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雪的女兒 > 第94章 32 鳳囚凰天下第一冷後

第94章 32 鳳囚凰天下第一冷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隊伍行至城外,景泰皇帝親自率百官出城迎接。看到楊旸的車駕,景泰眼中閃過一絲驚豔與複雜的情緒,他快步上前,親自攙扶楊旸下車。“旸後辛苦了,此次出征大獲全勝,你居功至偉。”景泰說道,臉上帶着笑容,可那笑容卻未達眼底。楊旸微微福身:“陛下,此乃臣妾分内之事,亦是衆将士拼死奮戰之成果。”她的語氣不卑不亢,眼神平靜地與景泰對視,心中卻在揣摩皇帝的心思。

回宮之後,慶功宴上,楊旸成為衆人矚目的焦點。衆妃嫔表面上對她阿谀奉承,實則嫉妒不已。一位妃嫔嬌笑着走近楊旸:“娘娘真是女中豪傑,這等戰功,怕是我等窮盡一生也無法企及呢。”楊旸輕輕抿了一口酒,擡眸看了她一眼:“妹妹說笑了,本宮隻是為了顔國的安甯,别無他想。”她的神态淡然,卻有一種無形的威壓,讓那妃嫔有些讪讪地退下。

在宴會的角落裡,楊旸注意到幾位朝中大臣竊竊私語,眼神時不時地投向自己。她心中一動,知道這宮廷中的暗流湧動并未因自己的戰功而平息,反而可能更加洶湧。她不動聲色地叫來自己的心腹宮女,低聲吩咐:“去打聽一下那些大臣在謀劃什麼。”宮女領命而去,楊旸則繼續在宴會上周旋,她深知,自己在這宮廷與朝堂的棋局中,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而顔國的穩定與繁榮,依舊是她心中最重的砝碼,無論面對何種陰謀詭計,她都必須堅守住自己的立場,守護好這片來之不易的和平。

心腹宮女很快回來,在楊旸耳邊低語:“娘娘,他們似在商議如何借此次戰功之事,拉攏一些将領,削弱娘娘在軍中的影響力,進而在朝堂上與娘娘作對。”楊旸眼神一凜,手中的酒杯微微握緊,臉上卻依舊保持着從容鎮定。她輕輕放下酒杯,站起身來,蓮步輕移,朝着那幾位大臣走去。

此時的楊旸,身着的紅色錦袍随着她的步伐輕輕擺動,腰間束着的絲帶鑲嵌着一顆溫潤的玉佩,更襯得她身姿婀娜。她發髻高聳,幾支金钗點綴其中,在燭光下閃爍着光芒。

“諸位大人在此相談甚歡,不知可否讓本宮也來湊個熱鬧?”楊旸的聲音清脆悅耳,卻讓幾位大臣心中一驚。他們急忙行禮,其中一位強裝鎮定地說道:“娘娘說笑了,臣等隻是在閑聊些瑣事。”楊旸微微淺笑,眼神卻如寒星般冰冷:“哦?本宮還以為諸位大人在商讨國家大事呢,畢竟這朝堂之事,可都關乎顔國命脈,若是有什麼謀劃,不妨說出來,讓本宮也聽聽。”

幾位大臣面面相觑,不敢言語。楊旸見狀,心中冷笑,繼續說道:“本宮此次出征,并非為了一己私欲,乃是為了顔國邊疆安甯,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若有人想在這背後搞些小動作,可莫要忘了,本宮既能在戰場上殺敵,亦能在這朝堂中洞察秋毫。”她的語氣逐漸嚴厲,身上散發出來的威嚴讓幾位大臣額頭冒出冷汗。

楊旸說完,轉身離開,留下幾位大臣在原地忐忑不安。回到自己的宮殿,她坐在梳妝台前,看着鏡子中的自己,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她知道,這宮廷鬥争才剛剛開始,自己雖然有皇帝的支持和軍中的威望,但那些大臣們也不會輕易罷手。她必須想個萬全之策,既不能讓他們破壞顔國的穩定,又要保住自己辛苦得來的地位和影響力。她輕輕歎了口氣,心中默默盤算着,是該主動出擊,還是靜觀其變,等待他們露出馬腳。

楊旸沉思片刻後,決定先從鞏固自己在軍中的勢力入手。她換上一身簡潔的男裝,一襲黑色勁裝将她的身材勾勒得英氣飒爽,頭發束成高馬尾,僅用一根絲帶系住,沒有多餘的裝飾,卻更顯利落幹脆。

