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又說起罪犯判刑的事,陸雲初惡狠狠說:“要麼死刑要麼死局子裡。”
林知照大概能理解他的憤怒,從前裴大人就嫉惡如仇,懲治過不少貪官污吏,這些事在錦城大小勢力中傳得沸沸揚揚,隻是大多數都以為此人是好美名。
正事講完,陸雲初忽然靈光一閃,想起第一次進障林知照說的話:“知照,你上上回還說在障裡生人的意識比較混沌,可我覺得齊晖他們好像挺清醒啊?”
他自己不必再提,可能真就是傳說中的天選之子,就算見到鬼腦子也依然是清醒的。
林知照暗暗吐槽了一下他時好時壞的記憶能力,說:“不同人在障裡受到的影響不同,齊晖他們反應不明顯,但不代表沒有。”
他看了眼陸雲初,繼續說完後面的話:“有一部分人除外。”
陸雲初臉上一喜:“我就算這類人吧,那我可以多跟你一起進障,熟能生巧,我一定不給你拖後腿。”
自從猜出林知照的身份,他的态度越發自然不少。
“……你不是靈詭處的人,還是不要多冒險。”林知照輕聲說。
如果世上還有鬼神,像陸雲初這樣進障幾乎不受影響的人就很有做大師甚至是天師的潛質。
陸雲初不高興了,直勾勾對着他小聲念叨:“我不是你們靈詭處的編外人員嘛……”
林知照又想,如果陸雲初真去做了天師,這樣的性子怕是很難取信于人。
“不說這個了,我下一場戲在晚上,啧,還跟資源咖有場戲。”陸雲初跟他并肩坐到旁邊空教室裡,“你待會兒回去嗎,還是跟我吃個飯再回?”
林知照摁亮手機給他看日期:“今天周五,我得回去吃。”
陸雲初趴到桌子上側着頭看他:“唉,我隻能缺席了,有點想念清姨的手藝了…那你幫我多吃幾口。”
林知照覺得他在自己面前好像越來越随意了,有時候像是撒嬌,實在讓他…大開眼界,隻是偶爾心中會有股奇怪的感覺。
他嘴角微微翹起,喉結一滾:“好。”
陸雲初突然喊他:“知照。”
林知照歪頭看過去:“嗯?”
陸雲初笑說:“沒事,我就叫叫你。”
林知照垂下雙目:“我得走了,我打車回去。”
陸雲初坐正身體:“那你路上小心。”
林知照看着他忽然想到在網上看見的某種大型犬:“……嗯。”
離開前他問陸雲初拍的劇叫什麼名字,陸雲初說“我于星夜許願,我演許季安”,乍一聽像普通愛情劇。
坐上出租車的林知照翻到跟陸正興的聊天頁面,上面有個文件名是“《我于星夜許願》-禮學篇”。
這部劇的古代背景在鴻朝末年,差不多在鹿安初期。
林知照在網上搜了下“明月照影”的小說,女主叫傅明月,男主叫靳瑛,配角欄裡寫着許季安。
這幾個名字算不得熟悉,卻也有所耳聞,而且都是蒼雲山的弟子。
鹿安中期以前的蒼雲山,是真正的修仙大宗。
因為在那之前,這個世界真的有仙人存在……
黃昏時分,天色緩緩暗下去。
林知照偏過頭看着半開的車窗外急速後撤的高樓,額前碎發被風吹開。或許是因為這些名字,他忽地想起一樁舊事。
那是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十六歲的乾治帝夜松雲如往常一樣召臨安公子入宮,烹茶賞樂,閑談趣事。
夜松雲是個酷愛吟詩作樂的人,他做不來不怒自威玩弄人心的帝王,更像是遊戲人間的富貴閑人。
而蕭太後很是體面,給他這傀儡皇帝選了一位自蒼雲山入世的老師,裴曦,此人工于心計,善帝王心術,面上卻沒什麼野心,好似真是個一心為國的良臣。
林安時常入宮伴駕,聽夜松雲跟自己說着從宮人那裡聽來的詭聞轶事,甚至還曾醉言要脫下這身龍袍去遊曆人間,做個隻論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的江湖術士,也好過被日日困在宮牆中,求生求死皆無路。
而這日直至酉正時分,林安還被留在皇宮聽夜松雲跟他絮叨。
裴曦屏退宮人入殿時,伴着乾治帝懶散說話的聲音,林安正坐在一側撫琴,他隻着一襲素白長衫,玉簪半挽起發,寬大袖袍随手上動作起落。
青年面如冠玉,神色平和,眼瞧着沒有初見時那般羸弱,指尖琴弦撥動,奏出一曲慷慨激昂的樂調。
托腮倚在桌案上的夜松雲遲了些才發覺他的到來,頓時斂起先前的笑。
“老師怎麼這個時候過來,”夜松雲稍稍坐正了身體,語氣比之前沾了點冷意,“朕這裡可沒有給老師備膳。”
裴曦涼涼看了他一眼,躬身行禮,夜松雲看了他一會兒,讓他平身,而後裴曦便挪到另一側,直直望着分毫不受幹擾的林安。
隻待曲畢,林安起身向乾治帝拱了拱手:“陛下,草民該告退了。”
夜松雲有些不爽,但裴曦在側,如猛虎時刻窺探着,心中很是不爽快,隻好命随侍送他出宮。
不料裴曦卻突然開口:“林公子琴藝實在了得,在下也聽旁人彈過這曲《廣陵散》,靡靡之音,不堪入耳。”
林安擡眸看他,語氣過分溫和:“裴大人謬贊。”
隻此一句,卻叫裴曦無端生出了“此人厭我非常”的念頭。
林安不知他作何想,上回見面是在落雪後的宮道上,他看見這位帝師時就心生煩躁,不巧今日又碰上,心下隻想快些離開。
偏裴曦仿佛跟他作對般,連乾治帝的話都抛在一旁,擡手攔他。
“前朝有一道士,名喚許季安,說起來此人與我還算同門,可惜為奸臣驅使,借什麼風水之談妄查國君秘事,林公子可知他最後落了什麼下場?”
林安淺淺笑着,未受他指桑罵槐的警示影響:“裴大人,在下不信鬼神,風水與之也不可混為一談。至于許季安,違心過甚必遭反噬。在下人微言輕,裴大人身處高位,更該好好記着。”
不曾想,一語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