇問道。
祝英甯說了自己聽到的事,祝英台瞪大眼,說完全不知情,遺憾自己居然錯過這麼大的熱鬧。
“這種熱鬧總會有的,就是太費脖子和耳朵。萬一對方說的是方言,還費腦子。”祝英甯總結。
祝英台道:“那我不愛聽,沒意思。”
就在這時,一人橫沖直撞,撞到祝英台肩膀,她正要發難,就聽身後傳來抓小偷的喊叫。
祝英甯來回探看,就近抓了邊上水果攤挑貨用的扁擔丢過去,把那人砸了個踉跄。他們一行人趕過去時,那人居然抽出匕首就要刺向祝英甯。
祝英甯離他很近,幾乎是無路可逃,且由于恐懼,他不光大腦一片空白,連四肢都僵在原地。
千鈞一發之際,馬文才出手截斷,卻因此被對方劃了一道口子,但他沒太關注,兩三下将人打翻在地。
祝英台下意識提了下褲子,踢了那人一腳,負責花燈會保衛工作的官差很快到來,搜出他身上的錢袋,竟有五六個,看得圍觀群衆忙檢查自身。
那大喊抓小偷的失主氣喘籲籲地趕來,是一位老太太,在祝英甯交還錢袋時,她老淚縱橫,就要給祝英甯他們跪下,祝家兄妹忙伸手扶住。
“這可是我家老頭子的救命錢!阿彌陀佛,佛祖保佑,謝謝各位活菩薩。”
祝英甯直搖頭,“阿婆,您接下來可得好好收着,莫要再被人盜了去。”
老太太擦眼淚,把錢袋收回懷裡,應道:“好好好,老婆子會的。”
“娘!”
一個壯漢跌跌撞撞地跑過來,見此情狀,急切開口,“出什麼事了?”
老太太把事情說了,那壯漢抓住祝英甯的手連連道謝,謝過之後,母子又朝他們鞠了一躬,相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