她悄然前往軍營,未提前通知任何人。到達軍營時,士兵們正在操練,看到皇後突然駕臨,都露出驚喜與崇敬的神情。楊旸徑直走向演武場中央,大聲說道:“衆将士,本宮今日前來,是想看看大家的訓練成果。”說罷,她随手拿起一把長槍,槍身一抖,舞出幾個漂亮的槍花,引得周圍士兵陣陣喝彩。

這時,一位年輕将領走上前,抱拳道:“娘娘,末将願與娘娘切磋一二。”楊旸看了他一眼,點頭應允。兩人擺開架勢,年輕将領率先發起攻擊,他攻勢迅猛,槍尖如毒蛇吐信般刺向楊旸。楊旸卻不慌不忙,身形輕盈地躲避着,她的眼神專注而冷靜,仿佛在尋找着對方的破綻。幾個回合下來,楊旸瞅準時機,猛地用槍杆一挑,将年輕将領的槍挑飛出去。

“娘娘好武藝!”年輕将領心悅誠服地說道。楊旸微微一笑,道:“将士們都應勤加練習,唯有自身武藝高強,才能保家衛國。”她的聲音在軍營中回蕩,激勵着每一位士兵。

在軍營中巡視一番後,楊旸與幾位重要将領單獨會面。她坐在營帳中,表情嚴肅地說:“諸位将軍,如今朝堂之上有些許暗流湧動,有人妄圖破壞我們辛苦得來的安甯。本宮希望大家能團結一緻,莫要被奸人所利用。”将領們紛紛點頭,表示忠心。

然而,楊旸也深知,僅靠軍中支持還不夠。她回宮途中,一直在思索如何在朝堂上也找到可靠的盟友。她想起了幾位剛正不阿的老臣,他們雖不參與黨派之争,但在朝中頗有威望。“或許可以從他們入手。”楊旸心中暗自想道,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決定回宮後便去拜訪那些老臣,哪怕前路布滿荊棘,她也要為顔國的穩定與繁榮開辟出一條光明之路,不容許任何人破壞她守護的這片江山社稷。

楊旸回宮後,稍作休息,便精心挑選了一件素色的絲質長裙,裙擺上繡着幾枝淡雅的蘭花,外披一件月白色的薄紗披風,走起路來飄飄欲仙。她僅佩戴了一副羊脂玉的耳環,頭發簡單地挽成發髻,插上一根碧玉簪子,妝容淡雅,盡顯溫婉大氣。

她帶着宮女,捧着幾盒珍貴的茶葉和一些古籍,前往老臣李大人的府邸。李大人一生清廉,剛正不阿,在朝中頗有威望,且對顔國忠心耿耿。到了李大人府邸,管家通報後,李大人親自出門迎接。

“老臣拜見旸後娘娘,娘娘大駕光臨,寒舍蓬荜生輝。”李大人恭敬地行禮。楊旸連忙扶起他,微笑着說:“李大人不必多禮,本宮今日前來,是想與大人聊聊家常。”李大人心中明白楊旸的來意,但也不點破,側身将楊旸請進屋内。

屋内,楊旸坐在椅子上,眼神真誠地看着李大人:“李大人,您在朝中多年,德高望重。如今本宮發現朝堂之上有些不太平,一些勢力暗中勾結,意圖擾亂朝綱。本宮深知大人一向秉持公正,所以想聽聽大人的看法。”李大人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娘娘,這朝堂之上的紛争由來已久,老臣也有所耳聞。隻是這些勢力盤根錯節,想要徹底清除并非易事。”

楊旸輕輕點頭,說道:“本宮也知道困難重重,但為了顔國的長治久安,本宮不能坐視不管。大人可有什麼良策?”李大人看着楊旸,眼中閃過一絲贊賞:“娘娘有此等決心,實乃顔國之福。老臣以為,娘娘可先從整頓吏治入手,清查那些貪污腐敗、結黨營私之徒,殺雞儆猴,以正朝綱。同時,拉攏一些中立的官員,壯大自己的勢力。”

楊旸聽後,心中豁然開朗,她站起身來,向李大人福了福身:“多謝大人指點,本宮受益匪淺。”李大人趕忙起身回禮:“娘娘客氣了,老臣願為娘娘和顔國盡綿薄之力。”

