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溪當然不能說是電視劇,就算現實,難道不是這樣嗎?真尴尬。
“哦,先不說這個,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佟氏一族,佟谷裡的故事,上次被打斷了,這個大商家,好像望之彌高的樣子,你再講講,我感興趣的好呢。”
知道她是轉移話題,裴東錦也不揭穿。
“于己有利而無利于人者,小商也;于己有利于人亦有利,大商也;于己無利者,非商也;損人之利以利己者,奸商也。”
“這個佟氏一族,就是大商?”
“嗯,先太子極得民心,最早就是和佟太子妃訂婚後的西南一次天災,當時剛剛和漠盟大戰結束,國庫空虛,哪裡有銀錢赈災,佟家舉全族之力,帶頭兒捐銀百萬兩,帶動其他商家也捐糧捐物,救助了西南夷族近百萬人。”
“但是後來為什麼,西南還是和大周爆發了戰亂?”
裴東錦有些自己都沒有查究到的不自在,沒有想到她不但記得,還能和大災聯系起來,也就有興趣和她細講。
“哎,正因為災厄已過,西南夷族首領把大部分救災糧運往漠盟,他們兩面夾擊,重創大周軍,也因此丢了西北3座郡望。”
“哦,所以太子被诟病,沒有功反而有過?被彈劾了?”
“你這麼敏銳,要說沒有人指點過,說出去,都沒有人信。”
柴溪眨眨眼,這話是石昭分析過的,隻不過沒有和之前的捐錢捐糧聯系起來,裴東錦一說,她才想到的。
“可是,這隻是表象。”
柴溪又有被教導的感覺了,靠近他一些,細細聽着。
“實際是,有些官員早得到消息,提前囤積了不少糧食,想着利用救災大賺一筆,太子和佟家此舉,讓他們損失不小,有的甚至是有五六十萬兩之多。”
“發國難财?先帝知道嗎?他處置太子了?”
裴東錦當時還小,後來聽祖父提起,那沉痛---現在他也懂了,太子是與衆官争利,被公報私仇了,裴家何嘗不是與衆官争權,被害的如今下場呢。
“先帝雖睿智,卻敵不過仕宦大族攻擊,禁足太子,把佟家商路刮分,以平衡朝堂。”
柴溪也跟着歎氣。
“還是以戰争了事?戰中又有人發了财,得了官,大約就是結局。太子不該娶佟氏女呀。”
“作為先太子妃的娘家,佟氏一族,确實是最好的選擇,沒有權勢,卻富可敵國,可是後來太子病疫,也顯現出了缺點,就是抵抗不了外部的洗劫,讓這個家族,幾乎覆滅。”
裴家也一樣,大伯後繼無力,自己---都怪他懶散自私。
“現在先太子妃呢?家族覆滅是被她牽累,她有所動作嗎?”
一連串的問,裴東錦真的有為人師的自覺了,好學的孩子,誰都喜歡,柴溪尤其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