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創作
這天晚上,娜娜獨自一人點着燭火香薰,在工作台上細緻的描摹線稿。
最近經曆了不少事情,讓她對于東西歐的曆史和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
她最初隻從課本上了解到,是因為文藝複興和工業革命,西歐才會在短短的幾百年間崛起,所以才會有近代史中喪權辱國的種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但是最近,娜娜發現,歐洲并不是鐵闆一塊的歐洲。
它很細碎,雖然都自稱自己是源自古希臘古羅馬,但是在多個世紀以來,戰火的陰霾一直籠罩在這個大陸的上空,從來沒有真正遠離過。
它們實際上可以細分為拉丁語系跟斯拉夫語系兩大陣營,其中因為東西羅馬帝國的分立以及宗教的分立。
羅馬教廷掌管的天主教神權高于世俗君王,而東正教廷的大主教則屈服于世俗權力之下,即便在今時今日,這種影響依舊清晰可見。
"要不然,創作一系列像《格爾尼卡》那樣的畫作?"娜娜看着桌上的藝術史課本,正好停在畢加索的介紹頁。
"或許可以考慮拉一條時間線,然後是一條時間道路的感覺。"娜娜拿着鉛筆喃喃自語道。
"人物還不能太生硬,要符合兒童插畫的審美。"
"大概可以貼些材質在衣服上。"
嗯,思索了一會,娜娜基本定下了畫面的基調。
娜娜此刻也很矛盾,她想創作一組有反戰意義的畫作。大概是因為去維也納接觸了二戰的曆史痕迹,大概是因為阿爾豐斯·慕夏的死帶給了她沖擊,又或許是冥冥之中她感受到了此時的歐洲大地并不平靜,新的風暴正在不知名的角落裡醞釀……
《格爾尼卡》的誕生是因為西班牙内戰。
很少有人知道,在德軍正式侵略波蘭,吞并奧地利之前,曾經夥同意大利派出空軍轟炸機肆無忌憚的轟炸西班牙的城市。
當時畢加索前往格爾尼卡小鎮親眼目睹了戰争給人們帶來的悲痛,所以他回家後放棄了原本的創作,轉而使用六周時間創作了這幅控訴法西斯惡行的畫作。
如果隻是畫虛無的童話故事,大團圓合家歡,那麼對于她來說創作便毫無意義。
娜娜覺得畫家應該要有曆史使命,創作出來的東西既要來源于現實,又應該要高于現實。
想到這裡,她筆下逐漸展露出一組群像,略帶抽象意義的筆觸,有着兒插的審美,卻很包羅萬象,包含了不同的種族和膚色,有曆史上的過去也有科技發達的現在。
五張插圖都有一條路,走在這條路上,主人公的面目模糊,它穿梭在各個時期的曆史和人物當中,其中第二張和第三張的開頁分别展現了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殘影,到了第四頁是上個世紀兩極對峙的隐喻,最後一張則是有一角陰霾的現在……
河風将窗簾吹得如蝶舞翩跹,不遠處的聖母圓頂大教堂如同一位沉默的老友,與屋内沉浸創作的小畫家無聲的相伴。
夜涼如水,涼風有信,又是一個靜谧無聲的深夜。
*
進入六月份以後,雪城幾乎每天都是藍天白雲,天氣晴朗很是舒适。
周三的階梯教室上,老教授正戴着老花鏡,對着幻燈片講解文藝複興的偉大建築雕塑師Filippo Brunelleschi(菲利普·布魯内萊斯基)。
[娜娜,你周末有空嗎?]娜娜忽然收到露娜的信息。
[怎麼了?]娜娜茫然應道。
[沒什麼,就是下個月不是考試月了嘛,我這學期藝術史要考文藝複興,想問你要不要一起去佛羅倫薩過周末。]露娜回複的很快,原來是想邀請娜娜一起去探訪古迹。
[周六出發還是周五下午去周天回?]娜娜問道。
[我周五下午兩點半後就沒課了。]露娜答道。
娜娜有些躊躇的看了看課表,如果周五出發,她的課是到四點多,那麼晚上八點左右可以到佛羅倫薩。
[可以的,那你應該會先到,我坐下午五點的車過去。]娜娜回複道,她又擡頭看了眼幻燈片上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切面圖。
老教授胡須斑白,但是講課很有激情,他正不斷的舉證,講述着當時布魯内萊斯基修建圓頂是多麼的冒險,他大膽複刻萬神殿(Pantheon)穹頂的做法是多麼的複古冒進。
下午的課程結束的很快,當綿長的鈴聲響起,老教授快速的關了投影儀,提起文件包離開。
娜娜也在桌上收起了紙筆和書本,緩緩離開教室。
在回家的路上,娜娜看着湛藍的天空,以及不遠處的白色山脈,阿爾卑斯山如同是專屬于雪城的烙印,無論你在城市的哪個角落擡起頭來,綿延不盡的白色山脈都會出現在你眼中。
[娜娜,晚上有空嗎?]是馬可的信息。
娜娜腳步一頓,她已經走到了聖卡洛廣場附近,快到家了。
[嗯,怎麼了?]娜娜拿起手機,敲字回複到。
[奶奶想邀請你來家裡吃飯。]他說。
娜娜小臉刷的一紅,難道是因為上次馬可住在她家,被奶奶發現了嗎?她腦子裡翻來覆去的想着各種情況,有些不自覺的慌亂和心虛。
怎麼辦,她心慌慌的不敢答應,但是又沒有合适的拒絕理由。
[我可能有作品需要完成,改天吧]娜娜稍微搪塞道。
[是嗎?]
[嗯。]
娜娜說完就把手機塞衣兜裡再不看一眼,快步走向河邊。
波河的潺潺流水總是那麼平靜,時不時有三五隻野鴨在洞橋下嬉戲。
步行在河道邊微風陣陣,很是靜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