從李大人府邸出來後,楊旸心中有了方向,但她也清楚,這一系列的舉措必然會觸動許多人的利益,定會遭到強烈的反對和抵制。她望着天空,眼神堅定而又憂慮,暗自思忖着如何應對即将到來的狂風暴雨,她知道自己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前功盡棄,甚至危及自身和顔國的安危。

楊旸回宮之後,立刻着手籌備整頓吏治之事。她身着一襲深紫色的宮裝,繡着華麗的金線花紋,腰間束着一條鑲嵌着紫寶石的腰帶,更顯尊貴威嚴。頭發高高盤起,頭戴一頂精緻的紫金冠,垂下的珠簾随着她的動作輕輕晃動,半遮半掩着她那堅定而冷峻的面容。

在禦書房中,楊旸與景泰皇帝相對而坐。她目光直視皇帝,神色嚴肅地說道:“陛下,如今朝堂之上貪腐成風,結黨營私現象嚴重,若不加以整治,顔國根基将動搖。臣妾懇請陛下恩準,徹查此事。”景泰皇帝微微皺眉,有些猶豫:“旸後,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需從長計議。”楊旸微微向前傾身,語氣堅定:“陛下,若再拖延,隻會讓奸佞之徒愈發猖狂。臣妾願與陛下共擔風險,定能還朝堂一片清明。”景泰皇帝看着楊旸堅定的眼神,最終點了點頭:“旸後既有此決心,朕便許你放手去做,但切不可操之過急。”

得到皇帝的許可後,楊旸開始秘密調查那些涉嫌貪腐和結黨的官員。她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心腹之人,暗中收集證據。一日,心腹回來禀報,已掌握了戶部尚書貪污受賄的關鍵證據。楊旸當即下令,召戶部尚書進宮。

戶部尚書進宮後,看到楊旸正襟危坐于宮殿之上,周圍的氣氛壓抑而凝重。他心中忐忑,但仍強裝鎮定:“娘娘喚臣前來,所為何事?”楊旸冷冷地看着他,将證據一一擺在桌上:“尚書大人,這些你可認得?”戶部尚書看到證據,臉色瞬間變得慘白,撲通一聲跪下:“娘娘,臣……臣知罪,求娘娘開恩。”楊旸眼神中沒有絲毫憐憫:“你身為朝廷重臣,本應奉公守法,卻做出這等貪污之事,你可對得起顔國的百姓?”

此時,楊旸心中明白,這隻是整治吏治的開端,後面還有更多的艱難險阻。但她毫不退縮,她深知隻有徹底清除這些毒瘤,顔國才能繁榮昌盛。她在心中默默告誡自己,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和阻力,都要堅持下去,哪怕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她也要守護住顔國的未來,讓這片土地在清正廉潔的治理下走向輝煌。

楊旸決定将戶部尚書貪污之事公之于衆,以儆效尤。她身着鳳袍,金紅色的錦緞上繡着栩栩如生的鳳凰,每一隻鳳凰的眼睛都鑲嵌着細小的紅寶石,仿佛在凝視着世間的罪惡。頭戴鳳冠,鳳冠上的明珠閃耀着聖潔的光芒,長長的珠簾垂落,随着她的動作發出清脆的聲響。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得如同凝固了一般。楊旸站在皇帝身側,眼神冰冷地掃視着群臣,然後緩緩開口:“諸位大人,今日本宮要揭發戶部尚書的罪行。他利用職權,中飽私囊,克扣災款,緻使百姓受苦。”說着,她将證據一一展示。戶部尚書癱倒在地,面如死灰,不斷求饒:“娘娘,臣一時糊塗,臣願将貪污之财盡數上繳,求娘娘饒命。”

一位與戶部尚書交好的大臣站了出來,狡辯道:“娘娘,此事或許有誤會,尚書大人一向盡忠職守,恐是有人蓄意陷害。”楊旸鳳目圓睜,怒喝道:“證據确鑿,你還敢狡辯!本宮親自調查,豈會有假?”她的聲音威嚴而響亮,在朝堂中回蕩,讓那大臣不敢再言語。

楊旸深知,這些貪官污吏背後都有盤根錯節的關系網,要徹底清查并非易事。她心中暗自思量,必須要讓皇帝堅定決心,不能被這些人的求情和狡辯所動搖。她轉頭看向景泰皇帝,目光中帶着期許:“陛下,貪污之風絕不可長,若不懲處,顔國将失去民心。”景泰皇帝微微點頭,說道:“旸後所言極是,戶部尚書罪不可恕,即刻打入大牢,家産抄沒,其餘涉案之人,一并嚴查。”

