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前路未蔔,你一定要萬分小心。
若真是有危險,我們打不過就先跑回去,找官府一同前來救人。”
李嗣瞻搖了搖頭。
“幕後之人透着古怪,我們來時也困難重重才找到這裡。
且不說官府前來,能否再找到此處。
就算找到了,如果幕後之人發覺異樣,提前逃走,反而會壞事。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還是盡力查探。
當然,自身的安危更為重要。
你要記住我跟你說的,有危險,就自己逃命,不必顧及我。”
這話李嗣瞻說過數次,她每次争辯都無果。
邬行香颔首道:
“我知道了。殿下,我們走吧。”
他們剛踏出兩步,沉悶聲音響起,石門在身後關閉了。
邬行香與李嗣瞻下意識回望了一眼,又轉過頭來,看向漆黑的眼前。
李嗣瞻靜默片刻,又開口道:
“能打開石門,算你運氣好。
或者,也算你厲害。”
邬行香開心道:“運氣,有時候也是一種實力。
但若無實力為基,運氣來了,也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莫得意。”
李嗣瞻說完此話,又覺得自己有些掃興,又道:
“得意之人,最易掉以輕心,落入危險。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澄心定氣,慮事周密。”
邬行香止住了笑意,硬擺出嚴肅的神色。
“殿下說的極是。
唯有澄心定氣,才能回歸本真,感知天地,洞察玄機。”
地下通道竟真的通往山中。
遠處似有火光閃爍,隐隐約約,看不真切。
若是繼續持火把前行,在夜裡太過顯眼,恐生變故。
此時月光萬頃,卻也勉強能辨前路。
邬行香與李嗣瞻棄了火把,在月色籠罩下,朝着遠處微光而去。
山路并不好走,兩人前行了良久。
眼看那若有若無的微光愈發清晰,待走近細瞧,他們才發覺,那是一盞盞高懸的紅燈籠。
兩人緩了步伐,見那些燈籠懸在那裡若血漬濺上夜幕。
有燈籠在,說明他們接近了目的地。
側耳聆聽後,确認四周無人,邬行香與李嗣瞻才又走近了幾步。
隻是燈籠後,漸漸顯出影影綽綽的人影。
猝然見到這幕,邬行香心頭一緊。
她以為是自己看錯,站定後穩了心神再望了過去。
燈下真的有一群人影,安靜地站在那裡。
李嗣瞻也止了步伐,見那些人影始終一動不動。
燈籠的光影投下來,跳躍閃爍。
李嗣瞻繼續向前走去,“我去看看。”
邬行香也察覺出了不對。
荒山野嶺的夜晚,怎麼會有一群人站在這裡絲毫不動?
難道……是鬼魂?
不,鬼也會飄來飄去,怎會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樣,等着他們去觀賞?
思及地下通道的所見,她猜測道:“難道,又是那些陰兵假人?”
李嗣瞻走在前面,邬行香也快步跟了上去。
靠近後,兩人終于看清了那些人影的真面目。
原來是一群木頭假人。
這些木頭假人異常高大,将前路擋得嚴嚴實實。
沒有五官的木頭假人,看似淩亂在擋在面前,卻莫名有一種被俯視的錯覺。
左右又是山壁,無法繞開。
邬行香伸手用力去推,木頭假人紋絲不動,她又用劍去劈,結果隻是在木頭假人的表面留下一道淺痕。
李嗣瞻敲了敲木頭假人。
“這木頭假人堅硬如鐵,裡面恐怕另有乾坤。
看來,得另想他法才能繼續向前。”
他退後了幾步,見這些木頭假人看似随意站着,卻隐有某種規律。
“這些木頭假人,倒讓我想到了傳說中的少林十八銅人陣。”
邬行香望向這些木頭假人的站立方位。
“十八銅人之傳說,源于前朝末年。
彼時,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當時的聖上蒙難,遭敵追殺,亡命途中,幸遇少林寺武僧仗義援手,方得脫于險厄。
聖上感念少林匡扶正義之恩,以十八位武僧為原型鑄銅像。
自此,少林十八銅人之傳說紛纭而起。
最多的說法,是十八銅人鎮守少林山門,無論外來訪客,抑或寺内弟子,出入皆須受其考驗,非武藝卓絕者難以通過。
又有一說,是為防少林弟子功夫未臻上乘,下山後不敵他人,有損少林清譽。若寺中弟子能擊退十八銅人,便證其武藝已達較高境界,足以闖蕩江湖,行俠仗義。
還有一種說法,十八銅人陣乃少林秘密陣法。
凡寺中弟子,皆可于此,同精妙機關切磋練功,若順利過關,其武學造詣必将更上一層樓。
每逢江湖人士挑釁,必要之時,十八銅人亦會出面抵擋。”
李嗣瞻望向眼前抵擋他們的木頭假人。
“看來,這又是什麼奇怪的陣法。”
邬行香剛想說自己可以試試。
李嗣瞻卻出乎意料地開口道:“我相信你一定能破解此陣法。”
邬行香深感荒誕,急忙湊近木頭假人,用力去嗅。
李嗣瞻不解道:“你在做什麼?”
邬行香解釋道:
“我聞一聞,這些木頭假人會不會是用什麼緻幻的木材制成,讓殿下失了心智,說出這般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