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行香遺憾着自己錯過買法器的時辰。
李嗣瞻上馬車前,回頭對她道:
“你去道觀,帶那麼多法器做什麼?
是準備跟那些道長,比比誰更厲害嗎?”
邬行香心想,李嗣瞻說的也在理。
道觀,多麼安全的地方。
法器,定是無用武之地。
法器待離開永樂觀再買就是。
她颔首後,随兩人上了馬車。
.
策馬至山下,三人将馬車暫時托付給村落人家。
登山至頂,到了永樂觀。
蒼郁擁處見山門。
城中和暖,入山卻覺涼氣沁衣。
倒是青山疊翠,如此景緻,些許涼意抵不過心曠神怡。
邬行香不禁道:
“近日頗費神思矣,如今到了永樂觀,總算可以放空了。”
虎小忠随之道:
“我也需要放空。畢竟我剛從地牢出來,心累得很。”
李嗣瞻停下步伐,疑惑道:
“那你們兩放空,我一個人去找線索?”
虎小忠立刻鄭重道:
“放空什麼的,我根本不需要。”
邬行香也道:
“放空,隻是一種心态。
該做的事,一件少不了。
對了,你們有沒有發現。
此山樹木郁郁蒼蒼,繁茂非常。
定是山川靈秀,靈氣充沛所緻。”
李嗣瞻可不這樣認為。
“山裡不都是枝繁葉茂?
怎麼,你是覺得這裡的樹會成精,晚上來找你探讨玄理?”
邬行香指着山門前的一棵樹道:
“你們不覺得,這棵樹,形不似一般樹木,倒有點像人形嗎?”
李嗣瞻靠近,細看向那棵樹。
“這樹彎彎扭扭,看來是被蟲侵襲而已。”
虎小忠也走了過去。
“看起來真的有點像一個人坐在山上。”
此時有兩人與他們擦肩而過。
其中一人對另一人道:
“快看!有三個傻子圍着樹團團轉。
真是沒見識,對着一棵樹也能少見多怪。”
李嗣瞻聽到這話,默默的離邬行香遠了兩步。
“果然,要跟神叨之人保持距離,以免被人誤會。”
虎小忠倒是饒有興緻,又瞧着其他的樹道:
“這裡的樹真的跟其他樹不一樣。”
李嗣瞻轉頭踏入山門,将兩人甩在後頭。
三人告訴知客想要參訪幾日的來意。
知客為他們安排了的三間房。
知客離開前,邬行香叫住了他。
“道長,我聽說古算拾的父親曾在此處修道,古算拾與易鏡玄兩位國師,更是多次到永樂觀來。
就連十年前易鏡玄辭官後,離開長安,也到了這裡。
傳聞可是真的?”
說完,邬行香又擔憂起來。
眼前知客看起來年紀不大,恐怕十年前還沒有踏入道觀。
也不知道這些事,他是否知曉。
知客答道:
“确有此事,兩位國師多次來我觀。隻是年歲久遠,而小道入觀時日尚淺,所以隻是聽其他師兄提起一二。
聽聞古算拾幼時,常來我觀尋父小住,那時他不過是個聰慧伶俐的孩童,常在林間誦讀道藏。
其入朝為官,也回來過數次。
不過為免擾道友清修,皆以秘行而來,由觀主親自接待。
除卻觀主,山中道衆,皆不得見。”
邬行香颔首。
看來十年前易鏡玄在永樂觀之事,或是他之後的行蹤,隻能求教觀主了。
“久聞貴觀觀主道法高深,心中敬仰。今日特來拜谒,願得觀主指點迷津,共參玄理。煩請道長代為通傳,不勝感激。”
知客微微一笑。
“道友有所不知,觀主多年來閉關修行,深居簡出,潛心參悟大道。
貧道與衆道友雖同在觀中,卻也難見其尊顔。”
邬行香一愣。
意思是,他們白跑了這一趟?
李嗣瞻開口道:
“不知觀主下次出關,是在什麼時候?”
知客緩緩道:
“兩日後,道觀舉行法會,觀主會出關參與。”
邬行香無奈。
這位知客道長,說話真是慢條斯理。
知客略一停頓,又補充道:
“三位遠道而來,這兩日盡可于觀中随意遊賞。觀内各處殿宇皆有道法蘊含其中。
閑暇之時,還可至經堂,聆聽我觀高道講經說法。若有需要,貧道可遣人引路,或為三位講解道法精要。”
邬行香正要說好,卻聽李嗣瞻道:
“承蒙道長關切,隻是這位姑娘頗愛鑽研道法,平日常為我等講經說法。
今至貴觀,正盼她能以自身見解,為我解讀這道觀玄妙,如此或能得些别樣感悟。
故而不敢再勞煩他人,望道長體諒。”
邬行香心想,李嗣瞻這是故意的吧?
知客的提議分明很好,他卻推脫。
想必自己真的帶着他們遊覽解讀,李嗣瞻定會句句挑刺,成心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