楊旸松了口氣,但她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她在心裡默默盤算着接下來的行動,哪些官員可以争取,哪些是頑固不化必須嚴懲的。她的眼神中透着堅定與決然,仿佛一位無畏的戰士,準備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繼續戰鬥。她明白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着顔國的命運,所以必須謹慎又果斷,哪怕因此樹敵衆多,她也絕不後悔,隻願能為顔國開辟出一條康莊大道,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随着戶部尚書一案的推進,楊旸日夜操勞,她褪去了華麗的宮裝,隻着一身淡雅的素色羅裙,裙上僅繡着幾縷簡單的銀線花紋,頭發松散地用一根絲帶挽起,幾縷發絲垂落在臉頰,略顯憔悴卻依舊難掩那骨子裡的堅韌。

她在自己的宮殿中仔細查閱着從各處搜集來的官員資料,試圖從中找出更多線索與潛在的同盟。此時,宮女小荷端來一碗參湯,輕聲勸道:“娘娘,您已經許久未曾好好休息了,喝口參湯補補身子吧。”楊旸微微擡起頭,眼中布滿血絲,卻仍帶着一絲感激:“小荷,放下吧,本宮還有許多事要做。”

一日,楊旸得到消息,有幾位地方官員與朝中勢力暗中勾結,意圖在地方上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她決定微服出巡,親自去探查一番。她換上了一身男裝,一襲青布長衫,頭戴一頂書生帽,腰間挂着一塊普通的玉佩,将自己裝扮成一位遊學的公子。

在出巡途中,她看到百姓們生活困苦,許多人流離失所,心中滿是悲憫與憤怒。當她來到一個小鎮時,恰逢當地官員在強行征收賦稅,百姓們敢怒不敢言。楊旸走上前去,裝作不知情地詢問:“官爺,這賦稅為何如此之重?”那官員斜睨了她一眼,不耐煩地說道:“你這書生,莫要多管閑事,這是為了朝廷的建設。”楊旸心中冷笑,卻仍平靜地說:“小生隻是好奇,這賦稅似乎遠超常理,難道就沒有王法了嗎?”官員大怒:“你竟敢質疑本官,來人啊,給我拿下!”

就在這時,楊旸緩緩摘下書生帽,露出那張冷豔而威嚴的面容:“本宮看你們誰敢!”官員們見狀,大驚失色,紛紛跪地求饒。楊旸看着他們,眼神中充滿了厭惡:“你們這些貪官污吏,魚肉百姓,本宮定不會輕饒。”她深知,地方上的腐敗問題比想象中更為嚴重,回宮之後,必須要加快整頓吏治的步伐,可這也意味着會觸動更多人的利益,她的處境将會更加危險,但她的眼神沒有絲毫退縮,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拯救顔國于水火之中,讓這片土地重現生機與繁榮。

楊旸将這些貪官污吏押解回京後,便開始籌備對他們的審訊與懲處事宜。她重新穿上了那身象征皇後威嚴的鳳袍,鳳袍以明黃色的錦緞為底,上面用五彩絲線繡着形态各異的鳳凰與祥雲,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着皇家的尊貴與莊重。頭戴的鳳冠更加華麗絢爛,各種寶石交相輝映,垂下的流蘇随着她的動作輕輕擺動,似在訴說着她的決心。

在審訊大堂之上,楊旸端坐在主位之上,眼神如刀般鋒利,一一審視着堂下跪着的貪官。她輕輕擡手,聲音冷冽:“爾等可知罪?”那些貪官們早已吓得瑟瑟發抖,其中一位哆哆嗦嗦地回答:“娘娘,臣等知罪,是臣等被豬油蒙了心,還望娘娘開恩。”楊旸冷笑一聲:“你們的罪行罄竹難書,禍國殃民,如今求饒,不嫌太晚?”

這時,一位朝中老臣前來求情:“娘娘,這些官員雖有罪,但他們在朝中多年,也曾有過功績,還請娘娘從輕發落。”楊旸鳳目圓睜,怒視着老臣:“大人此言差矣,功過不能相抵,他們的罪行已嚴重損害了顔國根基,若不嚴懲,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老臣被駁得啞口無言,灰溜溜地退下。

楊旸深知,此次嚴懲這些貪官,定會引起朝中震動,甚至可能引發一些勢力的暗中報複。但她毫不畏懼,她在心中對自己說,為了顔國的未來,為了百姓能過上好日子,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已經做好了應對一切危險與挑戰的準備,哪怕前方荊棘滿途,她也要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将顔國引向光明的道路,讓正義與公正重回朝堂,讓顔國在清正廉潔的治理下繁榮昌盛,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樂土。

處置完這批貪官後,楊旸并未松懈。她深知,若要徹底改變朝堂貪腐之風,需從制度根源入手。于是,她一頭紮進書房,日夜鑽研曆代朝政得失,常常身着一件月白色的絲質長衫,未施粉黛,頭發簡單地用一根木簪挽起,幾縷碎發垂在消瘦的臉頰邊,眼神專注而堅定,時而蹙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

數日後,楊旸帶着一份精心拟就的吏治改革方案求見景泰皇帝。她重新梳妝打扮,頭戴紫金八寶攢珠冠,身着繡有九龍戲珠圖案的朱紅錦袍,腰束一條金絲軟帶,腳踏一雙繡金雲紋緞面鞋,步伐沉穩有力,儀态端莊威嚴。

見到皇帝,楊旸福了福身,便直入主題:“陛下,臣妾以為,當下貪腐猖獗,皆因官員選拔升遷制度漏洞百出,監督機制形同虛設。臣妾拟了一份改革之策,望陛下過目。”說罷,呈上方案。

景泰皇帝接過方案,細細翻閱,眉頭時而緊皺,時而舒展。良久,他擡起頭,看着楊旸說道:“旸後,此方案雖好,但觸動諸多既得利益者,推行起來怕是困難重重。”楊旸微微擡頭,目光炯炯地回應:“陛下,正因為艱難,才更要去做。若任由現狀持續,顔國遲早陷入萬劫不複之地。臣妾願親率團隊,監督推行,遇山開路,遇水架橋,定不辜負陛下與百姓的期望。”

景泰皇帝凝視着楊旸,從她眼中看到了決絕與堅毅,心中暗自欽佩。他輕輕點頭:“旸後既有此決心,朕便與你一同努力。隻是過程中,你需多加小心,那些利益受損者恐會暗中使壞。”楊旸心中一暖,謝道:“多謝陛下信任,臣妾自當謹慎。”

然而,消息傳出,朝堂上下頓時暗流湧動。一些權貴們聚集在一位老王爺的府中,個個面色陰沉。其中一人咬牙切齒地說:“這皇後好大的膽子,竟敢斷我們的财路,絕不能讓她得逞!”老王爺坐在太師椅上,眼神陰鸷:“先莫要慌亂,派人緊盯她的一舉一動,尋找機會将她扳倒。”衆人紛紛點頭,一場針對楊旸的陰謀正在悄然醞釀,而楊旸也敏銳地感覺到了危險的逼近,她心中警惕,一面加快改革籌備,一面加強自身安保,同時思索着如何應對即将到來的明槍暗箭,她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退縮,這是為了顔國,為了正義,哪怕孤身一人,也要戰鬥到底。

楊旸察覺到危險後,行事更加謹慎周密。她在日常服飾上也做了改變,不再穿戴過于華麗張揚的服飾,而是常着一襲深藍色的錦緞長裙,裙角繡着精緻的銀色暗紋,低調卻不失高雅。頭發挽成一個簡單的發髻,僅用一根藍寶石簪子固定,既方便行動又不失端莊。

她開始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挑選了一些忠誠且有才能的年輕官員,時常在自己的宮殿秘密召見他們,商議改革與應對之策。這些年輕官員們對楊旸充滿敬佩,皆願效死力。

一日,楊旸收到消息,有人在民間散布謠言,诋毀她的名譽,意圖煽動百姓對她的不滿。她決定親自出宮,去民間了解情況。她換上一身素淨的平民服飾,淡綠色的布衫配上一條褐色的布裙,臉上略施粉黛,僞裝成一位普通的富家小姐。

在集市上,楊旸聽到百姓們的議論紛紛。一位大娘皺着眉頭說:“聽說那皇後專權,現在還要搞什麼改革,這以後的日子怕是更不好過喽。”旁邊的一位大叔也附和道:“是啊,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為了咱老百姓。”楊旸心中一痛,走上前去,微笑着對大娘說:“大娘,您這話可就冤枉皇後娘娘了。娘娘一心想要整治朝堂,讓咱顔國越來越好,那些貪官污吏才是害咱們的人呢。”大娘懷疑地看着她:“你這小姑娘,怎麼知道這麼多?”楊旸笑了笑:“我曾在宮中見過娘娘一面,娘娘心懷天下,絕不是謠言中所說的那樣。”

與百姓們交談過後,楊旸回宮的路上一直在思考對策。她明白,僅僅在朝堂上推行改革是不夠的,還需要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她眼神堅定,心中暗自決定,要加大對改革政策的宣傳力度,讓百姓們真正了解改革的好處。同時,她也要加快調查謠言的源頭,給予造謠者沉重的打擊。她深知自己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但她的信念從未動搖,她相信隻要自己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為顔國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讓這個國家充滿生機與希望,讓百姓們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回到宮中,楊旸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謀士,商讨應對謠言與推進改革之事。她換上了一件莊重的紫色宮裝,衣擺上繡着細膩的金線花紋,腰間束着一條鑲嵌着紫寶石的絲帶,更顯高貴與威嚴。發間插着一支鳳凰金簪,簪上的明珠在燭光下閃爍着溫潤的光澤。

楊旸坐在椅子上,神色凝重地開口:“如今民間謠言肆虐,若不及時制止,改革大業将舉步維艱。諸位有何良策?”一位謀士沉思片刻後說道:“娘娘,可在城中各處張貼告示,詳細闡述改革的初衷與益處,同時,派遣可信之人深入民間,為百姓答疑解惑。”楊旸微微點頭,認可了這個提議。

正在此時,一位小太監匆匆跑來,神色慌張地禀報:“娘娘,不好了,幾位大臣聯名上書,彈劾娘娘,說娘娘幹預朝政,擾亂朝綱,要求陛下嚴懲娘娘。”楊旸聽聞,眼神中閃過一絲憤怒,但很快恢複了鎮定。她站起身來,冷冷地說:“他們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本宮所做一切,皆是為了顔國,他們卻為了一己私利,百般阻撓。”

她決定面見皇帝,為自己辯解。在去往禦書房的路上,楊旸心中思緒萬千。她深知此次面聖至關重要,若不能說服皇帝,自己不僅會陷入困境,改革也将夭折。她不斷在心中整理着說辭,同時也在思考着如何應對那些大臣們的陰謀詭計。

見到景泰皇帝,楊旸恭敬地行禮後,便直截了當地說:“陛下,臣妾聽聞大臣們彈劾臣妾,心中甚是委屈。臣妾所為,不過是想為顔國鏟除弊病,讓朝廷清明,百姓安樂。那些大臣們因改革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便惡意诋毀臣妾,還請陛下明察。”景泰皇帝看着楊旸,臉上露出一絲猶豫:“旸後,大臣們聯名上書,朕也不好輕易忽視。你且說說,這改革到底能給顔國帶來什麼好處?”楊旸深吸一口氣,開始詳細地闡述改革在吏治、民生、經濟等方面的長遠規劃與積極影響,她的眼神專注而堅定,聲音沉穩有力,試圖讓皇帝看到她的決心與智慧,也期望皇帝能在這關鍵時刻給予她支持,使她能夠繼續在這荊棘滿途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守護顔國的未來。

景泰皇帝靜靜地聽着楊旸的闡述,臉上的猶豫逐漸消散。待楊旸說完,他微微點頭:“旸後用心良苦,所謀深遠,朕已知曉。那些大臣們的彈劾,朕自會詳查,不會讓你蒙冤。”

得到皇帝的支持,楊旸信心大增。她一方面加緊推行吏治改革,派遣得力官員到各地監督執行,嚴懲貪污腐敗之徒,同時大力宣傳改革政策,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另一方面,她對那些造謠生事和聯名彈劾她的大臣展開調查,掌握了他們結黨營私、妄圖謀反的鐵證。

在一場驚心動魄的朝會上,楊旸當着衆大臣的面,将證據一一呈上。那些大臣們頓時癱倒在地,臉色慘白。景泰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将他們打入大牢,等候審判。

随着改革的深入,顔國的官場風氣煥然一新,百姓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繁榮,邊疆穩定。楊旸站在皇宮的高台上,望着一片祥和的京城,身着華麗的鳳袍,鳳袍在微風中輕輕飄動,頭戴璀璨的鳳冠,面容端莊而欣慰。她知道,自己曆經無數艱難險阻,終于實現了心中的抱負,為顔國開辟了一條光明的道路,而她的名字,也将永遠銘刻在顔國的曆史長河中,成為一代傳奇。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